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CKS020)

作品数:27 被引量:42H指数:4
相关作者:蔡华杰王磊峰鲁长安刘伟伟林美萍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中共湖北省委党校南昌航空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哲学宗教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经济管理
  • 8篇政治法律
  • 6篇哲学宗教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0篇生态
  • 9篇主义
  • 7篇资本主义
  • 4篇经济学
  • 4篇劳动观
  • 4篇高兹
  • 4篇公有
  • 3篇争鸣
  • 3篇社会主义
  • 3篇生态社会主义
  • 3篇生态维度
  • 3篇生态文明
  • 3篇视域
  • 3篇私有
  • 3篇资本主义体系
  • 3篇资产
  • 3篇资产产权
  • 3篇自然资源
  • 3篇内爆
  • 3篇经济学分析

机构

  • 25篇福建师范大学
  • 5篇中共湖北省委...
  • 4篇南昌航空大学
  • 3篇福建江夏学院
  • 2篇西南财经大学
  • 2篇景德镇陶瓷大...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景德镇陶瓷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桂林航天工业...

作者

  • 19篇蔡华杰
  • 6篇王磊峰
  • 5篇鲁长安
  • 4篇刘伟伟
  • 3篇林美萍
  • 2篇许国萍
  • 2篇张欢
  • 1篇秦宣
  • 1篇张丽
  • 1篇覃世艳
  • 1篇丁匡一
  • 1篇郇庆治
  • 1篇陈永森
  • 1篇庾虎
  • 1篇王习明
  • 1篇刘华初
  • 1篇王增智
  • 1篇程立波
  • 1篇李佳佳

传媒

  • 2篇海派经济学
  • 2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教学与研究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新疆社科论坛
  • 1篇探索
  • 1篇理论月刊
  • 1篇中共福建省委...
  • 1篇农业考古
  • 1篇南京政治学院...
  • 1篇云梦学刊
  • 1篇吉首大学学报...
  • 1篇三峡大学学报...
  • 1篇湖北行政学院...
  • 1篇南华大学学报...
  • 1篇重庆三峡学院...
  • 1篇广州大学学报...
  • 1篇三明学院学报

年份

  • 6篇2017
  • 10篇2016
  • 6篇2015
  • 8篇2014
  • 4篇2013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正能量三维划分及其循环
2014年
“正能量”一词走红于2012年,以网络微博等方式迅速产生蝴蝶效应,成为当红微博用语,出现在各种公益活动的平台上,这种能量对每个人、社会与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文章在对正能量进行解读的基础上,辨证分析了其循环过程。
刘伟伟许国萍
关键词:中观
试析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现状与对策——以全民健身为视角被引量:4
2015年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与建设者,他们的身体素质如何将会对我国人民与社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面对当前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日趋下降与部分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淡薄的现状,笔者在调查江西省部分高校的基础上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索出有效的对策,以增强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
张丽王磊峰
关键词:全民健身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
资本主义体系的内爆:生态维度被引量:2
2017年
前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在获得生产资料所有权或占有权的情况下与生产资料相结合,体现着劳动者与自然对立统一的关系。资本主义生产是以劳动者和劳动实现条件的所有权之间的分离为前提的,劳动者与自然条件形成对立关系,这也成为资本主义体系内爆的前提。在生产过程开始后,劳动者与生产资料以资本主义的方式结合,在生产过程结束时,形成价值,并通过交换获取剩余价值。这其中蕴含了深刻的价值与自然的内在矛盾,正是这样一种生产过程使得资本主义体系的内爆逐步展开。价值的转化形式、资本主义的"空间修复"和自然的重新"价值化"等资本主义自救手段都不可能挽救资本主义体系的内爆,其最终归宿是自我毁灭并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蔡华杰
关键词:资本主义内爆生态
生态社会主义是对未来社会主义的一种新设想——基于对高兹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解读
在后工业社会中,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高兹对生态社会主义做出时代的解释,形成了一种新形式的社会主义:在日益多元化的社会中,随着工作场所的逐渐分散化,"工人阶级"在社会建构中作为唯一的普遍主体的本体论式的中心地位已不在,并对变...
王磊峰刘伟伟
关键词:高兹生态社会主义劳动观维度
文献传递
公有抑或私有?——关于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的争鸣与启示
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中的基础性制度,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的归属问题形成了主张自然资源私有化和公有化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主张自然资源私有化源起于公共的悲剧,在当代表现为公地悲剧理论,并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
蔡华杰
关键词:自然资源产权私有公有
生态文明建设奠基时期的中国方案
2016年
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这一民族自信来自于生态文明建设奠基时期(1921-1983)的中国方案。这一中国方案在理论形态上是中国环境保护道路、中国环境保护理论和中国环境保护制度的同生共荣,它们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这一中国方案为生态文明建设探索贡献了中国智慧,奠定了制度自信的生态根基,指引了美丽中国梦的前进方向。
鲁长安
关键词: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奠基时期
稀缺性假设是怎样炼成的:一个思想史的考察
2017年
稀缺性假设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从词源学的角度看,稀缺有一个向一般意义层面或普世内涵转变的过程,稀缺性假设并非一种"自然"公理,而是"人为"假设,这是对稀缺性假设追根溯源式考究的动力。早在古希腊时期,色诺芬、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阐述过人类社会的稀缺状态,但其内涵完全异于稀缺性假设,直至17、18世纪,霍布斯、洛克使用稀缺引出私有产权和雇佣劳动的合法性,休谟不仅在对稀缺定义的形式上与稀缺性假设极其相近,且同斯密一起论证了永无止境的需要及对其追逐的合法性,从而完成了直至现今资本主义的若干核心理念的合法性论证,稀缺性假设才得以基本形成。因此,稀缺性假设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合法性的获得上起到了基础性作用。
蔡华杰
关键词:资本主义合法性
“稀缺”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研究起点是稀缺,并资本主义市场机制视为解决稀缺困境的唯一办法。这是一种退化的范式,其意识形态功用就体现在对资本主义的捍卫上。如果吸纳对生产方式及其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研究,稀缺及其超越就会呈现不同的面相。在狩猎采集时代,由于游动式的生产方式,人类未及形成不断追求物质财富的欲望,他们的生活是"丰裕"的。在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迫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以及生产的相对过剩都形成了"稀缺"。共产主义社会对稀缺的超越又呈现不同的面相,自然资源的有限性、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以及劳动性质的改变决定了"稀缺"与"丰裕"的共存。
蔡华杰
关键词:稀缺丰裕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笔谈)
2014年
主持人语 随着生态危机越来越严重,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重视,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列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本专题就是围绕着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比较深广的探讨。
秦宣郇庆治蔡华杰王增智刘华初丁匡一覃世艳庾虎王习明
关键词: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论析高兹生态社会主义的劳动观被引量:3
2013年
劳动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理论家的解释各有千秋。生态马克思主义者高兹在批判资本主义劳动的基础上,从时间的解放、工作的解放、废除付薪劳动、重建工作与倡导非物质的劳动等五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生态社会主义的劳动观。高兹看到了劳动分工是资本主义控制生产的手段,但他没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忽视了经济基础的作用。高兹的生态社会主义劳动观深受存在主义影响,但他设想的未来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
王磊峰陈永森刘伟伟
关键词:高兹生态社会主义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