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02077)
- 作品数:5 被引量:90H指数:5
- 相关作者:周潘兵周浪陈涛魏朗余强更多>>
- 相关机构:南昌大学长安大学云南省交通科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预喷丸对H13钢气体渗氮行为的影响被引量:8
- 2006年
- 采用质量增量分析、剖面金相分析和显微硬度测量等方法研究了预喷丸处理对H13钢气体渗氮动力学与渗氮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喷丸处理对H13钢气体渗氮有明显的催渗作用,这种催渗作用在白亮层尚未形成的渗氮初期最为明显,随着渗氮温度升高,预喷丸处理的催渗效果显著提高。试验数据还表明,预喷丸催渗所增加的氮原子一方面使渗氮层加深;另一方面使扩散层固溶氮浓度和/或氮化物沉淀相密度提高。测量表明,预喷丸催渗条件下形成的渗氮层的硬度明显高于普通气体渗氮。
- 周潘兵周浪万立皓钟山严明明
- 关键词:H13钢气体渗氮
- 高速钢氧氮共渗与渗氮后氧化的组织与性能比较被引量:13
- 2007年
- 采用金相分析、显微硬度测试和防锈性湿热试验等方法对比研究了W6Mo5Cr4V2高速钢经氧氮共渗和渗氮后氧化处理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W6Mo5Cr4V2高速钢经氧氮共渗和渗氮后氧化处理都可获得具有化合物层和扩散层的渗层组织;氧氮共渗层的硬度明显高于普通气体渗氮,而渗氮后氧化的渗层硬度与普通气体渗氮相差不大;在选择合适通空气量和后氧化温度的条件下,氧氮共渗和渗氮后氧化处理都可获得优于普通气体渗氮的防锈性能,其中以30%(vol.)空气量氧氮共渗试样表面的防锈性能最好,其次是渗氮+350℃后氧化处理的试样。
- 周潘兵周浪陈忠博
- 关键词:高速钢氧氮共渗
- 氧化层对渗氮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25
- 2005年
- 以纯铁为对象,采用增重测量、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显微分析方法就充分预氧化对渗氮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渗氮初期,预氧化纯铁表面发生Fe3O4氧化层向εFe3N相的转化;氮原子极易穿过Fe3O4氧化层渗入基体,并在氧化层之下的铁基体形成γ′氮化物;γ′氮化物呈指状延伸生长,使得纯铁渗氮时的化合物层平直界面失稳。渗氮后,与未预氧化试样相比,扣除氧化层本身氮化带来的贡献,预氧化试样的催渗增重达45%,证实较厚的Fe3O4氧化层不仅不会阻碍渗氮,反而具有明显的催渗作用,并提出了两种可能的催渗机理。
- 周潘兵周浪
- 关键词:气体渗氮预氧化纯铁催渗
- 车辆碰撞事故空间模拟再现系统开发研究被引量:13
- 2003年
- 在完成了车辆碰撞事故分析计算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汽车三维四轮动力学计算模型,并引入OpenGL标准图形库与VisualC++编程环境相结合的三维真实感图形技术,开发了针对实际车辆碰撞交通事故的空间模拟再现系统。
- 魏朗陈涛杨存义
- 关键词:交通工程车辆碰撞事故OPENGL
- 道路交通事故模拟再现的车辆动力学三维模型被引量:39
- 2003年
- 应用动力学理论,提出了用于道路交通事故模拟再现分析的车辆动力学三维模型,并引用日本汽车研究所的16例车对车实车碰撞实验数据对该三维模拟模型的计算误差进行界定,并与二维四轮模拟模型的计算精度进行了定量比较,针对实际道路交通事故案例进行了模拟再现。实例证明车辆三维模型在计算车辆碰撞动力学问题时的总体平均相对误差值为6.65%,虽然相对于车辆二维四轮模型其速度计算精度在总体水平上降低了1.43%,但若考虑到其对道路交通事故形态的包容性和形象化方面的优势,计算精度的适度降低是可以接受的。
- 魏朗陈涛余强
- 关键词:交通运输工程车辆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