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1235)

作品数:17 被引量:64H指数:5
相关作者:蒋知新孔根现张清华王双双杨升华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解放军第305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干细胞
  • 10篇细胞
  • 7篇间充质干细胞
  • 7篇骨髓间充质
  • 7篇充质干细胞
  • 6篇骨髓间充质干...
  • 5篇间质干细胞
  • 5篇斑块
  • 4篇蛋白
  • 4篇蛋白酶
  • 4篇血管
  • 4篇内皮
  • 4篇内皮细胞
  • 4篇金属蛋白
  • 4篇金属蛋白酶
  • 4篇基质
  • 4篇基质金属
  • 4篇基质金属蛋白...
  • 3篇动脉
  • 3篇心肌

机构

  • 13篇南方医科大学
  • 5篇解放军第30...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郴州市第一人...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西安市第一医...

作者

  • 10篇蒋知新
  • 8篇孔根现
  • 6篇张清华
  • 5篇杨升华
  • 5篇王双双
  • 2篇沙杭
  • 1篇何薇
  • 1篇高毅
  • 1篇杜大勇
  • 1篇柳杨
  • 1篇卢海
  • 1篇李运田
  • 1篇艾民
  • 1篇薛临先
  • 1篇高德禄
  • 1篇高玉龙
  • 1篇薛峰
  • 1篇李丽
  • 1篇王丽丽
  • 1篇方顺淼

