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6CSH012)

作品数:8 被引量:39H指数:4
相关作者:郑红娥贺惠先刘健吴殿朝沈晖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新农村
  • 2篇新农村建设
  • 2篇农村
  • 2篇乡村
  • 2篇乡村治理
  • 2篇村治
  • 1篇新中国
  • 1篇新中国成立
  • 1篇新中国成立以...
  • 1篇信任
  • 1篇政策范式
  • 1篇人际信任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关系
  • 1篇社会建构
  • 1篇社会建构理论
  • 1篇私人
  • 1篇私人消费
  • 1篇消费社会
  • 1篇效率观

机构

  • 8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扬州大学

作者

  • 8篇郑红娥
  • 1篇贺惠先
  • 1篇沈晖
  • 1篇吴殿朝
  • 1篇刘健

传媒

  • 2篇云梦学刊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江淮论坛
  • 1篇科学.经济....
  • 1篇农村经济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年份

  • 4篇2010
  • 4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困厄与出路:乡村治理与新农村建设被引量:4
2008年
治理作为西方语境下的概念,运用到中国,必须与中国国情相契合,也就是说必须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进行社会的治理。中国治理的困境主要存在于农村建设的管理与自治、村干部的行政权与自治权以及村民的分散经营与集体认同的三对悖论中。为此,需要重整国家政府、基层政权与乡村的利益,并大力发展乡村集体经济。
郑红娥吴殿朝
关键词:乡村治理集体经济新农村建设
论系统信任:关于中国信任问题的思考被引量:22
2008年
随着以时空分离为特征的现代社会的到来,系统信任成为当今社会主要的信任形式。在不同的系统中,系统信任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根据帕森斯关于社会系统的划分以及不同学者关于系统信任的媒介的分类,本文认为经济系统的信任媒介是货币,政治系统的信任媒介是权力,信托系统的信任媒介是专家,公民社会的信任媒介是信任记录。以信任记录为媒介的公民社会的系统信任的建立无疑是由传统社会以特殊主义为原则的特殊(人际或人格)信任过度到现代社会以普遍主义为原则的普遍(人际或人格)信任的关键。
郑红娥张艳敏
关键词:人际信任
建国以来消费政策范式的演变:对十个“五年计划”的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自1978年中国社会进入消费转型期以来,如何激发国内消费需求,建立一种合理的消费发展战略成为关系到中国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分析建国以来中国消费政策的嬗变,揭示出建国以来在消费基本理论问题上的争论以及围绕争论所引发的消费理念的嬗变,并分析随之导致的中国社会的变化,便于更好总结我国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消费政策,最终促进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郑红娥姜继红
论交通政策的演变:基于社会建构理论的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基于社会建构理论政策研究范式的应用,可以发现中国交通政策的目标旨在实行"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以保障广大居民出行的利益。但是在追求高效率配置交通资源,以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实践层面上,"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没有落到实处,广大居民的出行利益,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出行需要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和保障。相反,私家车使用者在占有较优越的交通资源的同时,却让占人群大部分的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交通方式使用者承担着不应该承担的负外部性效用。如何加强对私家车交通方式的管理和控制,以确保广大居民的出行利益,从而充分体现社会的公平,无疑决定着交通政策进一步变革的方向。
郑红娥沈晖
关键词:交通政策社会建构理论
从制度能力与职能范围看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演变被引量:4
2010年
在看待国家与社会关系上,不管是存在"强国家、弱社会"、"弱国家、强社会"以及"强国家、强社会"等实践模型的探讨,最关键在于确定国家与社会的合理限度。而从制度能力和职能范围两个方面出发,无疑是考察与确定国家与社会合理限度的有效视角。而制度能力维度的考察,又涉及到从国家的自主性、行动能力和国家的合法性三个方面考察国家与社会的合理限度。也正是围绕着制度能力与职能范围两方面,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与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刻演变,而风险社会的到来,又为反思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演变提供了契机。
郑红娥刘健
私人消费政策的变迁:基于制度性理性选择理论的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本文运用行动舞台理论研究私人消费政策的变迁。研究表明,在改革开放前的计划者主导时代,个体"行动舞台"的实质是家长式的封闭性舞台,主要解决物质匮乏问题。由于这个时期主要是围绕计划者与生产者的关系进行,存在压制人的基本需要,不利于人的发展的问题。从1978年到90年代中期,是生产者主导时期,个体"行动舞台"开始多样化。这个时期要处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问题,存在生产者侵犯消费者权益的现象。自90年代中期以来,社会进入消费者主导时代。个体"行动舞台"的实质是拓宽行动舞台、开发人的需要,以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这个时期要处理消费者与生产者的关系,由于消费者决定生产者,因此存在如何确定消费者合理需要,真正满足个体发展的问题。
郑红娥
关键词:理性选择理论
新公平与效率观:消费社会下中国消费政策变革的选择
2010年
公平与效率关系一向被认为是一个此消彼长的悖论。通过引入效率与公平的可能性曲线,就会发现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社会资源在配置公共消费物品(体现公平原则)和私人消费物品(体现效率原则)的分配时相交的一点无疑是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最佳点。由于目前公共消费政策双轨制的存在(福利原则和市场原则并存),导致在公共消费上出现阶层分化,一些群体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权利无法保障,而在私人消费政策上也相应出现消费者权利侵犯公民权利的现象。未来消费政策的变革应该在划分公共消费品的性质和提供主体的前提下,在确保满足每个社会成员基本(甚至不断增长)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满足个体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郑红娥
关键词:公共消费私人消费公平
乡村治理的困境与新农村建设被引量:5
2008年
治理作为西方语境下的概念,运用到中国,必须与中国具体的国情相契合,也就是说必须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进行社会的治理。中国治理的困境主要存在于农村建设的管理与自治、村干部的行政权与自治权以及村民的分散经营与集体认同的三对悖论中,因此,解决三对悖论,并大力发展乡村集体经济无疑是克服乡村治理困境的关键。
郑红娥贺惠先
关键词:乡村治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