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11R50017)

作品数:16 被引量:178H指数:8
相关作者:高翔郑成航岑可法张军朱燕群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能源集团浙江天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烟气
  • 4篇超低排放
  • 3篇数值模拟
  • 3篇燃煤
  • 3篇值模拟
  • 2篇选择性催化还...
  • 2篇气脱
  • 2篇燃煤机组
  • 2篇脱硫
  • 2篇脱硝
  • 2篇污染
  • 2篇颗粒物
  • 2篇催化
  • 1篇单颗粒
  • 1篇单质汞
  • 1篇等离子体
  • 1篇电厂
  • 1篇电厂烟气
  • 1篇动力学
  • 1篇选择性

机构

  • 14篇浙江大学
  • 3篇能源集团
  • 2篇浙江天地环保...
  • 1篇中国计量学院
  • 1篇浙江省电力设...
  • 1篇中国计量大学

作者

  • 9篇高翔
  • 7篇郑成航
  • 6篇岑可法
  • 3篇朱燕群
  • 3篇张军
  • 2篇张涌新
  • 2篇邱坤赞
  • 2篇吴卫红
  • 2篇徐鸿
  • 2篇苏秋凤
  • 1篇何勇
  • 1篇周斌武
  • 1篇李存杰
  • 1篇王树荣
  • 1篇张光学
  • 1篇解永刚
  • 1篇倪明江
  • 1篇刘璐
  • 1篇陈玲红
  • 1篇周劲松

