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00099)

作品数:7 被引量:30H指数:3
相关作者:陈桂葵黎华寿贺鸿志骆世明张泽民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酸盐
  • 8篇高氯酸
  • 8篇高氯酸盐
  • 6篇污染
  • 5篇水稻
  • 3篇土壤
  • 2篇稻田
  • 2篇稻田系统
  • 2篇盐污染
  • 2篇幼苗
  • 2篇生理生态
  • 2篇生理生态特性
  • 2篇生态
  • 2篇生态特性
  • 2篇水稻幼苗
  • 2篇农业
  • 2篇农业生态
  • 2篇污染分析
  • 2篇联合毒性
  • 2篇六价铬

机构

  • 12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广东外语艺术...

作者

  • 10篇黎华寿
  • 10篇陈桂葵
  • 7篇贺鸿志
  • 5篇骆世明
  • 2篇杜宁宁
  • 2篇卓胜
  • 2篇高鹏东
  • 2篇张泽民
  • 2篇蔡昆争
  • 2篇陈健
  • 2篇陈基宁
  • 2篇黄秀飞
  • 1篇孟凡静
  • 1篇段雄伟
  • 1篇刘亚玲
  • 1篇杨杰峰
  • 1篇高海硕
  • 1篇李志鹏
  • 1篇陈恋
  • 1篇刘明中

