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203018)
- 作品数:7 被引量:143H指数:5
- 相关作者:袁鹏刘海洋卢燕群刘玉海张英群更多>>
- 相关机构:西南财经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中国省域工业生态效率及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被引量:69
- 2017年
- 本文采用VRS_DEA模型测算了2005-2014年间中国30个省域的工业生态效率,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检验其影响因素。测算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中国大部分省域的工业生态效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省际差异明显,呈现出自西向东逐渐增强的空间发展格局。实证检验发现:工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对工业生态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环境规制、对外开放与财政分权的影响显著为负;产业集聚与工业生态效率呈现"倒U"型关系;由于高污染行业所带来的污染排放与经济效益并存,导致工业结构对工业生态效率的影响不显著,但并不能由此忽略工业结构变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此外,在空间交互作用方面,工业生态效率的空间滞后项系数显著为正,表明地方政府可能在环境治理方面具有互相借鉴与模仿的行为;工业发展水平的二次项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财政分权与工业结构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负;产业集聚的空间滞后项与工业生态效率呈现"正U"型关系,因此对相邻地区工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呈现先抑制后提升的关系。
- 卢燕群袁鹏
- 关键词:数据包络模型
- 环境规制强度与中国省域经济增长——基于环境规制强度的再构造被引量:14
- 2018年
- 环境与经济增长的矛盾日益凸显,提高环境规制强度是否会抑制经济增长?众多的研究中,环境规制强度(IER)构成各不相同,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也呈现多种形态,哪种更为合理?带着问题,本文从环境规制强度的内涵入手,构建了一个包含经济类、行政类、排放类、健康类和效率类等五大类指标的综合型环境规制强度测度指标体系。应用该指标体系测度了2007~2014年中国省域地区的环境规制强度指数,并运用GNS模型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强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2007~2014年全国省域地区环境规制强度指数均值为29. 02,水平尚低,但呈现出波动向上的增长趋势。比较意外的是,经济发达地区的环境规制强度并不比经济欠发达地区更高,反而可能更低。究其原因在于,消除地区规模效应后,经济欠发达地区在突发环境事件罚款与污染损害赔款等二级指标上相较经济发达地区更高。经济增长与环境规制强度呈现出非线性的"倒U"关系,环境规制强度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拐点为42. 10,且环境规制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 彭聪袁鹏
- 关键词:经济增长
- 中国要素增强型的内生技术变化:1985~2012被引量:2
- 2015年
- 通过对要素效率的内生化设定,并建立要素增强型的内生技术变化模型,对1985~2012年期间中国资本、劳动和能源对技术变化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考察了技术变化的演进趋势和来源,分析结果表明:研发、进出口、FDI、人力资本和基础设施等因素对三种要素的效率演进具有不同影响;技术进步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而其主要来源为劳动效率和能源效率的提升所导致的增强型技术变化;资本效率下降所致的负向技术变化对技术进步起到了抑制作用;劳动增强型技术变化和资本负向技术变化主要来自于技术效应,能源增强型技术变化主要来自于价格效应;规模效应对所有要素的技术变化影响均较小。
- 袁鹏叶鑫
- 集群地区生产率优势的来源识别:集聚效应抑或选择效应?被引量:40
- 2015年
- 新经济地理理论通常认为集群地区的生产率优势源于集聚效应,而"新"新经济地理也认可选择效应(激烈竞争导致高效率企业才能生存)。本文证明了两种效应的存在性,进而运用企业微观数据分析,发现中国集群县市的企业(1)具有生产率优势;(2)低生产率企业少(左断尾),高生产率企业也少(无右移动);(3)企业初建时生产率高、淘汰率高、增长速度低,因而中国集群地区的生产率优势源于选择效应而不是集聚效应。
- 刘海洋刘玉海袁鹏
- 中国能源需求增长的因素分解被引量:9
- 2014年
- 基于二次型影子成本模型,建立能源需求增长的分解框架。采用1985~2010年中国省域数据的分解结果表明:经济规模扩张是能源需求增长的主要原因,而技术效率的提升则有效地降低了能源需求;技术变化对能源需求增长的影响较小;劳动力与能源之间价格扭曲的变化显著地增加了能源需求,而资本与能源之间的价格扭曲效应则不明显;能源对劳动力的替代和资本对能源的替代从正反两个方向对能源需求产生了重要影响,但由于正负相抵,总的替代效应较弱。
- 袁鹏
- 关键词:能源需求技术效率
- 基于物质平衡原则的工业碳排放效率评估被引量:2
- 2015年
- 考虑物质平衡原则,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构建了一个新的碳排放效率指标,并应用于分析1997~2012年间中国工业部门的CO2排放效率、减排潜力,以及排放与成本之间的权衡。结果表明,中国工业部门的CO2排放效率和成本效率均较低,且具有较大的省际差异;在现行技术下,全国平均的成本节约和排放削减存在潜力。成本有效和排放有效之间存在权衡关系,虽然可以通过征税或者补贴等措施来同时达到这两种目标,但由此产生的额外成本巨大,在经济上不可行。比较而言,成本有效是现行市场条件下更为合理的选择。
- 袁鹏
- 关键词:碳排放效率数据包络分析
- 中国能源生产率变化的因素分解——基于DEA的分解框架被引量:7
- 2013年
-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将能源生产率的变化分解为技术效率、技术变化、要素替代等效应。该分解法不同于传统的指数分解法和结构分解法,能够识别要素替代对能源生产率变化的影响。应用以上分解框架对1985-2010年中国能源生产率变化的分解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效应是能源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来源,其次为要素替代效应,技术效率变化的影响较小。然而,能源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来源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差异和省际差异。要素替代效应在能源生产率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对经济落后省份的能源生产率增长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本文还发现,能源价格扭曲导致了能源稀缺省份的要素替代效应相对较小,而能源富集省份的要素替代效应相对较高的反常现象。
- 袁鹏张英群刘海洋
- 关键词:能源生产率技术进步价格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