传媒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中国医师杂志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4
  • 6篇2013
  • 5篇201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静脉注射间充质干细胞对兔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VP)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MSC组,VP组,稳定斑块(SP)组,每组10只。分别于细胞移植后3d、1周、2周采集兔血清,ELISA法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10周末处死所有动物,取右侧颈总动脉分别行HE染色观察镜下病变,并测量纤维帽/脂核横截面厚度的比值。结果 SP组粥样硬化斑块形态结构完整,纤维帽较厚,斑块内炎性细胞较少,未见斑块破裂。VP组斑块中心可见大量脂核,表面覆盖较薄纤维帽,肩部可见残存泡沫细胞和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部分斑块可见破裂和(或)血栓形成。MSC组形态介于之间。MSC组和SP组纤维帽/脂核比值明显高于VP组(P<0.01)。与VP组比较,MSC组各时间点hs-CRP、TNF-α和IL-6水平明显降低,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与SP组比较,MSC组和VP组各时间点hs-CRP、TNF-α、IL-6和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MSC可降低斑块不稳定性,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机体炎性因子水平、增加抑炎因子及减轻炎性反应有关。
王双双杨升华孔根现薛峰何薇蒋知新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移植颈动脉疾病C反应蛋白质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
脐带间充质细胞来源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的建立和鉴定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建立和鉴定脐带间充质细胞(UMC)来源的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PS)。方法以逆转录病毒作为Sox2、KIf4、Oct4、c—Myc基因转移载体,将UMC细胞编程为iPS细胞。应用RT-PCR检测细胞基因表达量,鉴定外源编程基因是否整合到iPS细胞核内,分析细胞核型,对细胞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体内分化畸胎瘤和体外分化拟胚体实验,对建立的iPS细胞进行鉴定。结果(1)iPS细胞形态学上类似于胚胎干细胞(ES)。(2)iPS与ES细胞内源多能基因(Nanog、Oct-4、Rexl、Sox-2)表达谱相类似,外源编程基因(Sox-2、KIf4、Oct-4、c—Myc)表达发生沉默。(3)外源编程基因已被插入到iPS细胞核内。(4)iPS细胞核型正常,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表达Es细胞特异性膜蛋白(SSEA3、SSEA4),质蛋白(TRA-1-60、TRA-1—81),核蛋白(Nanog)。(5)iPS细胞在体内能分化为畸胎瘤,在体外能分化为拟胚体。结论iPS细胞类似于Es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艾民张清华蒋知新沙杭高毅卢海
关键词:多能干细胞
CFSE标记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荧光染料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标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的条件及其对Rb-MS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纯化Rb—MSCs并进行鉴定;CFSE在不同条件下标记Rb—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标记率及荧光强度;CCK.8法检测标记细胞的增殖能力,成骨成脂诱导检测标记细胞的分化能力,ELISA法检测标记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能力。结果原代Rb-MSCs呈梭形,集落样生长;传代后细胞变为形态均一,排列有序的成纤维细胞样,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物符合MSCs表型。与其它标记条件相比,10μmol/L终浓度CFSE标记Rb-MSCs10min,标记率达100%,且荧光强度高。标记细胞的增殖能力及分泌VEGF的能力与未标记细胞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标记细胞具有成骨及成脂的分化能力。结论CFSE标记Rb—MSCs是一种简单且高效的方法,适用于短期标记。且标记后Rb—MSCs的增殖能力、分化能力及分泌能力不受影响。
王双双孔根现杨升华薛临先张清华蒋知新
关键词:骨髓细胞细胞学间质干细胞细胞学细胞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鉴定及向血管内皮细胞的分化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要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VECs)可行性,并比较传代对诱导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BMSCs,体外培养扩增并做形态学、细胞表型和成骨成脂诱导鉴定。细胞纯化后行内皮化诱导,诱导组分A、B两组,C组为对照组,A组于诱导第15天传代,B组常规诱导,24 d后终止培养,从形态学、CD31流式分析及一氧化氮(NO)分泌量检测三方面进行鉴定和比较。结果经鉴定,分离出来的细胞为纯度较高分化能力良好的BMSCs,内皮化诱导后,细胞呈现典型的内皮细胞形态,CD31和NO分泌量的检测证实诱导后的细胞为具有活性的内皮细胞,并且A组的诱导率高于B组。结论 BMSCs可以被诱导为VECs,诱导过程中传代可以提高诱导率。
孔根现李丽蒋知新张清华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血管内皮细胞诱导率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动脉粥样硬化破裂斑块的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对动脉粥样硬化破裂斑块的修复作用。方法选择24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采用自创液氮冻伤术,随机各取2只兔制备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斑块破裂模型,将剩余兔再随机分为移植组10只,对照组10只。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变化。HE染色和Masson三色染色,光镜观察斑块修复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溴脱氧尿核苷标记的阳性细胞。结果 MSC移植4周后,移植组新生内皮细胞及胶原纤维明显增多;移植组斑块区5-溴脱氧尿核苷标记的阳性细胞明显增多;MSC移植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移植组MMP-9、hs-CRP及PAI-1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 MSC移植可增加内皮细胞及胶原纤维数量,降低炎性因子及凝血纤溶因子,从而起到稳定与修复破裂斑块作用。
