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B12022)

作品数:35 被引量:191H指数:7
相关作者:冯慧华左正兴刘福水何旭袁晨恒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理工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纽卡斯尔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9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机械工程
  • 3篇电气工程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2篇燃烧
  • 12篇活塞
  • 10篇自由活塞
  • 8篇柴油
  • 7篇电机
  • 7篇发电机
  • 5篇电池
  • 5篇碳烟
  • 5篇气缸
  • 5篇锂离子
  • 5篇锂离子电池
  • 5篇离子电池
  • 5篇缸套
  • 5篇柴油机
  • 4篇电动
  • 4篇直线发电机
  • 4篇气缸套
  • 4篇燃机
  • 4篇燃烧特性
  • 4篇离子

机构

  • 35篇北京理工大学
  • 5篇福建农林大学
  • 3篇太原科技大学
  • 3篇纽卡斯尔大学
  • 3篇加拿大国立研...
  • 2篇中国北方发动...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作者

  • 17篇冯慧华
  • 12篇左正兴
  • 11篇刘福水
  • 10篇何旭
  • 7篇袁晨恒
  • 6篇李向荣
  • 6篇董洪全
  • 5篇张承宁
  • 5篇雷治国
  • 5篇许大涛
  • 4篇宋豫
  • 4篇张小玉
  • 3篇田国弘
  • 3篇曾威霖
  • 3篇高永利
  • 3篇王梦秋
  • 2篇靳森嘉
  • 2篇董玉刚
  • 2篇范广冲
  • 2篇刘海

