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2006JDXM087)
- 作品数:6 被引量:99H指数:5
- 相关作者:余佳丁金宏张玮余佶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河南大学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人力资本、政府管制与中国大城市二元劳动力市场职业配置——以上海市卢湾区为例被引量:2
- 2010年
- 中国大城市劳动力市场已经演变成具有"二元"特征的劳动力市场,其中本地劳动力和外来劳动力的职业构成差异不能仅仅用劳动者自身的人力资本来解释,它还与城市政府的选择性管制有关。虽然中央政府已经逐渐取消针对外来劳动力的歧视性限制,但地方政府借助户籍制度实行的隐性、间接管制在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配置中仍然起着重要作用,是外来劳动力在职业选择中处于不利地位的重要原因。
- 余佳丁金宏
- 关键词:本地劳动力外来劳动力
- 中国户籍制度的政策效应、改革取向与步骤选择被引量:10
- 2010年
- 中国户籍制度本质上是一种身份甄别机制,是政府用来实行差别性的社会公共产品分配的手段,它的政策效应主要表现在限制农民流向城市以及影响社会分层两个方面。户籍制度改革的取向应该是取消户籍与社会公共产品分配之间的联系,回归其人口动态统计和民事权利证明的基本功能。但是,由于户籍制度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在步骤选择上应该有相应的远期、中期和近期目标。
- 余佳丁金宏
- 关键词:户籍制度社会分层户籍改革社会公共产品
- 制度变迁视角下的中国户籍制度改革:政策效应与目标路径被引量:5
- 2010年
- 中国户籍制度正在经历从封闭的强制性二元结构到开放的一元融合格局的变迁过程。1958年户籍制度的建立是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而实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变迁。这次变迁使得户籍制度本质上成为一种身份甄别机制,是政府用来实行差别性的社会公共产品分配的手段,其政策效应主要表现在阻碍城乡自由流动以及影响社会阶层塑造两个方面。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阶段的递进,中国户籍制度变迁由局部开始,自下而上的推进,呈现出诱致性特点。未来户籍制度改革应该逐渐取消户籍与社会公共产品分配之间的联系,回归人口动态统计与民事权利证明的基本功能。然而,这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在步骤选择上应有相应的远期、中期和近期目标。
- 余佳余佶
- 关键词:户籍制度强制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
- 中国户籍制度改革地方实践的时空演进模式及其启示被引量:24
- 2011年
- 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户籍制度改革历程中,地方政府逐步取代中央政府成为改革的积极推行者,因地制宜实施不同内容的户口政策成为户籍制度改革的新趋势。因此,对户籍改革地方实践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文中借助于搜集到的大量地方户籍制度改革法规规章文件,选取暂住证制度、蓝印户口政策、小城镇户口改革、人才居住证制度这四项户口政策作为研究对象,对户籍制度改革的时空发展关系及改革内容的演进进行了分析,试图从政策扩散的视角分析其演化和扩散规律,最后得出了几点启示。
- 张玮
- 关键词:户籍制度改革
- 政策创新的地理扩散——基于暂住证制度的地方实践分析被引量:31
- 2011年
- 以暂住证制度为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对这一政策创新的地理扩散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尽管该政策的扩散受到了明显的垂直影响,在水平尺度上,表现出了明显的扩散效应,扩散曲线大致为S形;扩散早期,政策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关联度较高,随后政策扩散受到了显著的邻近区域影响,模仿学习占据主导,创新性表现不明显,政策的扩散甚至演变为公文的传播。准确找出地区面临的公共问题,以创新性的方式积极应对,全面贯彻实施政策创新,是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地方政府的因应之道。
- 张玮
- 关键词:暂住证
- 中国户籍制度:基本价值、异化功能与改革取向被引量:29
- 2008年
- 户籍管理本质上属于民事登记和人口动态统计的一部分。新中国的户籍制度以严格限制公民自由迁移和设置城市准入资格为鲜明特征,是政府发展经济和调控社会的政策手段。改革开放以后,户籍制度在限制人口迁移方面有所松动,但户口归属仍然是城市外来人群的隐痛,并成为影响社会分层的隐性力量。新中国的户籍制度一直与社会公共产品的分享体制有紧密的联系。户籍改革与社会公共产品分配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系。户籍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应有相应的远期、中期和近期目标。
- 余佳丁金宏
- 关键词:户籍制度民事登记社会分层户籍改革社会公共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