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0YBRW74)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廖七一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外国语大学四川外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学

主题

  • 3篇翻译
  • 2篇战时
  • 2篇主流话语
  • 2篇抗战
  • 2篇抗战时期
  • 1篇戏剧翻译
  • 1篇翻译批评

机构

  • 2篇四川外国语大...
  • 1篇四川外语学院

作者

  • 3篇廖七一

传媒

  • 1篇外语与外语教...
  • 1篇外语教学
  • 1篇译苑新谭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主流话语与重庆反法西斯文学的翻译被引量:1
2012年
在抗战特定的历史语境下,反法西斯文学、纪实性文学和德国、日本流亡作家的作品翻译不再是单纯的文学活动,而是主流政治话语的强化与建构。翻译对揭露法西斯侵略战争的本质、增强抗战必胜的信念、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廖七一
关键词:主流话语翻译
抗战时期重庆的戏剧翻译被引量:2
2013年
抗战时期重庆的翻译一直是研究的盲区。从历史语境化的视角研究发现,战时的戏剧翻译是主流政治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戏剧的译介缓解了战时的剧本荒,适应了战时的舞台演出条件,推动了民族戏剧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精神的长远发展。战时戏剧翻译的本土化、大众化,以及删节、增添、改编等翻译策略有助于揭示特定历史语境中翻译的规律、特征和形态。
廖七一
关键词:抗战时期主流话语戏剧翻译
抗战时期重庆的翻译批评被引量:6
2013年
抗战时期重庆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也是全国的翻译中心。在特殊的历史语境下,重庆的翻译批评是抗日救亡宏大叙述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特征是问题驱动和实践取向;翻译批评主要集中于1)翻译的政治化:翻译表现战争并服务于战争;2)翻译在读者中产生的效果和积极的文化功能;3)翻译形式的本土化和通俗化。战时的翻译批评不仅有助于认识特定历史语境下翻译批评可能的特征与形态,并且有助于认识其对中国后来的翻译批评话语产生的重大影响。
廖七一
关键词:抗战翻译批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