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CKS018)

作品数:18 被引量:88H指数:4
相关作者:马光选刘强许远旺卢璐李保林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行政学院江苏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政治法律
  • 5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政治
  • 6篇政治学
  • 4篇逻辑
  • 3篇乡村
  • 2篇党建
  • 2篇地方政府
  • 2篇政府
  • 2篇社会管理
  • 2篇社会管理创新
  • 2篇悖论
  • 2篇逻辑与
  • 2篇共同体
  • 2篇W
  • 1篇代理
  • 1篇党的建设
  • 1篇党组
  • 1篇党组织
  • 1篇地方政府行为
  • 1篇地方政府治理
  • 1篇地方政府治理...

机构

  • 8篇云南行政学院
  • 3篇华中农业大学
  • 3篇江苏大学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创造》编辑...
  • 2篇中共云南省委...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衢州学院
  • 1篇云南省委党校

作者

  • 11篇马光选
  • 7篇刘强
  • 4篇许远旺
  • 3篇李保林
  • 3篇卢璐
  • 1篇李厚刚
  • 1篇罗峰
  • 1篇徐晓林
  • 1篇梅记周

传媒

  • 2篇云南师范大学...
  • 2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云南行政学院...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复旦学报(社...
  • 1篇思想战线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广东行政学院...
  • 1篇岭南学刊
  • 1篇学术探索
  • 1篇湖北行政学院...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江苏海洋大学...
  • 1篇行政事业资产...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风险治理悖论”与风险治理转型——基于风险政治学的考察被引量:3
2015年
当利益领域出现"社会失灵",人们求助于国家时,"政府失灵"与"诺斯悖论"出现了,现代国家的存在既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也成为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在风险领域出现"社会失灵"时,人们求助于现代国家,同样也出现了"政府失灵"与"风险治理悖论",现代国家不仅是风险的消解者,也是风险的制造者。于是在风险治理中要给予"国家依赖"以必要的警惕。同时,在认识到"风险治理悖论"背后隐藏的内在矛盾和决定性规律之后,适时对风险治理方式进行调整,实现风险治理的专业性方式向综合性方式转型,代理性方式向自主性方式转型,集中性方式向分散性方式转型,是我们在高风险时代进行风险治理的可能选择。
马光选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政治逻辑与路径选择被引量:14
2021年
对于植根于农耕传统并有着悠久农业文明的中国而言,实现乡村地区的改造及现代化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和重大的现实课题。建国以来正是通过党组织嵌入的方式实现乡村的动员整合以及国家政策和意识形态的上传下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标志乡村整合演进至“工农互惠、城乡融合”的新发展阶段。为将党组织的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治理效能,需要在治理理念、技术策略、人才支撑、资源保障、制度供给等方面进行系统创新。
许远旺卢璐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
委托代理视野下的地方政府行为变异原因及其矫正被引量:2
2016年
从现代官僚制建立以来,政府不同层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就不断发生,政府行为变异现象也随之产生。现有研究认为地方政府行为变异是因为财政分权、制度缺陷以及机制误导等所致,而以委托—代理为分析工具,可以看出政府的价值引导偏差、行为预期误导以及关系模式紊乱才是政府行为变异更为根本的根源。政府职能转变、行政法律规则改进、政府绩效评估标准调整与协同监督机制完善等被认为是政府行为变异矫正的有效路径。因此,需要从央地关系、法律规范、评估机制、监督机制层面入手,完善地方政府治理结构,实现政府有效治理。
梅记周
关键词:地方政府委托代理
风险政治学人性假设的贫困与嬗变被引量:1
2016年
风险政治学的基本人性假设是风险人假设,通过对风险人各种具体形态发展历程进行考察,现有研究认为经济人和技术人是非理性风险人,被看作风险的制造者;道德人、生态人、平均人和情景人是理性风险人,被看作是风险的化解者。其中后四种人性假设由于各自存在一定的缺陷,只能承担部分风险化解任务,因而被看作是准理性风险人或半理性风险人。为辨识和化解风险的需要,在上述风险人具体形态之外,一种能具备强大风险能力的新风险人类型被期待,理性风险人即为其理想形态。
