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080801)

作品数:6 被引量:69H指数:4
相关作者:杨保黄宁赵森史锋杨凤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温度变化
  • 3篇北半球
  • 2篇树轮
  • 2篇年平均
  • 2篇气候
  • 2篇温度
  • 2篇小冰期
  • 2篇协方差
  • 2篇冰期
  • 1篇树轮记录
  • 1篇树轮宽度
  • 1篇特征向量
  • 1篇特征值
  • 1篇年表
  • 1篇暖期
  • 1篇平均法
  • 1篇平均温度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候重建
  • 1篇青藏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气象局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兰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8篇杨保
  • 3篇杨凤梅
  • 3篇史锋
  • 2篇黄宁
  • 1篇王聪
  • 1篇郭靖
  • 1篇刘晶晶
  • 1篇王江林
  • 1篇赵森

传媒

  • 4篇第四纪研究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地理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年份

  • 2篇2016
  • 5篇2014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利用树轮资料集成重建的过去2000年北半球年平均温度变化
为了解过去2000年北半球温度变化特征,本文基于16条长度超过2000年的树木年轮年表,利用最优信号提取法重建了过去2000年北半球年平均温度序列。结果显示,过去2000年存在1个极端低温年和4个极端高温年、50个低温年...
史锋杨保冯娟李建平杨凤梅郭正堂
文献传递
树轮记录的小冰期以来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被引量:45
2012年
小冰期气候为评估现代气候变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背景。本文主要依据树轮资料,同时结合现代仪器观测记录,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方法探讨了青藏高原小冰期以来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首先分析了高原的温度变化。近50年来青藏高原的温度变化基本同相位变化,没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乌兰树轮序列是青藏高原的冬半年(9~4月)温度代用指标;利用6条指示夏季或暖季温度变化的树轮序列合并形成的新序列可指示高原春季-夏季(3~8月)温度变化;依据RCS(区域曲线标准化)方法建立的昌都树轮序列,能够反映整个青藏高原的年平均温度变化;不同季节的温度重建序列均显示17世纪和18世纪20~70年代是高原小冰期气候寒冷的时期,而18世纪初,19世纪后半叶,20世纪中期的气候较温暖,且均显示20世纪末期气候的快速增暖事实。其次,从重建的亚洲区域夏季PDSI(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网格化数据集中提取42个网格点数据,分析了过去700年(1300~2005A.D.)高原的湿度变化。发现前3个特征向量代表了高原过去湿度变化的主要空间模态,与利用器测降水记录展开的EOF模态基本一致,表明主导高原干湿变化时空差异的物理过程是稳定的,不随时间而变化;近700年来高原南北部湿度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最显著的差别是:自20世纪中期以来高原北部存在明显的变湿趋势,而高原南部却恰恰相反,呈现逐渐变干的趋势;近700年来高原南部的干湿变化有超前于高原北部的趋势。
杨保
关键词:小冰期青藏高原温度变化
区域优化平均法的改进及其在计算平均温度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4年
气候重建研究中,重建数据有限的特点对研究造成很大影响。对于解决这个问题,区域优化平均法是一个很有效的重建方法。区域优化平均法可以通过最优权值和有限的温度数据计算目标区域平均温度的一种方法。应用区域优化平均法时,首先利用均方差最小化的优化加权机制和拉格朗日乘子法计算得到最优权值,然后最优权值结合温度数据计算得到区域平均温度。现阶段的区域优化平均在计算大范围区域的平均温度时有其自身弱点。为克服这一弱点,使其可以计算大范围区域的平均温度,例如北半球平均温度,本文对区域优化平均法做如下改进:不再使用网格划分求和的方式求解协方差模式,利用Haar小波函数和矩阵算子求得协方差模式;利用全选主元高斯消去法求解线性代数方程组得到最优权值。结果表明,Haar小波函数和矩阵算子用于计算中,使协方差模式的计算结果更精确。计算所用数据源于气候研究中心(CRU),CRU被认为是最权威的数据来源之一。以计算北半球1961~1990年平均温度为例,发现改进后的区域优化平均法的计算所得结果与CRU已有结果的相关性较改进之前有所提高。因此,针对古气候重建过程中代用数据记录有限的问题,改进后的区域优化平均法提供了一个更为合理可行的计算方法。
