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06B60501007)

作品数:2 被引量:19H指数:2
相关作者:胡昆鹏邓美海钟跃思方和平胡啷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生物补片
  • 2篇补片
  • 1篇炎性
  • 1篇炎性反应
  • 1篇术后
  • 1篇术后炎性反应
  • 1篇切口
  • 1篇切口疝
  • 1篇缺损
  • 1篇肿瘤坏死因子
  • 1篇肿瘤坏死因子...
  • 1篇细胞
  • 1篇聚丙烯补片
  • 1篇坏死因子
  • 1篇家猪
  • 1篇腹壁
  • 1篇腹壁缺损
  • 1篇白细胞
  • 1篇白细胞介素
  • 1篇白细胞介素-...

机构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2篇钟跃思
  • 2篇邓美海
  • 2篇胡昆鹏
  • 1篇胡啷
  • 1篇姚志成
  • 1篇颜见
  • 1篇方和平
  • 1篇李明亮
  • 1篇刘波

传媒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生物型补片与聚丙烯补片修补家猪腹壁缺损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通过比较观察生物型补片与聚丙烯补片修补家猪腹壁缺损后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进一步探讨此生物型补片在疝修补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分别于10只小猪的腹直肌左右侧腹壁制成一6cm×4cm的肌肉腱膜层缺损区。左侧缺损区用生物型补片进行手术修补,右侧用聚丙烯补片修补。分别于修补术后1、3、6、12个月取材行大体观察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小猪在修补术后均未发生腹壁切口疝。术后1年内,聚丙烯侧的补片结构不能被吸收而始终存在,局部的炎症反应较明显;生物补片侧在各期的局部炎症反应轻于聚丙烯侧,且补片成分变性吸收,逐步由结缔组织所替代。结论生物型补片的组织相容性较好,能诱导组织再生,实现对缺损的再生性修复,有可能成为一种比较理想的疝修补材料。
邓美海方和平胡啷胡昆鹏钟跃思徐国风黄慧妍
关键词:生物补片聚丙烯补片病理学变化
应用新型生物补片减轻术后炎性反应的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观察应用新型生物补片在腹外疝修补术中减轻局部和全身炎性反应的作用。方法建立18只家兔腹外切口疝模型,分为3组:实验组应用新型生物补片进行修补,对照组为聚丙烯补片,空白组为单纯缝合;检On.03组术前及术后3、7、14、21、28d血常规、肝肾功能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组术前及术后3、7、14、21、28d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细胞介素(IL)-1β的变化;4周后检测局部补片粘连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3组兔术后均未出现死亡及感染等并发症。3组白细胞数术后均升高,但实验组较对照组白细胞升高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562±0.367)×10^9/L〈(11.785±0.452)×10^9/L,P〈0.05],与空白组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肝肾功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及对照组TNF—α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5),术后实验组TNF-a较对照组明显降低[(54.33±8.17)μg/L〈(94.67±13.02)μg/L,P〈0.05],术后14d时差异最大[(178.59±21.51)μg/L〉(88.24±14.57)μg/L〉(65.35±17.37)μg/L,P〈0.05];3组中IL-1β的表达变化与TNF-a相同。大体标本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实验组由生物补片形成的粘连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5〈17,P〈0.05),实验组出现少量异物巨细胞反应。结论新型生物补片植入后,仍可引起一定的全身及局部炎性反应,但远较传统聚丙烯补片轻,其生物相容性优于传统聚丙烯补片。
姚志成胡昆鹏钟跃思李明亮颜见刘波邓美海
关键词:生物补片切口疝炎性反应肿瘤坏死因子-A白细胞介素-1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