马光选刘强李保林
关键词:人性假设
末端治理:包容性发展视阈下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选择被引量:3
2014年
农村是国家基层治理体系的末端,是基层及整个社会安定和谐的"压舱石"和"稳定器"。改革以来,乡村步入大分化、大流动、大重组的历史性转型,农村基层治理呈现封闭化、空心化、断裂化的特征,农民阶层分化和利益诉求多元,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势在必行。为破解转型期乡村社会管理困局,一方面需要转变发展理念和思路,着力夯实基层组织和民生建设,从源头上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基层短板"问题;另一方面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根据当前乡村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内在要求,从组织体系、技术支撑、政社合作、体制机制方面推进协同创新,走出一条开放融合、权利均等、制度保障、城乡一体的社会管理创新之路及包容性发展格局。
许远旺卢璐
关键词:包容性发展社会管理创新
国家安全治理逻辑转换与治理手段提升——基于风险政治学的考察被引量:1
2015年
新国家安全观的提出昭示着国家安全治理逻辑从"维稳"向"维安"转换,具体体现为国家安全治理目标由"国家政权稳定"向"社会整体安全"转换,国家安全治理取向由被动式"防止社会暴乱"向主动式"保护整体安全"转换,国家安全治理目标群体由"弱势群众"向"强势群体"转换,国家安全治理主体由"国家政府"向"社会全体"转换。这种治理逻辑转换要求国家安全治理方式和手段全面提升,由单一性方式向综合性方式提升,替代性方式向自主性方式提升,集中化方式向集成化方式提升,对立性方式向协同性方式提升,从而将新国家安全观落到实处。
马光选
基层民主治理单元的下沉——从村民自治到小社区自治被引量:24
2017年
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中国政治改革减缓之后,中国的政治改革阵地向基层转移,在广大农村发展起了村民自治的民主形式,但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中国的村民自治走向何方?村民自治为什么目前陷入低迷状态?这一系列的问题还有待解答。从村民自治的发展情况来看,一种观点认为其在衰落的同时走向农村社区自治;另一种观点认为村民自治并没有衰落,只是缺乏有效实现方式而已。但从最新的经验出发我们会发现,村民自治一直备受诟病而且举步不前的原因在于其治理的组织单元过大,而治理单元的细化和下沉,小社区自治是其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之一,其优势在于对现有村民自治条件下无法解决的公共服务、集体发展、社会秩序、社会关联和民主权利等方面的难题的化解提供了新的思路,其因为治理单元小、集体行动易于达成、利益关联密切和激励及时有效等特点,在农民组织化、农民公共利益和农民公共生活的创建等方面都大有作为。
刘强马光选
关键词:村民自治
“亲密陷阱”与风险治理——基于关系理性范式的讨论被引量:5
2016年
针对中国风险治理中特有的"亲密陷阱",在制度主义范式、文化主义范式和结构主义范式都无法进行有效阐释的情况下,引入"关系理性"范式对其进行尝试性解读,可以认定,"亲密陷阱"的存在是中国人关系理性的理性化程度不够所致。"亲密陷阱"具体表现为"亲密而忘是非""亲密而少防范""亲密而无原则""亲密而失底线"等四种形态,其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非对称化关系模式。要走出"亲密陷阱",需要实现非对称化的亲密关系向对称化转型,也就是要积极推进主体间关系理性化进程,通过主体间关系的有序化调整,打破其运行逻辑,从而达到对隐匿其中的风险进行有效治理的目的。
马光选刘强李保林
枢纽支持型社会组织的治理逻辑与发展路径——基于苏州G区W街道的案例解析被引量:1
2018年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需要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枢纽支持型社会组织是为了克服"双重管理体制"弊端,构建节约高效的政社合作治理机制,以促进社会组织有效发挥治理作用。但在其实际运行与发展当中也遇到了自身定位及认知困境、人才困境、资金困境、沟通与协作困境。因此,要破除枢纽支持型社会组织的治理困境,实现枢纽支持型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需要从思维理念、人才资金、制度供给等方面革新,从而构建网络化治理结构,实现多元合作共治。
许睿许远旺
征地拆迁冲突演化机理与治理机制的风险政治学考察被引量:3
2015年
既有研究从"道德逻辑"和"利益逻辑"的角度出发,对"污名化"倾向严重的征地拆迁冲突生发演化规律的揭示有限,也无法给征地拆迁冲突治理实践以有效指导。如若转换视角,从"风险逻辑"的角度出发对征地拆迁展开考察,会发现征地拆迁中风险权势结构存在"势不可挡"、"势不两立"、"势均力敌"和"因势利导"四种结构类型,与此相对应,会出现"冲突息止"、"冲突生发"、"冲突激化"和"冲突化解"四种演化态势。基于此,冲突治理机制由"强势治理"向"协商治理"的转变,是有效遏制征地拆迁冲突的关键。这一治理过程的转变不仅意味着政府对征地拆迁中民众正常诉求的"有罪化"认定转向"非罪化"认定,也意味着征地拆迁冲突由"污名化"转向"美名化"。
马光选
关键词:征地拆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