传媒

  • 8篇内燃机学报
  • 7篇内燃机工程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北京理工大学...
  • 2篇工程热物理学...
  • 2篇车用发动机
  • 2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红外与激光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汽车工程
  • 1篇电子技术应用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振动与冲击
  • 1篇电源技术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9篇2014
  • 9篇2013
  • 1篇2012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移动载荷作用下的气缸套动态特性建模与穴蚀倾向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以V型高强化柴油机为对象,开展了考虑活塞移动载荷作用下的气缸套动态特性建模、分析与评估技术研究.基于所建立发动机柔性多体动力学模型,获得了更为精确的缸套侧向力变化曲线.利用移动载荷理论和有限元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得到了气缸套在移动载荷作用下的三维动态特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气缸套外壁面响应加速度与穴蚀倾向之间的关联性,以此来指导气缸套的结构设计.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较准确地计算出缸套所受移动载荷激励,缸套外壁面的振动加速度响应幅值可较好地评价气缸套的穴蚀倾向.通过增大缸套结构厚度,可减小缸套外壁面振动加速度幅值,降低缸套穴蚀倾向,为高强化柴油机气缸套动态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董洪全冯慧华董彪武咪咪牟小龙
关键词:柴油机气缸套移动载荷动态特性
活塞组件耦合作用下的气缸套变形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为评估某V型高强化柴油机气缸套的变形特征,考虑活塞组件的耦合作用,建立气缸套变形分析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有限元非线性求解方法对气缸套热-机耦合工况下结构变形进行求解,获得气缸套工作状态下的结构变形量,并充分说明在气缸套结构变形分析中考虑活塞组件耦合效应的重要性。分析了缸套结构纵向及不同高度截面变形特点,结果表明,缸盖螺栓预紧载荷和活塞侧向作用力对缸套缸口和活塞上止点处的截面变形影响较大,气缸套中下部截面变形相对较小,主要以椭圆变形为主。
董洪全冯慧华
关键词:活塞气缸套
结构非线性因素影响下的燃烧室结构变形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为评估某V型高强化柴油机燃烧室结构的变形特征,考虑燃烧室组合结构非线性因素,建立燃烧室结构变形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有限元非线性求解方法对燃烧室结构变形进行求解,得到燃烧室气缸盖和气缸套的变形量。在此基础上,分析燃烧室结构的变形特征,应用离散傅里叶变换方法对气缸套截面变形进行分解,获得气缸套不同高度截面变形规律。结果表明,燃烧室气缸盖火力面变形对气门的密封性能影响很小,缸盖螺栓预紧载荷和燃烧室热负荷对气缸套缸口和凸肩处截面变形影响较大,气缸套中下部截面变形以椭圆变形为主,受燃烧室支撑结构的影响,缸套整体出现倾斜变形。
董洪全冯慧华宋豫
关键词:非线性燃烧室气缸套
汽柴油混合燃料的混合比例对燃烧特性影响可视化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在一台电控高压共轨光学发动机上,利用高速摄影机和缸压数据采集系统,研究不同比例的汽柴油混合燃料缸内直喷对发动机燃烧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汽油比例的增加,汽柴油混合燃料的滞燃期和燃烧持续期增加,燃烧瞬时放热率、缸压峰值降低,峰值出现时刻均推迟,着火点亮度降低,着火点面积增大,燃烧火焰亮度降低,出现大范围蓝焰。
高永利刘福水何旭张小玉李向荣尚勇
关键词:内燃机燃烧特性可视化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和加热方法被引量:24
2013年
为提高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低温充放电性能,以锰酸锂80 Ah电池单体为研究对象,进行低温下电池充放电特性实验研究,提出宽线金属膜加热方法,并对-40℃下的电池单体进行加热和放电实验,采用不同的预热时间,对加热后电池放电性能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低温下,电池的充放电性能显著衰减,采用宽线金属膜加热方式能显著提升电池的低温放电性能;同时,通过对比实验发现,仅增加预热时间对提高低温电池放电性能的效果有限.
雷治国张承宁董玉刚林哲炜
关键词: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
自由活塞汽油直线发电机燃烧过程特性被引量:7
2015年
为了获得自由活塞汽油直线发电机工作过程中的燃烧特性,根据试验测得的活塞运动曲线对其燃烧过程进行了CFD仿真研究,并对比传统发动机分析了两种发动机活塞运动规律差异对燃烧过程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与传统发动机相比,自由活塞汽油发电机缸内最高燃烧压力和平均温度均较小,且最高燃烧压力保持时间较短,这有助于减少NO污染物;自由活塞直线发电机燃烧放热率呈现'缓和长'的特点,燃烧放热过程等容度较低;自由活塞直线发电机较少的混合气在上止点前完成燃烧,压缩行程负功较小,但由于后燃较严重,其指示效率较传统发动机低。
袁晨恒冯慧华王梦秋左正兴
关键词:动力机械工程燃烧特性点火时刻
自由活塞汽油直线发电机起动过程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为获得自由活塞汽油直线发电机起动过程主要工作特点,对自由活塞汽油直线发电机主要起动方式进行了研究。耦合动力学及热力学方程,建立了起动过程数学模型,理论分析了起动过程中能量的传递与转换关系,并结合试验样机对两种典型起动方式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发现:采用恒定加速度起动模式和恒定推力起动模式均可实现自由活塞汽油直线发电机的起动燃烧,其中采用恒定加速模式有利于第一次压缩气缸实现起动燃烧,然而采用恒定推力起动模式更有利于对侧发动机气缸完成起动燃烧;起动过程中摩擦损失所消耗的能量较少,漏气损失所占的比例较大,在起动设计时不应被忽视。
袁晨恒冯慧华王梦秋左正兴
关键词:起动方式能量转换
后喷时刻对柴油机燃烧影响的可视化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后喷可改善柴油机的颗粒物排放特性。在光学发动机上,保持总喷油量不变,变换不同主、后喷间隔时刻,对缸内燃烧过程进行高速摄影,研究后喷时刻变化对柴油机缸内燃烧特性的影响。将获取的缸内燃烧火焰图像,利用双色法计算得出缸内温度场和表征碳烟浓度的KL因子分布情况,并分析缸内燃烧温度和碳烟生成特性。研究表明,随主、后喷间隔角增加,温度分布及KL因子总量呈双峰分布,KL因子总量后期减少速度增加,即碳烟氧化速度加快。
靳森嘉刘福水何旭曾威霖田国弘李向荣
关键词:双色法温度场碳烟
一种新型非平行光消光法在碳烟测试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4年
为解决高压火焰测试时平行光消光法在碳烟测试过程中会发生波束偏移,严重影响测试精度的问题,设计并搭建了一套非平行光二维测试系统.在常压下获取了乙烯层流扩散火焰的碳烟浓度透射率图片,通过与相同条件下基于平行光消光法测试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非平行光消光法具有更好的削弱波束偏移影响的能力.结合使用Abel层析反演算法对视场累计数据进行解析,非平行光消光法能够更精确获取乙烯扩散火焰中的径向碳烟浓度分布,同时在低碳烟浓度区域噪声更低,证明了该方法是一种高灵敏度测量方法.
刘福水戴钰杰何旭高永利刘凤山李向荣
关键词:光学测量燃烧
激光能量密度对激光诱导炽光技术测试碳烟粒径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激光诱导炽光(Laser Induced Incandescence,LII)技术,由于其具有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被认为是一种适合于测试碳烟浓度的技术,也可以用来测试碳烟主小球粒径。在LII测试过程中,不同激光能量密度对测试精度影响很大,高激光能量密度具有较高的信噪比,但是对于碳烟粒径测试,为了避免升华,应尽量使用低的激光能量密度。具体在利用激光诱导炽光技术推断碳烟粒径的实验中所用的低能量密度为何值,需要结合理论模型分析和实验进行确定。首先基于LII测试过程的数学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在乙烯层流扩散火焰的相同位置上,测试得到了不同激光能量密度下的碳烟主小球粒径,分析确定了测试所需的最佳激光能量密度。为进一步测试碳烟的主小球粒径奠定了基础。
高永利何旭李红梅刘凤山李向荣刘福水
关键词:碳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