传媒

  • 3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农村污水处理...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氯酸盐对水稻生理生态的影响及其在稻田系统中的分布规律
本文通过盆栽试验在水稻整个生育期每周两次定量灌溉含有高氯酸盐的水,研究了三种浓度的高氯酸盐对水稻生长、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及高氯酸盐在水稻-土壤系统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高氯酸盐对水稻的株高和分蘖数没有不利的影响。0.1 ...
陈桂葵杜宁宁贺鸿志陈健黄秀飞黎华寿
关键词:高氯酸盐水稻生理生态特性
文献传递
高氯酸盐对水稻生理生态的影响及其在稻田系统中的分布规律被引量:5
2011年
本文通过盆栽试验在水稻整个生育期每周两次定量灌溉含有高氯酸盐的水,研究了3种浓度的高氯酸盐对水稻生长、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及高氯酸盐在水稻-土壤系统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持续分次加入0.1mg·L-1和50mg·L-1浓度的高氯酸盐对水稻的株高和分蘖数没有不利的影响。0.1mg·L-1浓度处理组的SOD、POD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50mg·L-1浓度处理组的SOD、POD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和0.1mg·L-1浓度处理组;0.1mg·L-1浓度处理组的CAT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也无显著差异,而50mg·L-1浓度处理组的CAT酶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和0.1mg·L-1浓度处理组;MDA含量随着污染物处理浓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两种浓度的高氯酸盐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都有显著性差异;高氯酸盐对水稻合成蛋白质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水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不显著。水稻叶片是高氯酸盐积累的主要器官,其ClO4-含量明显高于根、茎和谷,而且随着环境中高氯酸盐浓度的增加,水稻吸收并进入各部位的量也增加。水稻的根、茎、叶和谷中都不同程度地检测出ClO4-及其中间代谢产物ClO3-的存在,但土壤中则未检测出ClO4-和ClO3-,说明加入的ClO4-很少被土壤吸附并能很快被植物吸收或微生物降解。本实验中水稻各部位所含的氯酸盐都很少甚至未检出,说明中间代谢产物氯酸盐在水稻中相对容易被分解代谢。水稻品种不同,吸收积累高氯酸盐的量也存在差异,其中桂农占的籽粒积累高氯酸盐的量比其他品种多。
陈桂葵骆世明杜宁宁贺鸿志陈健黄秀飞黎华寿
关键词:高氯酸盐水稻生理生态特性
生物修复高氯酸盐污染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生物修复技术是目前高氯酸盐污染环境整治的最具潜力的修复技术之一,具有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的特点,是国内外一个新的研究热点,亦是仅见的污染控制及修复的环境友好技术。介绍了环境中高氯酸盐污染的来源与分布,阐述了生物修复(主要包括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的特点及作用机制,认识到2种类型修复技术各有其优劣势;重点综述了生物修复高氯酸盐污染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得出植物根际降解对植物修复高氯酸盐起着十分重要作用,而微生物修复是目前最有希望获得大规模应用的高氯酸盐污染修复技术;最后提出了植物-微生物联合强化修复高氯酸盐污染的技术将更具应用前景。
高海硕陈桂葵黎华寿
关键词:生物修复高氯酸盐污染
流溪河水库集水区农业生态与面源污染分析:Ⅰ农业生态特征对水质的影响
调查表明,农业是产生氮磷流失和农药污染进而影响水质的最重要污染源,但近年流溪河两大水库流溪河水库和黄龙带水库的水质总体达到地表水Ⅰ类标准或Ⅱ类标准,这主要是由于流溪河水库集水区的农业生态保护良好,具有森林多(森林覆盖率8...
骆世明蔡昆争黎华寿陈桂葵贺鸿志卓胜陈基宁高鹏东
关键词:面源污染水质
文献传递
高氯酸盐和铬复合污染对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14年
通过室内模拟控制试验,研究了高氯酸盐和铬单一及复合污染在不同时间对农田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处理前期,随着高氯酸盐、铬及其复合污染浓度的增加,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显著增加;单一高氯酸盐处理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显著性影响,中、高浓度的六价铬单一处理及其复合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土壤脲酶活性与污染物浓度表现出明显的低促高抑的关系;单一高氯酸盐处理在第2 d显著促进了土壤蔗糖酶活性,单一铬、高氯酸盐与铬复合处理在第8 d对土壤蔗糖酶活性有显著的抑制效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四种土壤酶活性逐渐恢复,到第30 d基本都趋于对照组水平。在整个试验过程中,高氯酸盐与铬的单一及其复合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中真菌的数量。高浓度处理组在实验前期显著降低了土壤中放线菌和细菌的数量,但到第30 d时,其数量基本已恢复至对照水平。研究表明,高氯酸盐和铬污染在初期对土壤酶活性以及土壤微生物数量有显著的影响,随着土壤中耐性菌群的富集生长,土壤酶活性会逐渐恢复到正常,其中细菌和放线菌在这两种污染物的修复中起着主要作用。
段雄伟刘亚玲黎华寿贺鸿志陈桂葵
关键词:高氯酸盐六价铬土壤酶微生物数量
流溪河水库集水区农业生态与面源污染分析:Ⅱ减少面源污染的生态农业技术与策略
广州市的重要饮用水源流溪河水质良好,但近年有富营养化的趋势。调查表明,影响水质的污染源主要有库区周围农田、果园施用化肥、农药等随地表径流形成的面源污染,畜禽养殖的污水排放,库区乡镇及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形成的点污染源,...
骆世明蔡昆争黎华寿陈桂葵贺鸿志卓胜陈基宁高鹏东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生态农业模式生态农业技术
文献传递
高氯酸盐与铬复合污染对斜生栅藻的急性毒理效应
高氯酸盐和重金属铬,是近年引起广泛关注的无机污染物,两者是(高)氯酸盐工厂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和其他生物均有明显的毒害效应。本论文以国际标准生物指示物斜生栅藻为实验材料,对ClO4-和Cr6+的复合污染急性毒性进行了...
孟凡静陈桂葵贺鸿志黎华寿
关键词:斜生栅藻联合毒性
文献传递
氯酸钾和重金属镉、砷对蝌蚪的单一和联合毒性被引量:1
2010年
以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了氯酸钾和重金属砷、镉对蝌蚪的单一与联合毒性,同时采用相加指数法对联合毒性进行了评价.单一毒性试验表明:KClO3、Cd2+和As3+对蝌蚪的毒性顺序为Cd2+>As3+>KClO3,KClO3对蝌蚪24、48、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7 459.93、6 459.65、5 753.19 mg.L-1,As3+对蝌蚪24、48、96 h的LC50分别为41.26、25.89、15.24 mg.L-1,Cd2+对蝌蚪24、48、96 h的LC50分别为8.16、6.32、4.98 mg.L-1.联合毒性试验结果表明,KClO3与Cd2+、KClO3与As3+共存时的联合毒性为协同作用,而Cd2+与As3+的联合毒性表现为拮抗作用.
陈桂葵罗程黎华寿
关键词:氯酸钾联合毒性蝌蚪
灭菌和非灭菌土壤中高氯酸盐污染对水稻幼苗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灭菌与非灭菌土壤条件下2个品种水稻(GN和IR)幼苗对ClO4-(高氯酸盐)污染的响应.结果表明:无ClO4-污染时,土壤灭菌可促进2个品种水稻的株高、根长和生物量的增长,但有ClO4-污染时,灭菌处理反而显著抑制水稻生长;当施入ρ(ClO4-)为0.1 mg/L时,土壤灭菌降低了水稻对ClO4-的吸收积累,非灭菌组GN和IR分别有69.70%和88.55%的ClO4-迁移到植物体内,而灭菌组则分别有21.55%和13.98%的ClO4-迁移到植物体内;ρ(ClO4-)为50.0 mg/L时,土壤灭菌反而增加了水稻对ClO4-的吸收积累,灭菌组GN和IR叶片中的w(ClO4-)分别是非灭菌组的3.67和5.88倍,但无论土壤是否灭菌,迁移到植物体内的ClO4-所占比例均小于2%;灭菌组93%以上的ClO4-残留在土壤中,而非灭菌组则有98%以上的ClO4-转化成为其他物质.土壤灭菌、ρ(ClO4-)为50 mg/L处理能够显著降低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陈桂葵骆世明黎华寿贺鸿志张泽民
关键词:土壤灭菌
模拟酸雨对空心菜-土壤系统中六价铬迁移转化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模拟酸雨条件下六价铬在土壤和空心菜之间的分布、迁移和转化规律。结果发现,酸雨处理显著提高了空心菜体内铬的含量,其中空心菜地下部的铬含量显著高于其地上部;空心菜在100mg·kg-1的铬处理下仍然可以正常生长,但当土壤中的铬达到200mg·kg-1时,空心菜生长数天后即全部死亡;添加到土壤中的六价铬97.0%以上已经转化成其他形态而留在土壤中,能被植物吸收而迁移的铬量很少,但是酸雨处理促进了铬向植物的迁移,其迁移量是无酸雨时的2.6~5倍;酸雨条件下的空心菜对铬的富集能力提高了,其地上部和地下部对铬的富集系数分别是无酸雨条件下的2.2和4.6倍。该研究结果表明,酸雨增加了作物尤其是根部吸收铬的风险,会进一步加重铬污染地区的农产品安全问题。
陈桂葵李志鹏陈恋刘明中黎华寿
关键词:模拟酸雨空心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