方顺淼张清华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移植基质金属蛋白酶9C反应蛋白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内皮细胞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生物活性的比较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比较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生物活性。方法分离BMSCs,描绘生长曲线,进行成骨和成脂诱导鉴定;选取P3代细胞进行内皮化诱导,实验组为aFGF(10 ng/ml)+VEGF(20 ng/ml),对照组为bFGF(10 ng/ml)+VEGF(20 ng/ml),诱导第15、21天进行CD31表达率和NO分泌量的检测。结果原代细胞多为圆形和长梭形,呈集落样生长,P3代细胞均质性最佳;P1、P3代细胞生长曲线为典型的"S"型,第2~5天为对数生长期;细胞成骨、成脂诱导染色均为阳性。内皮化诱导24 d,细胞呈典型的"铺路石"样,具备内皮细胞的摄取功能;CD31表达率和NO分泌量对照组均高于实验组,统计分析显示第15天差异具有显著性,第24天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诱导BMSCs分化为ECs的过程中,aFGF与bFGF功能相同,其生物活性略低,但相对稳定,而bFGF易受细胞代谢活动的影响。
孔根现蒋知新沙杭张清华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血管内皮细胞生物活性
静脉输注间充质干细胞可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VP)模型,并静脉输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验证MSCs对VP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雄性新西兰兔24只,随机分为3组,VP组(n=8)制作VP模型;VP+MSCs组(n=8)制作VP模型后即刻静脉输注1×107 MSCs;SP组(n=8)制作稳定斑块模型。12周末处死所有动物,取右侧颈总动脉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并测量纤维帽厚度和脂核横截面厚度的比值。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斑块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含量。结果 H-E染色结果:VP组斑块中心可见大量脂核,斑块表面覆盖较薄纤维帽,在斑块肩部可见残存泡沫细胞和大量炎细胞浸润,部分斑块可见破裂及(或)血栓形成;SP组镜下可见粥样硬化斑块形态结构完整,纤维帽较厚,斑块内炎细胞较少,未见斑块破裂;VP+MSCs组形态介于两者之间。帽/核比值SP组>VP+MSCs组>VP组,VP组与VP+MSCs组和S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asson染色结果:SP组平滑肌细胞和弹力纤维含量高于其他两组,VP+MSCs组次之,VP组最少。斑块内MMP-2表达水平:VP组斑块内MMP-2大量表达,主要位于纤维帽和脂质核心;与VP组相比,VP+MSCs组和SP组MMP-2的表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P+MSCs组MMP-2表达高于SP组(P<0.01)。结论 MSCs静脉输注干预兔VP模型,可降低斑块不稳定性,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炎性细胞聚集、降低MMP-2含量、减少胶原纤维降解有关。
王双双杨升华王丽丽孔根现高玉龙蒋知新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间质干细胞移植基质金属蛋白酶2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的临床预测价值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PCI术后的临床价值的预测。方法收集攀钢总医院心内科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ACS经PCI术后的患者109例。患者发病后6h之内测定IMA,经PCI及术后标准化治疗,随访6个月根据心血管事件是否发生,分为事件组和无事件组。结果有效随访患者101例,其中事件组26例(25.74%),无事件组75例(74.26%)。左室射血分数比较,事件组[(45±7)%]低于无事件组[(5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94,P〈0.05)。血清IMA比较,事件组[(105.51±13.26)U/m1]明显高于无事件组[(85.18±11.36)U/m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518,P〈0.01)。校正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后,IMA仍然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6,95%CI:1.3-2.23,P=0.01)。结论IMA对ACS患者PCI术后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有很好的临床预测价值。
艾民张清华颜昌福夏福纯周双陆贺剑顾定平付国齐张宽江军李涛杨景美
关键词:血清白蛋白手术后期间血管成形术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斑块内HIF-1α、VEGF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生长因子(VEGF)在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中的表达,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HIF-1α、VEGF与斑块内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 36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B组(假手术组:0.9%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组)、C组(空白对照组)。A组造膜成功后耳缘静脉注射同种异体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注射,C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在基线水平、移植前、后测血脂、炎症指标、易损斑块内新生血管参数。结果移植后A组血清TC、TG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RAAPIs、I/M明显高于B组(P<0.05),微血管密度(MVD)明显高于B组和C组,HIF-1α、VEGF、MVD均高于B组(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可增加VEGF的表达,VEGF可协同HIF-1α促进As斑块内血管生成,从而增加斑块的不稳定性。
苏云娟张清华蒋知新高德禄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生长因子斑块内新生血管
改良液氮冻伤法建立易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建立改良液氮冻伤法制作动脉粥样硬化(AS)易损斑块(VP)模型,验证改良法是否优于传统的造模方法。方法雄性新西兰白兔24只随机分为改良方法组(A组)和传统方法组(B组)各12只。分别按照改良方法及传统方法造模,6 w末各组随机抽取4只兔子(A1组=4只,B1组=4只)检测斑块形成状况。A组6 w末、B组10 w末剩余兔子(A2组=8只,B2组=8只)以液氮激发斑块破裂。激发48 h后取出右颈总动脉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斑块内基质金属蛋白(MMP)-1水平。不同时间点分别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兔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高脂3 d后兔血脂水平已明显升高,1 w后达基础水平的4~15倍;血脂变化曲线可见第1周血脂上升最为明显。与基线水平相比,高脂喂养1 w后两组兔血清hs-CRP即明显升高,至激发前进一步升高,激发后hs-CRP较激发前明显升高;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大体观察及HE染色可见6 w末A1组兔已形成明显的AS化斑块,而B1组兔斑块较小;激发后48 h两组兔子的右颈总动脉均可见AS表面内皮损伤,部分形成血栓;两组易损斑块在组织结构上无明显差异,免疫组化染色见两组斑块处均有MMP-1蛋白的大量表达。结论改良液氮冻伤法可构建易损/破裂粥样硬化斑块,较传统方法明显缩短成模时间,节约造模成本,更快速,更高效。
王双双王丽丽杨升华孔根现蒋知新
关键词:血脂炎性因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