王聪黄宁杨保
北半球及其各大洲过去1200年温度变化的若干特征被引量:15
2014年
利用近年来发表的北半球、北半球各大洲及中国近千年温度序列,分析了年代至百年尺度上北半球和中国温度变化之间的异同性、北半球各大洲百年尺度典型暖期和典型冷期的位相差异,并比较了中世纪典型暖期与20世纪暖期的温暖程度差异.结果表明:1)在150~200年周期段,北半球和中国平均温度变化主要受太阳活动的影响,具有相似的变化特征;2)在50年和100年的尺度上,北半球和中国温度的变化速率具有相似性,近150年来二者都表现出持续的增温趋势;3)北半球洲际尺度上不存在起止时间相近的百年尺度典型暖期和冷期;4)北半球、中国及其他大洲最近30年(1971~2000A.D.)的温度较中世纪(800~1250A.D.)任何30年时段都要高,而最近100年(1901 ~ 2000A.D.)的温度只有北极地区显著高于中世纪最暖100年.
王江林杨保
关键词:温度变化北半球
球谐分析方法在全球温度场重建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球谐分析方法可用来分析球面上连续变化的量,本文尝试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全球温度场重建中。基于所有代用资料站点上的1951—2010年时段器测数据,重建了全球温度的空间分布。经与器测资料比较发现,无论在站点密集还是稀疏的陆地区域重建结果都比较可信,但在没有站点分布的海洋区域重建结果较差。进一步研究发现,当站点在全球均匀分布时,只用40~50个站点重建的温度场就能反映空间上大尺度的温度变化,而用更多的站点重建时,则可以清晰地反映温度的区域性变化。
郭靖黄宁杨保
关键词:球谐分析温度数据气候重建
西藏浪卡子地区树轮宽度特征值年表的建立被引量:15
2014年
如何客观保留树轮序列的低频气候信息是树轮气候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以西藏浪卡子地区大果圆柏(Sabina tibetic Kom.)的树轮宽度为资料,对新提出的特征值分析方法进行实例演示。通过构建不同树轮序列之间的协方差矩阵,计算其特征向量和特征值,并利用特征向量和主成分重建了特征值年表。将建立的特征值年表与传统的标准化年表(STD年表)和区域曲线标准化年表(RCS年表)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去趋势方法对树轮序列低频气候信息保留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相对STD年表,新建立的特征值年表与RCS年表能够较好地保留低频气候信息,显示了特征值分析方法在树轮气候学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
刘晶晶杨保
关键词:树轮特征向量特征值协方差
利用树轮资料集成重建的过去2000年北半球年平均温度变化
为了解过去2000年北半球温度变化特征,本文基于16条长度超过2000年的树木年轮年表,利用最优信号提取法重建了过去2000年北半球年平均温度序列。结果显示,过去2000年存在1个极端低温年和4个极端高温年、50个低温年...
史锋杨保冯娟李建平杨凤梅郭正堂
关键词:TREE-RING
全球过去千年典型暖期温度空间格局重建被引量:22
2014年
利用过去两千年全球变化研究网络(PAGES 2k network)最新公布的501条代用记录,重建了全球过去千年全年平均温度空间格局的演化特征,对比分析了中世纪暖期及其最暖100年与20世纪现代暖期、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最暖30年与20世纪最近30年的年平均温度空间模态异同。结果显示,在世纪尺度上,现代暖期与历史上中世纪暖期的温度异常空间格局大致相同,变化幅度也在大部分区域相当,但从年代际尺度上,最近30年的升温比过去千年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两个典型时期都明显。值得一提的是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海温变化与上述特征并不相同,在年代际和世纪尺度上小冰期和中世纪暖期海温均高于20世纪。可能原因是大西洋经圈翻转环流在中世纪暖期、小冰期和20世纪现代暖期等3个特征时段对太阳辐射、火山活动和温室气体等外强迫的响应不同。
史锋杨保赵森杨凤梅
关键词:中世纪暖期小冰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