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474080)

作品数:12 被引量:80H指数:7
相关作者:郭立稳王月红张九零肖藏岩刘永新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天文地球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矿业工程
  • 3篇天文地球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9篇CO
  • 5篇自然发火
  • 4篇等温吸附
  • 4篇煤层
  • 4篇
  • 3篇显微组分
  • 3篇孔隙
  • 2篇等温线
  • 2篇一氧化碳
  • 2篇自燃
  • 2篇维数
  • 2篇吸附等温线
  • 2篇吸附量
  • 2篇孔隙结构
  • 2篇分形
  • 2篇分形维数
  • 2篇比表面
  • 2篇比表面积
  • 1篇低阶煤
  • 1篇岩组

机构

  • 10篇河北理工大学
  • 6篇中国矿业大学...
  • 3篇河北联合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建筑材料工业...
  • 1篇中冶京诚工程...
  • 1篇天津滨海职业...
  • 1篇唐山冀东矿业...
  • 1篇邢台旭阳煤化...

作者

  • 10篇郭立稳
  • 8篇王月红
  • 7篇张九零
  • 3篇肖藏岩
  • 3篇刘永新
  • 2篇郭立稳
  • 1篇温佳丽
  • 1篇朱令起
  • 1篇陈树召
  • 1篇秦跃平
  • 1篇欧阳东
  • 1篇周心权
  • 1篇胡靖
  • 1篇林建广
  • 1篇高俊斌
  • 1篇段海强

