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11R50018)

作品数:7 被引量:82H指数:5
相关作者:严静虞意华陈进颜默磊蔡国龙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慈溪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脓毒
  • 3篇休克
  • 2篇休克患者
  • 2篇肾损
  • 2篇肾损伤
  • 2篇脓毒性
  • 2篇脓毒症
  • 2篇重症
  • 2篇老年
  • 2篇急性肾损
  • 2篇急性肾损伤
  • 2篇反应性
  • 1篇低分
  • 1篇低分子
  • 1篇低分子肝素
  • 1篇凋亡
  • 1篇凋亡因子
  • 1篇动态监测
  • 1篇多巴
  • 1篇多巴胺

机构

  • 5篇浙江医院
  • 1篇浙江省人民医...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慈溪市人民医...

作者

  • 4篇严静
  • 2篇蔡国龙
  • 2篇颜默磊
  • 2篇陈进
  • 2篇虞意华
  • 1篇龚仕金
  • 1篇夏燕飞
  • 1篇呼邦传
  • 1篇李莉
  • 1篇蔡洪流
  • 1篇卢星
  • 1篇郑晓铸
  • 1篇金肖青
  • 1篇余海燕
  • 1篇俞迈红
  • 1篇刘秉宇
  • 1篇张天卿
  • 1篇孙勤
  • 1篇孙仁华
  • 1篇胡雪忠

传媒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华危重症医...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年份

  • 4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急性肾损伤遗传学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6年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的肾功能在短时间内迅速下降,并引起的一系列危及生命并发症的综合征。住院患者的AKI患病率高,尤其ICU住院患者可高达50%以上。美国新近一项大样本调查研究显示,住院患者合并AKI病死率高达29.8%,而不伴有AKI的患者病死率仅为16.1%[1]。
陈星星呼邦传孙仁华
关键词:急性肾损伤肾毒性药物脓毒症休克危重病患者细胞凋亡因子氧化应激反应
调节呼气末正压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液体复苏是脓毒性休克患者治疗的重要环节,在此过程中,评估患者的容量状态及容量反应性极为重要,但是在临床实践中评估危重患者的容量状态并非易事。
孙波胡雪忠张天卿姜明明孙勤蔡洪流
关键词:休克患者反应性脓毒性呼气末正压
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治:路在何方?被引量:21
2014年
急性肾损伤(AKI)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综合征,定义为肾功能突然快速下降,表现为血清肌酐上升或尿量下降.AKI的发病率与病死率正逐年上升,尤其对于重症患者,是其主要死因之一.由于重症患者肾功能特征的不确定性,使得以往基于单一的、以肌酐为标准的AKI诊断准确率低,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有证据表明血肌酐轻度升高即可伴随患者病死率的显著增加.然而,即使动态监测血肌酐也难以充分解释重症患者肾功能的急剧变化.
李立斌严静
关键词: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治重症患者血清肌酐主要死因动态监测
低分子肝素对老年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对老年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心脏功能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老年脓毒症合并心肌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针皮下注射,观察治疗后第1、3、7天心肌坏死标志物、心脏功能和病情严重程度的变化,并统计28天生存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第3、7天cTnI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均未见ST-T变化。研究组治疗后第7天脑钠肽(BNP)、动脉血乳酸(La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存12例,对照组生存8例;两组生存患者cTnI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而死亡患者cTnI比较对照组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老年脓毒症合并心肌损伤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可减轻脓毒症心肌损伤、改善心脏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预后。
陈进严静蔡国龙许强宏颜默磊余海燕
关键词:脓毒症心肌损伤低分子肝素
无创心输出量监护对心脏瓣膜手术后患者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无创心输出量监护(NICOM)对心脏瓣膜手术后患者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择期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52例,术后均在外科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期间行NICOM监护,同时行被动抬腿试验(PLR)并随后进行补液试验。以补液试验后每搏输出量(SV)增加≥10%为患者有容量反应性(反应组,19例),SV增加〈10%为无容量反应性(无反应组,33例),分析在NICOM监护下PLR前后ΔSV与患者容量反应性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PLR后及补液试验后平均动脉压、心指数、SV均分别较PLR前及补液试验前明显升高(均P〈0.05),每搏变异度均明显降低(均P〈0.05),而心率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反应组患者PLR前后ΔSV与补液试验前后ΔSV呈正相关(r=0.407,P〈0.05)。反应组患者PLR前后以ΔSV≥9.0%为界值点预测容量反应性的灵敏度为89.5%,特异度为45.5%,ROC曲线下面积为0.741(95%CI:0.607~0.874)。结论NICOM作为一种无创的连续血流动力学监护方法,结合PLR用于心脏瓣膜手术后患者的容量管理有一定价值。
卢星夏燕飞郑晓铸
关键词:被动抬腿试验心脏瓣膜手术每搏输出量容量反应性
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微循环的影响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研究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对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34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多巴胺组(DA组,n=17)及去甲肾上腺素组(NE组,n=17),在液体复苏的基础上,分别应用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使平均动脉压(MAP)稳定至65~75mm Hg并维持1h,然后继续加量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使MAP稳定至75~85mm Hg。应用旁流暗视野技术(Sidestream dark field,SDF)于入组时及MAP在不同水平时测定患者的舌下微血管(≤25μm)的灌注血管密度(PVD)、灌注血管比例(PPV)及微血管流动指数(MFI)。测定血乳酸(Lac)、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观察新发心律失常发生率及28d死亡率。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PVD、PPV、MF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28d死亡率、新发心律失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P在65~75mm Hg较入组时,PVD增加有统计学差异(P<0.05),PPV、MFI、Lac、Scv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65~75mm Hg比较,MAP在75~85mm Hg时Lac、ScvO2、PVD、PPV、MF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均可增加脓毒性休克患者的MAP,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脓毒性休克微循环障碍,且与剂量增加无明显相关性。
颜默磊严静虞意华陈进蔡国龙
关键词:脓毒性休克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微循环
针刺治疗老年重症肺炎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7
2016年
目的:评价针刺治疗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胃肠功能的作用。方法:将64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针刺组(33例),观察其临床症状、胃肠激素、胃残留量(GRV)、腹腔内压力(IAP)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结果:针刺组返流呕吐消失时间和肠鸣间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与治疗前比较,针刺组治疗后GRV、APACHEⅡ评分下降(P<0.01),MOT增高,GAS和D-乳酸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与对照组同期比较,针刺组IAP、APACHEⅡ评分、MOT、GAS、D-乳酸改善显著(P<0.05,P<0.01);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胃肠道症状,减少胃储留及腹腔内压力水平,其改善胃肠功能机制可能与通过调节胃肠激素水平、改善胃肠屏障功能有关。
虞意华金肖青俞迈红李莉刘秉宇龚仕金严静
关键词:重症肺炎胃肠激素胃动素胃泌素D-乳酸老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