传媒

  • 3篇环境科学学报
  • 3篇能源工程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热能动力工程
  • 1篇电站系统工程
  • 1篇化工学报
  • 1篇中国激光
  • 1篇中国电机工程...
  • 1篇中国计量学院...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动力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7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低排放脱硝运行状态及稳定性评估被引量:10
2016年
以超低排放改造后的某1 000 MW燃煤机组为例,建立该机组脱硝装置的性能评估体系,对脱硝装置的运行状态、可靠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估.得到的结论如下:按照该机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入口NOx浓度、SCR出口NOx浓度、脱硝效率、氨逃逸和压力损失分别为300mg/m3、50mg/m3、85%、3×10-6和600Pa的评估标准,对应的达标率分别为90.45%、92.34%、78.98%、98.32%和100.00%;不达标状态一般出现在机组变负荷和低负荷运行状态下,主要是喷氨量信号的响应速度过慢、炉膛内氧量难以控制和SCR入口温度较低等原因所致;超低排放改造后的机组SCR出口NOx平均浓度明显降低,小于30mg/m3,改造效果显著;机组总排口NOx排放浓度稳定可靠,达标率为98.74%,高于超低排放设计目标.
李清毅孟炜吴国潮张军朱松强胡达清郑成航高翔王汝能刘海蛟
关键词:超低排放脱硝效率达标率
X型静态混合器流场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为增强还原剂氨与烟气的混合均匀程度,研发了X型静态混合器,并将其应用于某电厂330 MW机组SCR脱硝反应系统。通过流体软件Fluent 6.3,采用标准κ-ε湍流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了X型静态混合器压力降与覆盖率、烟气流速的特性曲线,氨氮摩尔比浓度与喷嘴数量的变化关系等,计算结果表明,在X型静态混合器作用下,90个喷嘴时首层催化剂入口NH3浓度Cv=2.7%,小于无混合器时288个喷嘴情况下NH3浓度Cv=3.1%,因此X型静态混合器能够有效提高氨气与烟气的混合均匀程度,减少喷嘴数量,简化喷氨格栅及其控制系统,满足SCR脱硝工程对静态混合器的设计要求。
吴卫红徐甸苏传城张成健楼珍干王丹
关键词:静态混合器流场数值模拟
蜂窝湿式静电除尘脱除燃煤细颗粒物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搭建了蜂窝湿式静电除尘实验台,研究了不同清灰方式下湿式静电除尘的放电特性、除尘效率、分级效率.结果发现,喷淋清灰方式对颗粒物脱除效率最高,溢流清灰方式其次.为了避免喷淋产生的水雾对除尘效率的不稳定影响,着重研究了溢流清灰方式下,湿式静电除尘器比收尘面积、运行电压、烟气初始浓度对除尘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提高比收尘面积和运行电压均可使除尘效率增加,通过观察颗粒物分级脱除效率发现,粒径段在0.5~1μm之间的颗粒物脱除效率较低.当烟气含尘浓度达到较高值(442.85 mg·m^(-3))时,除尘器仍可保持较高的除尘效率.
甘晨浩郑成航杨正大高翔徐鸿
关键词:细颗粒物除尘效率溢流
臭氧多脱副产物亚硝酸钙的复盐沉淀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针对复盐沉淀法(氢氧化钙与亚硝酸钙反应生成复盐沉淀)处理烟气中臭氧氧化氮氧化物的液相吸收产物亚硝酸钙,采用控制变量法对此反应的诸多影响因素(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反应过程扰动和反应物形态等)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为提高复盐沉淀效率,需要选择合适的反应温度(80℃最佳),同时反应物投药量的增加以及反应过程湍流度的增大都能够有效提高复盐共沉淀效率。复盐沉淀会伴随着氢氧化钙的析出而动态产生,构建氢氧化钙的析出条件能提高亚硝酸钙捕集效率。
刘颖祖朱燕群马强徐超群王智化周俊虎岑可法
关键词:污染亚硝酸钙氢氧化钙
基于pH值分区控制的湿法烟气脱硫增效研究被引量:24
2015年
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WFGD)系统在我国具有广泛的应用,如何提高传统WFGD系统的污染物脱除效率,对燃煤电站SO_2实现超低排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pH分区控制,设计搭建了新型双循环湿法烟气脱硫试验系统,重点研究了烟气量、SO_2浓度、喷淋密度等对pH分区特性及系统脱硫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烟气量、入口SO_2浓度的增加,喷淋密度的降低,主副浆液池pH值差值增大;脱硫效率随着烟气量、入口SO——2浓度的降低,喷淋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基于pH分区控制的新型双循环湿法烟气脱硫系统相比传统脱硫系统内部结构简单、同时具有较高的污染物脱除效率,可为现有脱硫系统增效改造提供一条有利途径.
李存杰张军张涌新李钦武郑成航高翔骆仲泱
关键词:WFGD脱硫效率
非平衡等离子体诱导催化剂吸附单质汞被引量:1
2016年
采用非平衡等离子体诱导γ-Al_2O_3催化剂吸附单质汞,分析了等离子体与催化剂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放电区域填充催化剂和在气流中加入单质汞均可降低放电的起始放电电压,这是因为放电区域填充催化剂使气体空间放电转变成表面的微放电。催化剂表面可以被等离子放电直接活化,使本身不能吸附单质汞的催化剂产生很强的吸附单质汞的能力。在放电能量密度约为19 J·L-1时,等离子体诱导催化剂吸附单质汞的效率可达94.1%。O2对等离子体诱导催化剂吸附Hg0有促进作用,随着O2浓度的提高,吸附效率随之提高。当气流中含有5%O2时,单质汞的吸附效率可达到98.5%,这是因为气流中存在O2时,经放电生成的等离子体中含有活性氧物种O3和O等,这些活性物质因具有氧化单质汞的能力而增强了单质汞的吸附。此外,催化剂表面O3的分解过程也是强化单质汞的吸附的原因。
刘璐汪可苏秋凤郑成航周劲松高翔倪明江岑可法
关键词:非平衡等离子体催化剂
甲苯的光氧化降解试验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以气相甲苯为对象,研究其在波长为254 nm紫外光下的光氧化降解反应.同时,考察了甲苯初始浓度、光强和相对湿度对甲苯转化率的影响,分析了甲苯降解中间产物的生成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甲苯初始浓度的增加,甲苯转化率缓慢下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甲苯转化率逐渐增加;而提高相对湿度,甲苯转化率则为先升高后降低.在甲苯降解动力学分析中发现其光氧化降解过程符合伪一级反应动力学,且表观速率常数与光照强度成正比.通过对甲苯降解中间产物的分析,发现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含苯环物质的降解更为充分,乙醇、乙酸等的相对含量逐渐增加,苯甲醇、苯甲醛缩二甲醇等的含量逐渐降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甲苯生成含苯环产物及开环生成2-戊酮等的降解机理.
张宇飞朱燕群王树荣岑可法
关键词:甲苯光氧化反应动力学降解机理
单颗粒煤粉声悬浮全息测量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运用数字全息测量技术对声悬浮场中煤粉颗粒的冷态、热态现象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电荷耦合器件(CCD)记录煤粉颗粒的冷热态全息图,应用小波变换对图像进行重建,获得同一煤粉颗粒在不同投影面下的粒径以及空间位置。重点分析了煤粉在CO2激光器照射下,挥发分析出及颗粒破碎现象,挥发分只在竖直方向析出,且主要集中在尖角处。破碎形成的颗粒大小不一,位置比较随机,z轴方向距离较大。通过分析热态时颗粒粒径随时间的变化,获得了颗粒的燃烧速度,同时给出了颗粒z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数字全息技术可以应用于声悬浮场中煤粉颗粒燃烧时的测量,是研究煤粉燃烧的有力工具。
赵华锋吴学成周斌武薛志亮陈玲红邱坤赞岑可法
关键词:全息声悬浮单颗粒煤粉
V型喷氨混合装置结构优化研究被引量:12
2013年
采用FLUENT软件结合标准κ-ε双方程模型和组分输运模型对简化试验系统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经网格调整后的数值结果和实验数据的对照证实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再利用数值计算研究了混合单元数、拓扑结构和覆盖率等因素对V型喷氨混合装置的速度场和浓度场分布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V型喷氨混合装置混合性能由喷氨点数和V型元件湍流涡混双重因素确定;V型喷氨混合单元数为18时,混合最佳,与传统喷氨格栅相近;V型混合对齐布置时,相邻元件相互作用,强化混合;覆盖率增大,混合距离缩短,压降增加。
裴煜坤吴卫红苏秋凤高翔骆仲泱岑可法
关键词:结构优化数值模拟
煤电超低排放脱硫运行状态及稳定性评估被引量:9
2017年
以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后的某1 000 MW燃煤机组为例,从机组负荷、入口SO_2质量浓度、出口SO_2质量浓度、脱硫效率、浆液pH值等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系统物耗、能耗入手,建立该机组脱硫装置的性能评估体系,对脱硫装置的运行状态、可靠性和稳定性进行详尽评估.结果表明:出口SO_2质量浓度与入口SO_2质量浓度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机组负荷增大,出口SO_2质量浓度和脱硫效率均呈稍增长的趋势;浆液pH值维持在5.0~5.6时,出口SO_2质量浓度与浆液pH值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石灰石消耗体积流量与SO_2的排放速率具有线性关系;石膏浆液保持稳定,可满足工艺设计要求;超低排放改造后水耗减少,电耗增加,脱硫塔出口SO_2质量浓度明显降低,其达标率为99.59%;机组总排口SO_2质量浓度稳定可靠,改造效果显著.
滕卫明李清毅郑成航胡达清范海东李立高翔
关键词:超低排放脱硫浆液PH值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