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760006)

作品数:3 被引量:14H指数:2
相关作者:陈恬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艺术

主题

  • 2篇上海租界
  • 2篇租界
  • 1篇营销
  • 1篇职业化
  • 1篇职业化进程
  • 1篇权力
  • 1篇戏园
  • 1篇戏院
  • 1篇京剧
  • 1篇班社

机构

  • 3篇南京大学

作者

  • 3篇陈恬

传媒

  • 1篇戏曲艺术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南大戏剧论丛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森严与松散:“名角制”京剧班社结构初探被引量:6
2011年
"名角制"是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上半叶京剧班社的主要组织形式,也是京剧班社区别于传统的昆班、徽班和其他地方戏剧班社的主要差异所在。就其一般性结构而言,"名角制"京剧班社有两个基本特征,首先是等级森严,传统"脚色制"班社中演员之间对等互补的关系被打破,名角居于班社组织和运营核心的地位,名角和其他演员之间呈现金字塔结构。与此同时,由于"名角制"京剧班社以等级排列演员,脚色之间互相依附、互相制约的力量被大大削弱,这一班社结构就表现出另一个基本特征:流动频繁、组织松散。由于京剧发展程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名角制"在不同阶段和不同地域有"班主负责型"、"名角负责型"和"园主负责型"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北京、上海等地京剧艺术风格的差异。
陈恬
关键词:京剧班社
上海租界时期戏院生产与营销被引量:8
2014年
在近代上海租界特殊的环境中,上海的戏剧产业发展出以戏院为市场主体的生产与营销机制。这一机制从根本上改变了戏剧生产方式:从为产品找到合适的观众,到生产观众需要的产品。与此相配套的是灵活的产品策略和营销策略。上海租界时期戏院的所有活力来源于对市场机制的适应,而当它的生产和营销开始违背市场规律,也就必然走向末路。
陈恬
关键词:上海租界戏院营销
权力与市场:晚清上海租界戏园的职业化进程与冲突
2015年
晚清上海租界特殊的政治和文化格局,为戏曲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宽松的环境。然而,以上海县当局为代表的传统统治方式和伦理观念始终没有放弃干预戏曲的努力,而戏园经营者遂利用租界的缝隙效应与之周旋。从杨月楼案、开演善戏和国制停演等事件引发的争论可以看出,正是来自市场的强大动力,使上海租界戏园在与权力的冲突和博弈中,逐渐走上自主选择消费者、自主决定生产、自主管理经营的职业化道路。对于一个行业的独立发展来说,这个由市场推动的职业化进程,可能比来自观念层面的戏曲改良呼声更具有现代性意义。
陈恬
关键词:租界戏园职业化权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