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407200-5)

作品数:5 被引量:239H指数:5
相关作者:胡婵娟刘国华吴雅琼郭雷傅伯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河南省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土壤
  • 4篇土壤微生物
  • 4篇微生物
  • 3篇土壤微生物生...
  • 3篇微生物生物量
  • 3篇物量
  • 3篇黄土丘陵
  • 2篇植被
  • 2篇植被恢复
  • 2篇生物量碳
  • 2篇土壤微生物生...
  • 2篇丘陵
  • 2篇丘陵沟壑区
  • 2篇微生物生物量...
  • 2篇绵土
  • 2篇黄绵土
  • 2篇黄土丘陵沟壑...
  • 2篇沟壑
  • 2篇
  • 1篇养分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生...
  • 2篇北京市科学技...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河南省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4篇胡婵娟
  • 3篇刘国华
  • 2篇吴雅琼
  • 1篇王占礼
  • 1篇靳甜甜
  • 1篇郑世清
  • 1篇郭雷
  • 1篇陈利顶
  • 1篇傅伯杰
  • 1篇田凤霞

传媒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季节变化被引量:16
2011年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陕西延安羊圈沟小流域退耕后2种典型植被类型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和撂荒草地夏、秋和春3个季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土壤有机碳、土壤温度和水分及空气温湿度)进行了研究,旨在揭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其主控因子。结果表明,2种植被类型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均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刺槐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夏季和春季高于秋季,而撂荒草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在秋季最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与微生物生物量碳季节变化趋势不同,2种类型均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季节变化受有机碳、空气及土壤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大,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与土壤水分和空气湿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胡婵娟刘国华陈利顶吴雅琼
关键词:黄绵土
黄土丘陵区山坡植物路防蚀效益试验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黄土丘陵区土质道路侵蚀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地人们的生产和交通。在野外调查研究与定位监测的基础上,对该区土质道路硬地面次降雨侵蚀产流、产沙防蚀效益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为该区土质道路的侵蚀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刘雪英张芳琴郑世清王占礼田凤霞朱磊
关键词:植物路
植被恢复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被引量:115
2012年
植被在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及生态系统的固碳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植被恢复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通过保护现有植被、封山育林或营造人工林、灌、草植被,修复或重建被毁坏或被破坏的森林和其他自然生态系统,恢复其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系统功能。目前,植被的自然及人工恢复是改善脆弱生态系统及退化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现状最有效的措施。植被在恢复过程中对地上植被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的恢复有着重要影响,同时通过凋落物及根系的输入,可以有效改善地下生态系统,增加土壤的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的物理结构、增加土壤生物的生物量及活性。文章以地上及地下生态系统为出发点,综述了植被恢复过程中自然及人工恢复过程中不同的植被类型、不同的恢复时间下植物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植被的自然及人工恢复在一定程度上均能增加植物物种的多样性,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物种的组成发生改变且多样性呈增加趋势,但一些特殊环境下不当的人工恢复可造成植被演替向退化方向发展,降低生物多样性。不同的植被类型由于其生长方式的不同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存在差异,随着恢复年限的增长,土壤理化指标及微生物学指标呈现先增加而后趋于平稳的状态。针对已有的研究进展,提出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一方面应该增加更多的对比研究,对不同环境下,不同的恢复物种,不同的恢复方式进行更深入地探讨;另外一方面应增加不同尺度的研究,现有的研究多集中在样地尺度,未来应在更大尺度上进行分析;再者,地上及地下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机理一直是土壤学科研究的热点,植被恢复过程中应增加更多该方面的机理研究。
胡婵娟郭雷
关键词:植被恢复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植物多样性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多样性测定方法评述被引量:49
2011年
土壤微生物作为土壤中重要的分解者,在养分的循环与转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另外,由于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相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更为敏感,因此,土壤微生物性质常被用作表征土壤质量的灵敏性指标,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微生物多样性是土壤微生物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指标。土壤环境复杂,微生物种类丰富多样,需要合适的研究方法才能真正打开土壤系统这个黑箱,自19世纪60年代以后,土壤微生物学在研究方法上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本文综述了微生物生物量及多样性的概念及微生物生物量和多样性研究方法的发展状况,重点就已有应用比较多的研究方法如测定微生物生物量的熏蒸法,测定微生物多样性的平板计数法、Biolog微平板计数法、磷脂脂肪酸法及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及优缺点分析。结合现有微生物生物量及多样性的测定方法,在未来的研究中,一方面应该引入更多的新技术,发展新方法,以期探索更多的未知微生物种群;其次应该根据实验要求,完善和改进现有研究方法,使其更为统一和准确;再者,在微生物数据的分析上应该探索和借鉴更多的分析方法和手段,从而更深入更全面的解读实验当中所得到的微生物的信息。
胡婵娟刘国华吴雅琼
关键词: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多样性PLFABIOLOG
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的影响被引量:57
2009年
对典型黄土丘陵沟壑区陕西延安羊圈沟小流域5年生刺槐、沙棘和杏树人工林及5、15和25年生刺槐人工林土壤进行比较研究,以揭示不同植被及恢复年限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年生的3种人工林中,以沙棘林土壤有机碳(SOC)和总氮(TN)含量最高;刺槐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林地,分别为99.56和28.81mg·kg-1,其中MBC含量依次为:刺槐林>沙棘林>杏树林,MBN含量依次为:刺槐林>杏树林>沙棘林;土壤MBC/SOC依次为:刺槐林>沙棘林>杏树林,而MBN/TN为:刺槐林>杏树林>沙棘林,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随植被恢复年限增长,3种林龄刺槐林的土壤pH值下降,SOC、TN含量、电导率(EC)、MBC和MBN均呈增加趋势.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种植刺槐比沙棘和杏树更有利于MBC和MBN含量的提高;随着刺槐种植年限的增长,MBC、MBN以及SOC和TN含量均呈增加趋势.
胡婵娟傅伯杰靳甜甜刘国华
关键词:黄绵土植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