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3BWX027)

作品数:5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李国银王琰孙海芳蔡乾更多>>
相关机构:商丘师范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主题

  • 2篇生态批评
  • 2篇生态批评视域
  • 1篇新文学
  • 1篇意象
  • 1篇中国新文学
  • 1篇生态理想
  • 1篇托马斯·哈代
  • 1篇外化
  • 1篇文学
  • 1篇文学比较
  • 1篇现代小说
  • 1篇乡土
  • 1篇乡土文学
  • 1篇小说
  • 1篇脉络
  • 1篇哈代

机构

  • 3篇商丘师范学院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作者

  • 1篇蔡乾
  • 1篇孙海芳
  • 1篇李国银
  • 1篇王琰

传媒

  • 1篇兰州学刊
  • 1篇文艺评论
  • 1篇商丘师范学院...
  • 1篇牡丹江大学学...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论《最后的狼》中的生态哲理
2015年
英国作家马文·柏吉斯(Melvin Burgess)的《最后的狼》是一部情节紧凑,故事曲折,富含意蕴的小说。小说里的布恩一家对受伤的狼的悉心救治和照顾是尊重自然的表现,而猎人的行为体现了一种与自然对立的暴戾。作者通过小说中不同人物与狼之间关系的描写,蕴含着人类如何同以狼为象征的自然相处的生态哲理:人们应该摆正自己在自然万物中的位置,避免人类中心主义的高傲,重建与自然和谐友爱的关系。
蔡乾
生态批评视域下的中外乡土文学比较被引量:1
2014年
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曾经这样定义“乡土文学”:“……凡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来的人们,无论他自称为用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从北京这方面说,则是侨寓文学的作者。”换句话说,“乡土文学”是以城市生活为存在背景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现代小说,通过对比城乡文化的不同,实现对于城市文化的反思,表现作者有关“现代化”问题的种种思考因此就成为“乡土文学”的题中应有之意。
李国银
关键词:文学比较生态批评现代小说中国新文学
试论刘亮程创作过程中脉络外化的风意象被引量:1
2014年
刘亮程作品中的风意象,是创作过程中脉络外化的表现形式,以自然界的风,或象征、或暗示、或借代、或引申、或比拟、或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和哲理。更多的是风的引申发展,涉及到生活层面的的朴素哲理,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给读者带来陌生化的感觉,以诗意的语言,形成一种全新的创作方式,用生活的体验与感悟,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化意象。所以,风意象成了理解刘亮程的一把钥匙,风作为脉络贯穿全文。
王琰
生态批评视域下的沈从文与哈代比较
2014年
沈从文和托马斯·哈代的小说创作都带有浓重的乡土情结,这种情结又幻化成小说中对大自然的偏爱,因此,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成了他们共同追求的生态理想。只是由于两人生活经历的不同以及不同的民族文化土壤使他们在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想时处理方式有一定的差异。托马斯·哈代创造了一系列背离自然、向往都市文明的人物,用这类人物的毁灭增强悲剧氛围和批判力量,从反面说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沈从文则创造了记忆中美丽的湘西,正面传达作家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理想的追求。
孙海芳
关键词:生态批评托马斯·哈代生态理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