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806028)

作品数:7 被引量:16H指数:2
相关作者:李明江彦高青王丽华李明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一汽-法雷奥汽车空调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动力工程及工...
  • 4篇机械工程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篇地下蓄能
  • 3篇动态控制
  • 3篇压降
  • 3篇热能
  • 3篇热能工程
  • 3篇换热
  • 2篇对换
  • 2篇蒸发器
  • 2篇热系数
  • 2篇换热量
  • 2篇换热系数
  • 2篇扁管
  • 1篇地能利用
  • 1篇地下传热
  • 1篇地下换热
  • 1篇地下换热器
  • 1篇地下水
  • 1篇地下水渗流
  • 1篇舒适性
  • 1篇汽车

机构

  • 9篇吉林大学
  • 2篇一汽-法雷奥...
  • 1篇中国北车集团...

作者

  • 6篇李明
  • 5篇李明
  • 4篇王丽华
  • 4篇高青
  • 4篇江彦
  • 1篇杨帆
  • 1篇薛晓晔
  • 1篇沈志松
  • 1篇李珊珊

传媒

  • 2篇太阳能学报
  • 2篇汽车工程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暖通空调
  • 1篇高等教育学会...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平行流蒸发器空气流动特性对换热的影响
2013年
平行流换热器由于紧凑、轻量、高效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汽车空调。采用CFD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平行流蒸发器的扁管百叶窗肋片与空气间的流动换热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百叶窗开窗角度和肋片与扁管之间的接触面积对流动换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百叶窗开窗角度和肋片与扁管之间的接触面积都能够提升换热性能,但也会增加流动阻力。
李明程立惠孔伟佳沈志松薛晓晔
关键词:扁管压降换热系数换热量蒸发器
地下蓄能间歇时序影响与作用被引量:1
2011年
在建立大型热源群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地下蓄能负荷周期的控制方式,探索了间歇时序与动态蓄能方式对地下蓄能效果的影响。分析表明,地下蓄能负荷分配的温位幅值分布、间歇周期和循环间断周期等所形成的动态温度场不但在蓄能加热期对蓄能具有明显作用,对于蓄热结束后能量保持期的能量扩散程度也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可以通过可控性扩散传输,达到促进蓄能和抑制所蓄能量流失的目的。其中,昼夜性间歇比全日性间歇蓄能方式对能量蓄存更有效,短间歇周期对蓄能过程中的蓄存能量、平均温升和最高温度等更加有利。因此,通过间断性控制及合理的热源温位分布,有利于主动控制蓄存能量的传输和保存。
高青王丽华江彦李明
关键词:热能工程
出风道结构改进对汽车除霜性能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1
2018年
冬季汽车风窗玻璃除霜效果对车辆行车安全和驾驶舒适感至关重要。利用CFD与实验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研究某款车型开发过程中配备传统发动机或纯电动系统时,出风道结构特征对整车除霜性能的影响,特别是出风格栅相对风窗玻璃的碰撞角Φ对除霜效果的影响。通过实验对比了不同出风冲击角和温升规律下的除霜效果,验证了结构改进的有效性。
李明李明赵卫兵王淼
关键词:汽车空调除霜风道结构
渗流对地下换热器能量动态蓄存控制的影响
2012年
针对地下水渗流旺盛地区的地下蓄能,提出全新的偏置加载控制模式。利用负荷量和温位的双重控制,可更加有效地提高地下蓄能的传热效率,提升蓄能区域的能量保持能力。通过分析可知,在输入能量基本一致的条件下,偏置梯级加载控制比环式梯级加载控制表现出更加明显的蓄能能力和保持潜力。对偏置式动态间歇蓄能方式的研究发现,短间歇蓄能方式在蓄能数量、平均温升和最高温度方面都比长间歇蓄能方式更有利于能量在埋管区域的蓄存、扩散和保持。
江彦高青李明王丽华
关键词:热能工程地能利用地下蓄能地下水渗流动态控制
平行流蒸发器空气流动特性对换热的影响
平行流换热器由于紧凑、轻量、高效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汽车空调。采用CFD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平行流蒸发器的扁管百叶窗肋片与空气间的流动换热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百叶窗开窗角度和肋片与扁管之间的接触面积对流动换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
李明程立惠孔伟佳沈志松薛晓晔
关键词:扁管压降换热系数换热量蒸发器
文献传递
某机车驾驶室舒适性研究
采用LES模型对某机车驾驶室的制冷系统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制冷系统内部流场和温度场的瞬态信息,以及驾驶员头部位置的温度和风速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驾驶室制冷系统中风道内部涡流严重,结构利用率低,且各出风口的配...
李珊珊李明杨帆李俊芳王侃
关键词:流场温度场舒适性
文献传递
地下岩土能量传输动态控制特性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针对地下蓄能和地源热泵地下高效传热和有效能量传输控制问题开展研究,通过阵列多热源岩土槽传热实验,分析比较3种典型的岩土蓄能传热动态控制模式,探索不同动态负荷控制的岩土传热过程温度变化形态,分析能量蓄存、扩散及保持各阶段的温变特性和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热源排列负荷交变和间歇周期对地下岩土传热具有重要作用,其振幅和相位是寻求最佳能量传输的主要影响因素。合理的热源间负荷调节有利于地下换热能量的区域性保存和传输扩散。
江彦高青王丽华李明
关键词:地下传热动态控制
微通道冷凝器的相变换热仿真与结构优化设计被引量:2
2019年
为改善微通道冷凝器制冷剂侧的流动均匀性,提高换热能力,以扁管插入深度、入口管插入深度和入口管位置等参数为设计变量,流动均匀性、压降和出口温度为目标,采用Optimate+模块对三维冷凝器模型进行多目标多参数优化。采用定向网格对扁管进行网格处理,提高了网格的精度和计算速度。以VOF模型和蒸发冷凝模型进行冷凝器整体相变仿真分析,研究制冷剂在流道中流动的不均匀现象。结构优化后,最终使冷凝器的出口温度降低1.7 K,压降减小39 kPa。
李明李明徐明侯昆罗圆
关键词:压降仿真
岩土蓄能周期负荷能流控制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针对地下蓄能动态控制能流特性与能量保持作用开展研究,在建立大型热源群计算模型的基础上,探索岩土蓄能负荷周期动态控制温变特性和能流特征。通过分析平均温升和最高温度的温变规律以及能量传输能力和边界热流密度可知,地下蓄能负荷分配的温位幅值分布、间歇周期和循环间断周期等不但对蓄能加热期具有明显作用,对于蓄能后保持期的能量扩散也将有一定影响,通过可控性扩散传输,可达到促进蓄能和抑制所蓄能量流失的目的。其中,昼夜性间歇比全日性间歇蓄能更有效,短间歇蓄能周期更加有利。研究结果表明,负荷动态性控制选择,将有利于寻求最佳的蓄能综合效果。
高青王丽华江彦李明
关键词:热能工程地下蓄能动态控制热流密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