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AZD108)

作品数:13 被引量:251H指数:10
相关作者:朱德米蒋俊杰虞铭明平辉艳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大连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政治法律
  • 4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社会稳定
  • 8篇社会稳定风险
  • 8篇社会稳定风险...
  • 8篇风险评估
  • 4篇公民
  • 4篇公民参与
  • 3篇风险源
  • 2篇心理
  • 2篇源头治理
  • 2篇社会
  • 2篇社会风险
  • 2篇事项
  • 2篇群体性
  • 2篇群体性事件
  • 2篇重大事项
  • 2篇决策过程
  • 2篇环境群体性事...
  • 2篇会风
  • 2篇PX事件
  • 2篇拆迁

机构

  • 12篇同济大学
  • 4篇中国浦东干部...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作者

  • 12篇朱德米
  • 4篇蒋俊杰
  • 2篇虞铭明
  • 1篇平辉艳

传媒

  • 2篇南京社会科学
  • 2篇经济社会体制...
  • 2篇上海行政学院...
  • 1篇政治学研究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复旦学报(社...
  • 1篇情报杂志
  • 1篇探索
  • 1篇公共管理学报
  • 1篇公共管理与政...

年份

  • 1篇2018
  • 5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决策、政策变迁与社会稳定风险来源
<正>针对决策的后果带来社会不稳定(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概率进行预测与分析,进而进行源头治理,这是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安排最鲜明的特征。决策与社会稳定风险逻辑关联来源于人类有意识的行为改变社会自然发展法则,引发出一些预料之...
朱德米
文献传递
群体性行动、公民参与与地方公共决策过程之转型
一个开放、充满活力、公正的社会秩序是中国持续繁荣和长治久安的基础。时下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长期的历史意义。把群体性行动释放出的能量转化为公民参与成为"维稳"模式转变的关键之处。在群体性行动到公民参与系列的公民行为中,转化的影...
朱德米
开发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民主功能被引量:31
2012年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在实践中对社会矛盾进行源头治理的新创举,它是指有关经济社会发展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规划、重大项目建设、重大政策制定、重大改革等,决策前需要对可能存在的社会稳定风险进行评估。促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安排有效地发挥功能并使之具有持久的生命力,需要开发其民主功能。在公共决策过程中通过推进公民参与、转化公民立场来促进决策过程向透明、包容、公开、协商等方向发展。而公民参与体现在信息公开、在场、发出声音、同意等层次。维稳与维权、社会管理与民主建设、强有力的政府和积极的公民参与能够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诠释中国发展道路的"特色"意义。
朱德米
关键词: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公民参与民主建设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社会理论图景被引量:35
2014年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一项制度安排,成为提升决策过程科学化和民主化的依赖路径。与实践快速推进相比,学界的研究特别是对其理论基础研究严重不足。基于社会理论视野,在国家与社会、决策与评估、抗争与参与、战略与预见、风险与管理五个层次勾勒出知识图景。在国家与社会互动界面上来认识和理解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把该项制度安排的生命力置身于民主政治和国家建设的双重维度交叉点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属于典型的决策预评估,但是在影响评估框架内还没有开发出评估工具和可能形成的风险概念。其要义是在评估的过程中推进公众参与,把群体抗争的负能量通过决策过程的变革转变为公众参与的正能量。评估的对象是带有复杂利益调节的公共决策,属于典型的战略性决策,而非机会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大大拓展了社会影响评估的范畴,关注的是风险问题,纳入到风险评估与管理范畴,即社会风险的评估、预测与防范等。
朱德米
关键词: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知识基础决策过程
政策缝隙、风险源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被引量:43
2012年
