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38006)

作品数:26 被引量:220H指数:9
相关作者:孙柏涛韩强杜修力张桂欣闫培雷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哈尔滨工程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建筑科学
  • 14篇天文地球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4篇地震
  • 12篇震害
  • 7篇汶川地震
  • 7篇抗震
  • 6篇震害预测
  • 5篇易损性
  • 5篇砌体
  • 4篇砌体结构
  • 3篇易损性矩阵
  • 3篇震害预测方法
  • 3篇设防
  • 3篇桥梁
  • 3篇建筑物
  • 2篇震害矩阵
  • 2篇时程
  • 2篇时程分析
  • 2篇拟静力
  • 2篇拟静力试验
  • 2篇桥墩
  • 2篇桥梁工程

机构

  • 18篇中国地震局工...
  • 7篇哈尔滨工程大...
  • 4篇北京工业大学
  • 2篇中国地震局
  • 1篇广州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北京建筑工程...
  • 1篇纽约州立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应急...
  • 1篇北京国道通公...

作者

  • 18篇孙柏涛
  • 4篇杜修力
  • 4篇韩强
  • 3篇闫培雷
  • 3篇杨玉成
  • 3篇张桂欣
  • 2篇张昊宇
  • 2篇周强
  • 2篇董振华
  • 2篇陈洪富
  • 2篇孙得璋
  • 2篇王明振
  • 1篇胡少卿
  • 1篇亓路宽
  • 1篇陈相兆
  • 1篇朱勇
  • 1篇谢礼立
  • 1篇燕斌
  • 1篇邓宏宇
  • 1篇崔杰

