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市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02]18-99)

作品数:3 被引量:32H指数:3
相关作者:徐晓玉祝慧凤万东罗勇谢鹏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医科大学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细胞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灶性
  • 1篇灶性脑缺血
  • 1篇神经元
  • 1篇皮质
  • 1篇皮质神经
  • 1篇皮质神经元
  • 1篇前肢
  • 1篇缺血
  • 1篇缺血大鼠
  • 1篇轴突
  • 1篇轴突生长
  • 1篇抓取
  • 1篇梓醇
  • 1篇微血管
  • 1篇微血管内皮
  • 1篇微血管内皮细...

机构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西南大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药高等...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3篇万东
  • 3篇祝慧凤
  • 3篇徐晓玉
  • 2篇罗勇
  • 1篇陈红
  • 1篇谢鹏
  • 1篇陈怡
  • 1篇王建伟
  • 1篇周佳丽

传媒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细胞生物学杂...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梓醇促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轴突生长的离体研究被引量:19
2007年
目的:观察梓醇对原代培养的新生SD大鼠皮质神经元生存活性及轴突生长的影响。方法:新生24h内SD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原代培养6d后,分为空白组、终浓度分别为0.25,0.5,1.0,2.5,5.0mg·mL^-1梓醇干预组和终浓度为1.0mg·mL^-1胞磷胆碱阳性药物对照组。药物干预48h后,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用NF-200免疫组化染色鉴定神经元,MTT法检测神经元生存活性,测微尺测量神经元轴突长度。结果:梓醇终浓度在1~5mg·mL^-1时,可明显促进神经元轴突生长,2.5mg·mL^-1时作用最强;梓醇各浓度组神经元生存活性与空白组和胞磷胆碱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梓醇能明显促进皮质神经元轴突生长,但对其生存活性无显著影响。
万东祝慧凤罗勇谢鹏徐晓玉
关键词:梓醇皮质神经元细胞培养
“抓取测试盒”对局灶脑缺血大鼠前肢功能的评价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探讨"抓取测试盒"评价局灶脑缺血大鼠受累前肢精细运动功能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实验筛选"左利手"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组、胞二磷胆碱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仅开颅暴露大脑中动脉(MCAO),模型组用电凝法制成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用压克力板材料做成抽屉式的"抓取测试盒",比较各组大鼠在所选5个时间点的前肢抓取能力。结果各组大鼠在造模前"抓取成功率基线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分别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组间比较,抓取成功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胞二磷胆碱组与模型组比较,4d、7d、15d、21d抓取成功率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抓取测试盒"能客观测试和反映大鼠前肢抓取能力,反映大鼠前肢抓取功能恢复程度。
周佳丽祝慧凤万东徐晓玉陈怡陈红
关键词:前肢局灶性脑缺血
运用植块法培养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被引量:4
2007年
探讨简易可行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ECs)培养方法,为研究BMECs细胞在脑血管疾病中的重要作用提供技术支持。分离出生后1~7天内的SD乳鼠大脑皮质区,植块法培养BMECs细胞。用倒置显微镜观察BMECs细胞的形态以及从皮质块迁出的过程;MTT比色法检测BMECs细胞的生长曲线;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VⅢ因子相关抗原和CD34抗原,以鉴定内皮细胞。结果发现,大脑皮质块植块法培养的大鼠BMECs细胞呈单层贴壁生长,细胞形态以长梭形、多角形三角形、四边形为主,呈典型的“铺路石”样征象,经鉴定为内皮细胞,第三代纯度达95%以上。提示该方法具有经济、简便、要求条件不高,易于纯化的优点,可作为大鼠BMFCs细胞体外培养的良好模型。
祝慧凤万东王建伟罗勇徐晓玉
关键词: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