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2FY4910023)

作品数:7 被引量:39H指数:3
相关作者:李宇李世峰程昊董锁成王凤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植被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土壤
  • 2篇农牧
  • 2篇农牧区
  • 2篇牧区
  • 2篇黄土高原
  • 1篇新农村
  • 1篇新农村发展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植被覆盖
  • 1篇植被覆盖变化
  • 1篇植被恢复
  • 1篇植被指数
  • 1篇生态
  • 1篇生态恢复
  • 1篇生态文明
  • 1篇生态文明建设
  • 1篇生态自然修复
  • 1篇适宜性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宝鸡文理学院

作者

  • 2篇董锁成
  • 2篇程昊
  • 2篇李世峰
  • 2篇李宇
  • 1篇上官周平
  • 1篇王喆
  • 1篇李飞
  • 1篇王飞
  • 1篇薛萐
  • 1篇张翀
  • 1篇李朋飞
  • 1篇张娇阳
  • 1篇王凤娇
  • 1篇辛奇

传媒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农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基于土壤湿度与植被覆盖变化的黄土高原生态恢复项目适宜性评价被引量:7
2019年
基于2001—2014年的MODIS数据和Landsat数据,利用温度植被干旱指数对黄土高原土壤湿度进行了反演,并应用Theil-Sen趋势和Hurst指数,通过分析土壤湿度与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得到了未来不同土壤湿度情境下植被覆盖的变化特征,经过筛选和分析划分出了黄土高原生态恢复项目适宜性区域。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TVDI的Hurst指数均值为0.49,其中持续性和反持续性面积分别占42.54%,57.46%。根据TVDI未来变化特征来看,未来土壤湿度减小的区域面积占54.08%且遍布整个研究区。(2) NDVI的Hurst均值为0.52,其中持续性面积占55.01%,表明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持续性强于反持续性。根据NDVI未来变化特征,植被覆盖持续改善面积达46.95%,退化转为改善占6.08%,呈良好趋势。(3)生态恢复项目弱适宜区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59.90%,其次为不适宜区,面积占25.39%;适宜区面积仅占黄土高原的13.41%,较适宜区面积仅为1.30%。(4)未来的植被恢复工程主要针对坡度较大的耕地实施退耕还林,还需要考虑对土壤水分适宜的地区进行了退草还林,而且坡度较小的较适宜区应在粮食安全的基础上进行了退耕还林和退草还林。
白子怡薛亮张翀
关键词:土壤湿度植被覆盖生态恢复适宜性黄土高原
典型农牧区新农村发展影响因素及模式选择——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为例
2015年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农业与农村既是基础和优先领域,也是最具挑战和难度最大所在。农牧地区的新农村发展既是中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相对薄弱的环节。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是典型的农牧地区,全旗各乡镇(苏木)在区域的差异性、功能的主导性和发展的制约性(简称"三性")等方面具有不同特征,这对于全旗新农村建设具有直接的影响。基于乌审旗不同乡镇(苏木)"三性"的分析,探索出乌审旗新农村发展的主要模式为:工业企业带动模式、城镇建设带动模式、现代农业带动模式、生态牧业带动模式、休闲旅游带动模式、专业市场带动模式。
程昊董锁成李宇李世峰
关键词:新农村发展影响因素
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碳组分及碳库管理指数特征被引量:5
2016年
采用野外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黄土丘陵区基于坡耕地改造或演变的7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碳组分及碳库各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坡耕地相比,其余土地利用方式均能提高土壤碳固持能力,增加土壤碳组分含量、土壤碳库指数(CPI)和碳库管理指数(CPMI),其中有机碳(TOC)、活性有机碳(LOC)及非活性有机碳(NLOC)含量分别较坡耕地增加了42%~125%,36%~136%和31%~161%,总的来说天然灌木林和人工乔木林的改善作用最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LOC/TOC为46.00%~57.29%,活度(A)为0.87~1.44,其中果园、天然灌木林和梯田的活度最高。土壤碳组分、碳库管理指数和主要化学指标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固持能力的影响。
张娇阳梁楚涛董昌平辛奇薛萐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土地利用方式
相似降水年组下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与土壤水分变化过程与空间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土壤水分是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及其可持续性的主导限制因子,为认识退耕还林(草)工程以来大尺度植被恢复与土壤水分关系,以25km×25km格点为研究单元,采用1992—2013年逐月降水量、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土壤水分指数(SWI)等数据,分析了该区植被恢复与土壤水变化过程及其区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植被和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和趋势不一致,其中大部分区域(70%以上面积)NDVI呈极显著增加趋势(p<0.01),但绝大部分地区(94%面积)的SWI没有趋势性变化。为进一步揭示植被和土壤水分变化关系,以格点为单元提取并分析了相似年组(年降水量差小于2%,年差大于或等于5年,逐月降水量相关性大于0.55),并分析了不同相似年组内NDVI和SWI的变化特征。植被指数与土壤水分变化主要包括两类:植被指数和土壤水分同时增加与植被指数增加而土壤水分减少。黄土高原植被、土壤水分变化的区域性明显,在未来生态恢复过程中,需要进一步认识植被恢复对土壤水分的关系,促进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可持续性。
王蕾钦王飞李朋飞
关键词: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植被指数
宝鸡市净第一性生产力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坡度、坡向条件响应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坡度与坡向、土地利用变化以及净第一性生产力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陕西省宝鸡市作为研究区域,以宝鸡市数字高程模型和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基于CASA模型计算净第一性生产力,探究宝鸡市净第一性生产力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坡度、坡向条件响应。[结果]宝鸡市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变化集中分布在林地、耕地和草地3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其中林地的影响最大。10a间有96%以上的林地保持不变,77%左右的草地转变为林地,林地总面积达12 239.67km2。林地在斜坡地中的净第一性生产力变化最为显著,净增长达到166 668.60g/(m2·a),在半阴坡区域的净第一性生产力增长值最高,达到182 230.00g/(m2·a)。耕地对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影响集中分布在平坡和缓平地条件下,坡向范围为阳坡至半阴坡,在阳坡下具有最高值59 479.5g/(m2·a)。草地的变化受坡向条件的影响较小,因此在坡向条件中对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影响也相对均衡,而坡度分布主要是斜坡地和缓坡地。[结论]宝鸡市总体呈现了较好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态势,应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充分利用宝鸡市的地理位置特征和地形特点,综合考虑斜坡地与半阴坡下林地的利用率,使其净第一性生产力持续增长。
陈伟青薛亮
关键词:净第一性生产力土地利用变化坡度坡向
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被引量:24
2013年
水土资源是人类发展与文明的根基,如何整治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是一个费省效宏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办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在分析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概括我国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的成效与经验,明确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工作需要亟待加强的几个领域,提出未来实施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工作的若干发展策略。
王凤娇上官周平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生态文明
典型农牧区现代农业发展思路研究——以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为例被引量:1
2015年
中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发展现代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农牧交错区是环境变化敏感、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也是国家农业发展和治理的重点区域。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右旗(简称土右旗)是典型的农牧地区。通过对土右旗基础现状的分析,总结现代农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研究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战略问题,提出土右旗现代农业发展思路,进而归纳出农牧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整体思路,为中国农牧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程昊董锁成李宇李世峰李飞王喆
关键词:现代农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