传媒

  • 3篇辽宁工程技术...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河北理工学院...
  • 1篇煤田地质与勘...
  • 1篇煤炭学报
  • 1篇Journa...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采矿与安全工...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阶烟煤对CO的吸附特性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4
2008年
为了研究低阶烟煤(中等变质程度)对CO气体的吸附性能及影响因素,对24种低阶烟煤在不同温度下(30,40,50,55,60℃),进行了CO等温吸附实验、煤质分析、煤岩分析和压汞实验,利用Mathematic程序、Qm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温度较低(T≤50℃)时,可以用Langmuir方程来描述,与瓦斯吸附模型相一致;温度较高时(T〉50℃),CO的吸附量与压力呈线性增加关系,可采用Henry方程(Q=KP)来描述,与低阶煤对N2的吸附模型相一致;低阶烟煤中惰质组和过渡孔(10~100 nm)含量普遍较高,对煤样吸附CO有较大影响,且与CO吸附量呈正相关.
郭立稳王月红张九零高俊斌
关键词:CO等温吸附自然发火
煤层孔隙结构对CO吸附量的影响被引量:14
2008年
针对开滦集团下属3个煤矿CO长期超标的现象,测定了CO在煤层中的吸附量和煤的孔隙结构,分析了不同孔径对煤层中CO吸附量的影响,讨论了煤的孔隙率、分形维数、比表面积与煤层中CO吸附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低压条件下,煤层中CO气体的吸附量与微孔体积分数呈二次曲线关系,随着压力的升高CO的吸附量与微孔体积分数成正比关系;过渡孔体积分数的增加不利于煤层中CO的吸附;孔隙率、分形维数与CO的吸附量呈二次曲线关系;CO吸附量与煤样内比表面积呈正比.图5,表5,参11.
郭立稳肖藏岩陈树召
关键词:孔隙结构分形维数CO
煤的元素分析对煤层吸附CO的影响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实验测定了煤的元素分析数据及其30℃、不同压力下煤对CO的等温吸附数据.试验结果表明,煤对CO的吸附等温线可用Langmuir方程表示.当压力较低时,C/H与吸附量呈直线关系,随着C/H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压力的升高,C/H与煤对CO吸附量之间呈凹形曲线关系,压力越高离散度越大.氧元素的含量对煤层吸附CO气体的能力有较大影响.对于变质程度相当的煤样,O元素含量越高,煤层赋存CO的量越大.
刘永新郭立稳肖藏岩
关键词:等温吸附CO自然发火
煤孔隙结构对煤层中CO扩散的影响被引量:20
2007年
针对开滦集团煤业公司3个煤矿CO长期超标的现象,测定了CO在煤层中的扩散量和煤的孔隙结构,分析了不同孔径对煤层中CO扩散量的影响,讨论了煤的分形维数、比表面积与煤层中CO扩散量的关系.结果表明,CO在煤层中的扩散主要为Knudsen扩散及过渡型扩散方式,过渡孔的增加有利于其扩散,而微孔的增加则不利于其扩散.CO扩散量与煤内比表面积呈二次曲线关系,随着内比表面积增加,CO的扩散量先减少后增加,与分形维数呈二次曲线关系,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
郭立稳肖藏岩刘永新
关键词:孔隙结构扩散分形维数CO
惰质组与镜质组对煤吸附CO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4
2007年
针对许多中、低变质程度的煤层出现CO长期超标,但未出现自然发火的现象,对24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样进行了CO等温(30℃)吸附实验以及煤岩显微组分分析.研究表明:煤的镜质组含量、惰质组含量对CO吸附量影响较大,且对于中、低变质程度的煤,惰质组对煤吸附CO的影响大于镜质组对CO吸附的影响.利用Mathematic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在不同压力下,惰质组含量与吸附量之间的数学模型.
张九零郭立稳周心权王月红
关键词:显微组分等温吸附CO自然发火
开滦煤显微组分结构特征与吸附CO的关系被引量:8
2010年
为了研究开滦煤中显微组分(惰质组和镜质组)的微观结构和分子特征,利用离心分离技术,得到纯度较高的富镜质组和富惰质组煤样,并对其进行煤质分析、煤岩分析、孔径分布以及红外光谱分析,得出开滦煤中惰质组含量较高,孔隙结构发育,主要以过渡孔和微孔为主,占煤的总孔隙体积数的90%以上,对煤样吸附CO起主导作用;同时氧含量较高,其中含氧官能团羟基(—OH),尤其是酚羟基对煤吸附CO有较大影响,成功的解释了开滦煤层发生CO体积分数长期超标但未曾自燃的现象,
王月红郭立稳张九零段海强
关键词:显微组分CO孔径分布官能团
采空区多参数气-固耦合渗流模拟被引量:3
2012年
针对由于采空区内非均匀孔隙介质的存在,造成采空区风流动态流动的复杂性,在渗流力学与气-固理论相结合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软件模拟以及实例验证等方法,分析了采空区内孔隙度变化规律以及多参数渗流连续数学模型;基于高效的有限体积算法,进行了数值解算,并编制了模拟软件,研究结果表明:采空区内渗透率整体呈现"U型"筛分布,在进风口和回风口处最大,随着采空区深度的增加渗透率逐渐变小;压力呈"扇型"分布,在进风口处最大,随着向采空区延伸,压力变化逐渐趋近于零;采空区内渗流速度呈"弧型"分布,靠近工作面的区域漏风较强,随着向采空区延伸,漏风速度逐渐趋近于零;同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三维和二维演示,使问题更清晰、直观明确,为辅助分析采空区瓦斯排放、自然发火、注氮灭火、大面积均压调压等诸多安全问题提供保障.
王月红温佳丽秦跃平张九零
关键词:采空区渗流有限体积法孔隙度渗透率自然发火
煤的变质程度与煤层吸附CO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9
2007年
针对近期许多中—低变质程度的煤层出现CO长期超标,但煤层未曾出现自然发火的现象,进行了煤的变质程度对吸附CO影响的实验研究。通过测定煤的工业分析、元素分析、煤岩组分数据及其在30℃下对CO的等温吸附数据,利用Mathematic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得出在不同压力下,中-低变质程度的煤层对CO吸附量最大,为进一步研究煤层中一氧化碳赋存机理提供了依据,进而可减少不必要的自然发火预防措施的实施.
郭立稳王月红张九零
关键词:煤岩组分等温吸附CO
东欢坨煤矿煤层赋存一氧化碳机理被引量:3
2005年
煤的吸附量与煤层的工业分析、显微煤岩分析、元素分析之间有一定的关系。根据实验室分析的东欢坨煤矿的数据资料,进而建立各个要素与吸附量之间的数学模型,只要能够准确测定煤层的工业分析、元素分析数据,就可以利用这种已建立的关系计算煤层中吸附的一氧化碳量。
朱令起王月红郭立稳
关键词:吸附量
低阶煤显微组分对一氧化碳的吸附性能被引量:3
2008年
研究低阶煤中不同显微组分对CO气体的吸附性能,对低阶煤自燃发火的预测与防治具有指导意义。对低阶煤中的惰质组与镜质组分别进行了30℃、40℃、50℃、55℃、60℃和65℃的等温吸附实验以及煤质分析、煤岩分析和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结果表明:当温度一定(T≤50℃)时,煤对CO的吸附量与压力之间的关系可用Langmuir方程来描述;当温度较高(T>50℃)时,煤对CO的吸附量与压力之间呈线性增加关系,且可采用Henry方程来描述,但此时温度对煤吸附CO的影响较复杂,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因低阶煤中的丝质体、含氧官能团和负电性官能团含量普遍较高,尤其羟基—OH含量较高,从而对煤中惰质组吸附CO产生较大的影响,而对镜质组吸附CO的影响较小。
张九零郭立稳王月红林建广杨小伟
关键词:低阶煤显微组分一氧化碳吸附等温线自燃发火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