传媒

  • 8篇地震工程与工...
  • 7篇土木工程学报
  • 4篇震灾防御技术
  • 2篇世界地震工程
  • 2篇中国公路学报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Earthq...
  • 1篇Scienc...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9篇2010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陇南地区房屋震害调查与易损性矩阵的建立被引量:4
2010年
汶川地震后,作者赴陇南文县、武都区、康县、成县等地详细调查了房屋建筑的震害情况。在整理分析了大量现场第一手资料后,分别建立了各类房屋的地震易损性矩阵,并列举了一些典型震害现象,可为汶川地震后灾区的重建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李慧明崔杰朱勇
关键词:汶川地震震害易损性矩阵房屋建筑
FRP约束钢筋混凝土矩形空心桥墩的滞回模型被引量:3
2015年
为了评价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约束钢筋混凝土(RC)空心桥墩的抗震性能,对4根FRP约束矩形空心桥墩进行了水平单向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拟静力试验研究,及相应的FRP约束矩形空心截面弯矩-曲率数值分析。根据FRP约束矩形空心桥墩实测滞回曲线的特点和FRP约束矩形空心截面弯矩-曲率的模拟结果,基于现有RC柱的弹塑性滞回模型,提出了四折线水平位移-力骨架曲线模型及相应受力阶段滞回规则下的滞回模型。结果表明:新的滞回模型可正确反映FRP约束矩形空心桥墩的有效刚度衰减、反向加载规则和捏缩效应,其FRP约束矩形空心桥墩的水平位移-力计算滞回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董振华杜修力韩强
关键词:桥墩拟静力试验滞回模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多阶段抗震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基于桥梁抗震设计基本原则,兼顾静力设计要求,提出了多阶段抗震设计理论,并采用多阶段抗震装置加以实现。以连续梁桥为例,应用多阶段抗震设计理论,分别采用预载弹簧阻尼装置(PSDD)和拉索减震支座(CFAB)进行抗震性能分析,并与不设置多阶段抗震装置情况的地震响应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多阶段抗震设计理论指出桥梁在不同阶段应采用不同的验算方法,统一了静力、动力设计;在大震作用下,PSDD依靠降低结构刚度、增加结构阻尼来降低传至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CFAB依靠支座摩擦降低传至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两种装置均可使桥梁其余构件按强度进行设计,简化了桥梁设计。
燕斌杜修力韩强贾俊峰田浩
关键词:桥梁工程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抗震性能
芦山7.0级地震穿斗木构架房屋震害特点及原因简析被引量:18
2014年
穿斗木构架在川西地区民居房屋中应用广泛,在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中部分房屋震损破坏。对此开展震害调查,结果表明,穿斗木构架房屋震害主要表现为屋面堆瓦、落瓦及少数椽子连接的破坏;砌体围护墙与木构架脱开破坏、墙体开裂、歪闪和倒塌;少数房屋的木构架出现了榫卯脱开、构件折断等破坏,个别房屋倒塌破坏。穿斗木构架房屋平均震害指数分析表明,其震害规律主要表现为震损程度大体随烈度升高而逐渐加重;平均震害程度轻于同地区的砖混结构房屋;相同烈度区,不同房屋的震害程度差异性较大。
孙柏涛张昊宇闫培雷
关键词:震害特点
汶川地震中极震区砌体结构教学楼典型震害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汶川8.0级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大量学校建筑遭受严重破坏,其中大部分是砌体结构教学楼。在此次地震中,极震区北川县擂鼓镇城区内的初中、小学和幼儿园等砌体结构教学楼的破坏极其严重,结构特征和震害现象十分典型。本文详细地介绍了擂鼓镇城区内5栋砌体结构教学楼的结构构造特点和震害现象特征,同时,总结归纳了砌体结构教学楼的典型震害并分析了震害原因;讨论并分析了建筑含墙率、开间大小、高宽比等因素对建筑的抗震能力的影响;通过结构易损性分析方法对教学楼在不同烈度下的破坏状态进行了计算,并与实际震害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为灾后教学楼的重建工作提出了建议。
周强孙柏涛
关键词:汶川地震砌体结构教学楼易损性分析
汶川8.0级地震中各类建筑结构地震易损性统计分析被引量:35
2012年
阐述汶川地震中不同类型建筑结构的破坏特点,并对破坏原因进行简要分析。在现场科学调查的近5000个建筑物破坏样本的基础上,对汶川地震中不同烈度区的建筑物的破坏特点进行分析。取得以下成果:掌握了设防砌体结构和未设防砌体结构、底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破坏特点,并对上述结构的破坏原因进行初步的分析;统计分析不同烈度区内各建筑物的破坏率;对比分析上述结构在不同烈度区中的易损性。对我国地震工程界认识不同类型结构以及设防与非设防结构的破坏形态及今后修订抗震设计规范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孙柏涛张桂欣
关键词:汶川地震建筑物破坏统计分析易损性
基于能力谱的建筑物抗震能力研究——以汶川地震两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能力分析为例被引量:5
2012年
建筑物抗震能力是抗震设计、鉴定加固和地震风险评估的基础,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建筑物震害预测,而非着意于它们的抗震能力,更不能给出定量指标以衡量抗震能力。采用Push-over分析方法得到的能力谱进行抗震能力研究,基于性态设计的思想给出建筑物相对抗震能力的定义,建立能力谱与抗震能力指数的关系,采用定量指标评定建筑物在不同地震作用下的相对抗震能力,并获得定性的性态描述;再根据建筑物达到预期设防水平的能力给出建筑物绝对抗震能力的定义,对能力谱进行等面积双线性化形成滞回模型,建立滞回面积与建筑物绝对抗震能力的关系,可以不依赖于地震作用评估建筑物的绝对抗震能力,不仅能够比较不同建筑物抗震能力的差异,还能估计建筑物实现预期设防水平的能力。以汶川地震中一栋倒塌、一栋严重破坏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能力分析为例,通过抗震能力分析结果和实际震害的对比论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林世镔谢礼立
关键词:抗震能力能力谱汶川地震
考虑设防水准的群体建筑物震害预测方法被引量:17
2013年
唐山地震、汶川地震等历史震害表明:抗震设防水准对建筑物抗震能力影响很大。为此,提出了一种考虑设防水准的群体建筑物的震害预测方法,根据已有地区的建筑物震害预测结果估计被模拟地区的震害矩阵,并将已有的震害预测矩阵分为设防结构和未设防结构两部分,分别计算主要震害影响因素的影响因子值,按各个影响因子所占的建筑面积比例赋予不同的权重系数,最终得到设防结构和未设防结构各自对应的综合影响系数,进而得出被模拟地区的震害矩阵。最后通过一个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实践证明:该方法思路清晰,计算参数少,大大提高了建筑物群体震害预测工作的效率。
孙柏涛张桂欣邓宏宇Weimin Dong
关键词:抗震设防水准震害预测震害矩阵
桥梁多灾害设计荷载系数确定方法探讨被引量:5
2012年
目前美国的桥梁设计多采用荷载与抗力系数法规范(LRFD),其荷载系数和抗力系数是以概率为基础的极限状态方程的形式求得的。荷载与抗力系数规范(LRFD)主要标定常规荷载和单个极端荷载,没有考虑多个极端荷载的情况,而且LRFD对于单个极端荷载的考虑并没有基于概率基础。该文针对多种极端荷载下荷载系数设计存在的问题,将多种极端荷载视为随机过程,以失效概率为纽带,提出荷载系数设计的分项失效概率概念。基于LRFD极限状态方程的形式,提出解决多种极端荷载作用下的MH-LRFD荷载系数计算方法,并给出当仅有两种极端荷载下,桥梁结构多灾害设计荷载系数的一般计算步骤。
孙得璋孙柏涛George C.Lee
关键词:地震
多球面滑动摩擦隔震支座计算模型及其试验确认被引量:16
2012年
为了满足近海高烈度区隔震桥梁支座大吨位、大位移和耐久性需求,开发出多球面滑动摩擦隔震支座,阐明了这种隔震支座的构造特点、工作机理和滑动机制,建立了其力-位移关系非线性恢复力模型,进而给出了各滑动面摩擦因数相等时支座的力-位移关系式,并对该支座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对其各摩擦面的滑动顺序机制和非线性恢复力模型进行了试验确认。结果表明:理论分析的支座滑动先后顺序与试验过程中观察到的完全一致,支座试验所得力-位移滞回曲线和理论分析结果十分吻合;此多球面滑动摩擦隔震支座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和足够的水平位移,而且在不同强度的外部激励下表现出刚度和阻尼的自适应性能,适用于多水准地震动下基于性能的隔震桥梁抗震设计。
韩强刘卫刚杜修力亓路宽
关键词:桥梁工程恢复力模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