公共政策在中国发展进程中成为经济增长、体制改革和国家转型的依赖工具、手段和路径。政策的后果也是社会不稳定的一个来源。在推进公共政策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过程中,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识别风险源。文章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政策缝隙"概念,用来理解社会不稳定的来源。政策缝隙体现在对实质性利益调整或再分配的过程中,政策文本出现了时间、空间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不一致现象,而政策不一致即成为风险源。在评估出风险源基础上,实现源头治理的关键是以科学和民主的方式来制定精细化方案弥补政策缝隙。
朱德米
关键词: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我国地方政府政策执行中的社会风险——基于P区房屋拆迁政策的多案例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不断分化和社会利益的日益多元化,各种形态的社会风险呈现相互交织、此起彼伏的态势。作为公共利益权威性分配的公共政策在社会风险的形成和演变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文章从时间、多属性治理、层级治理和社会支持网络四个维度,运用多案例的分析方法,研究政策执行过程与社会风险之间的内在关联机理,并提出完善我国政策执行模式,防范社会风险的政策建议。
蒋俊杰
关键词:社会风险房屋拆迁
跨界治理视角下社会冲突的形成机理与对策研究被引量:12
2015年
传统科层体制的管理模式与社会冲突的跨界特征之间正在形成强大的结构性张力。深入研究社会冲突的跨界特征和形成机理,以实现对社会冲突的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和动态治理,已经成为中国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领域亟待破解的一项重要议题。通过引入跨界治理理论,并运用案例研究方法,笔者发现区域问的公共政策差异、政府部门间的"碎片化"管理、行政体系内信息的纵向控制、利益补偿中市场机制和公民参与的缺失是中国社会冲突形成的重要原因。建立中央政府层面的跨区域利益协商和平衡机制,搭建地方政府间的经常性对话机制,形成层级政府间的授权和信息共享机制,构建跨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合作式治理模式是社会冲突跨界治理的对策。
蒋俊杰
关键词:社会冲突拆迁
焦点事件冲击下我国公共政策的间断式变迁被引量:18
2015年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借力,焦点事件呈现出强烈的围观效应,由此触发我国公共政策间断式变迁的现象屡见不鲜。我国公共政策的变迁已经成为一个各种力量之间进行互动博弈的动态过程,并呈现出开放、互动、多元和间断等复杂特征。本文将以唐慧事件冲击下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废除过程为例,运用公共政策的间断-均衡模型,分析影响我国公共政策维持均衡和发生间断式变迁的内在因素,公共政策间断式变迁与焦点事件之间内在的关联机理以及推动公共政策间断式变迁的关键力量。
蒋俊杰
决策与风险源:社会稳定源头治理之关键被引量:27
2015年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针对决策的后果带来社会不稳定(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概率进行预测与分析,实现源头防治。依据决策理论,探究决策与风险源的关系。在当下中国决策过程的典型事例进行比较与剖析基础上,从决策者的有限理性、决策结构的变异、决策过程的碎片化、政策变迁过于频繁、政策缝隙过大等五个方面来研究决策与风险聚集的关系。应对经济社会转型期的大规模高风险的社会不稳定的关键点是推动决策过程的转型。在发展型国家的框架内,建构良好社会秩序的决策制度安排是进一步研究需要解决问题。在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实践中,其选择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对社会不稳定进行风险预测、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上。研究的价值在于揭示出社会不稳定是社会利益系统失衡的一种表现,其根本在于决策制度安排,推动决策制度的变革是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要义,从而真正实现源头治理的目标。
朱德米
关键词:风险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环境风险转变社会风险的演化机制及其应对被引量:19
2013年
重大建设项目面临环境风险和社会风险两类风险。目前我国的重大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着公众参与环节的薄弱环节,由此衍生成环境风险转变社会风险的演化机制,酿成群体性事件,进而影响到社会稳定。建立重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向社会风险演化的防火墙是实现源头治理的关键。以四川什邡、江苏启东、宁波镇海的群体性事件为案例,分析了我国目前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强化公民实质性参与为突破口,深化重大建设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从而阻止环境风险向社会风险的演化。
朱德米平辉艳
关键词:环境风险社会风险环境影响评价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公众参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