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2011BAD16B03)

作品数:124 被引量:1,803H指数:27
相关作者:张洪程戴其根霍中洋魏海燕许轲更多>>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建湖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东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0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66篇水稻
  • 35篇机插
  • 26篇栽培
  • 26篇粳稻
  • 20篇高产
  • 14篇氮肥
  • 12篇杂交
  • 12篇生育
  • 9篇高产栽培
  • 9篇钵苗
  • 8篇生育期
  • 8篇超级稻
  • 7篇氮素
  • 7篇栽培技术
  • 7篇机插稻
  • 7篇超级粳稻
  • 6篇稻米
  • 6篇生产力
  • 6篇籼稻
  • 6篇精确定量栽培

机构

  • 81篇扬州大学
  • 6篇东海县农业技...
  • 6篇建湖县农业技...
  • 5篇兴化市农业技...
  • 4篇常州亚美柯机...
  • 3篇金日成综合大...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3篇江苏省建湖县...
  • 3篇姜堰市农业技...
  • 3篇如皋市农业技...
  • 2篇江苏省农业科...
  • 2篇江苏省作物栽...
  • 2篇姜堰区农业委...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河南省农业科...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泰兴市农业技...
  • 1篇江苏省农产品...
  • 1篇宿迁市宿豫区...

作者

  • 53篇张洪程
  • 42篇戴其根
  • 39篇许轲
  • 39篇魏海燕
  • 39篇霍中洋
  • 25篇高辉
  • 21篇龚金龙
  • 18篇胡雅杰
  • 14篇郭保卫
  • 11篇葛梦婕
  • 10篇龙厚元
  • 9篇邢志鹏
  • 8篇杨雄
  • 8篇颜希亭
  • 7篇李敏
  • 7篇马群
  • 6篇仇红
  • 6篇常勇
  • 6篇马卉
  • 6篇许俊伟

传媒

  • 21篇中国稻米
  • 15篇作物学报
  • 10篇现代农业科技
  • 8篇江苏农业科学
  • 6篇中国水稻科学
  • 6篇北方水稻
  • 5篇安徽农学通报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植物营养与肥...
  • 4篇农业工程学报
  • 4篇生态学杂志
  • 4篇扬州大学学报...
  • 3篇农业装备技术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核农学报
  • 2篇农业网络信息
  • 2篇大麦与谷类科...
  • 2篇园艺与种苗
  • 2篇2014年全...
  • 1篇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7篇2015
  • 32篇2014
  • 28篇2013
  • 40篇2012
  • 4篇2011
1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生态区播期对机插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被引量:56
2015年
为了明确河南省不同生态区稻-麦两熟制机插条件下,播期对不同品种类型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以常规中熟中粳、常规和杂交迟熟中粳、常规早熟晚粳和迟熟中籼为材料,采用毯状小苗机插栽培方式,在豫南罗山、豫中新蔡、豫北原阳3个试点,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研究播期对不同品种类型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源利用的影响。在试验设置的播期范围内,除了中熟中粳的产量在罗山和新蔡点是5月16日(第Ⅱ期)最高、在原阳点是5月11日(第Ⅰ期)最高外,常规和杂交迟熟中粳、常规早熟晚粳和迟熟中籼4种品种类型水稻的产量在各点均是5月11日(第Ⅰ期)最高,且随着播期的推迟呈逐渐下降趋势,但品种类型间和试点间下降的差异显著性不同。随着播期的推迟,同一试点品种类型间的产量差异呈逐渐增大趋势,杂交迟熟中粳的产量在各试点均是最高,且在每一期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类型(P<0.01)。随着播期的推迟,不同品种类型水稻的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相应推迟,全生育期呈极显著缩短趋势(P<0.01);不同品种类型水稻全生育期的积温、日照时数及温光利用率均呈极显著的减少趋势(P<0.01);生育期的缩短主要表现在播种-拔节期的营养生长阶段。在河南省不同生态区稻麦两熟机插条件下,豫南稻区首选杂交和常规迟熟中粳,其次是早熟晚粳,适宜播期均为5月11日-5月25日;豫北沿黄稻区首选杂交迟熟中粳和中熟中粳,其次是常规迟熟中粳,适宜播期均为5月11日-5月21日。该研究结果为河南省不同生态区水稻生产机械化高产栽培及配套品种的科学选用与布局提供参考。
孙建军张洪程尹海庆陈波郭保卫魏海燕戴其根王生轩陈献功姜元华姜明波杜元中夏彦
关键词:机插稻播期生育期
水稻紫色果皮的延迟遗传及Pb基因功能标记开发被引量:7
2014年
以香血糯(紫色果皮)、02428(白色果皮)及以它们为亲本的衍生世代F1、F2和F3为材料,研究紫色果皮的遗传特征;根据已克隆的紫色果皮Pb与白色果皮pb等位基因第7外显子的差异,设计酶切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CAPS),分析标记基因型;选取10份材料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以白色果皮02428为母本时,F1的果皮颜色为白色,而以紫色果皮香血糯为母本时,杂交种F1的果皮颜色为紫色;正反交F1植株所结F2种子果皮都为紫色,没有分离;F2植株所结F3种子果皮颜色发生分离,符合3∶1分离比例;CAPS标记分析结果表明紫色果皮基因能被切开,而紫色颖壳基因不能切开,测序结果说明紫色果皮材料相对于白色果皮材料在第7外显子存在GT缺失。因此,水稻紫色果皮是单基因控制的显性遗传,由母体基因型决定,是典型的延迟遗传;紫色果皮与紫色颖壳由不同基因控制;紫色果皮基因的CAPS分子标记可以作为紫米育种的基因功能标记。
王芳权杨杰范方军王军朱金燕李文奇沈文飚仲维功
关键词:水稻
水稻商品化集中育秧综合分析及发展趋势被引量:29
2012年
以江苏2个县(市)调查数据分析了江苏省水稻商品化集中育秧现状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集中育秧具有充分利用先进育秧技术、节约劳动力、便于管理、促进产业化发展等优势,并且生产成本明显降低。适度规模经营、流水线播种、硬盘旱管、发展抛秧稻等措施均有利于商品化集中育秧的发展。综合而言,"种粮大户+散户"模式是发展水稻商品化集中育秧最具潜力的模式之一。
龚金龙张洪程胡雅杰王楼楼龙厚元茆春太毛虎根戴其根霍中洋许轲魏海燕
关键词:水稻
小苗机插大穗型杂交粳稻增产优势及形成特征
2014年
为探明小苗机插大穗型杂交粳稻在淮北地区的增产优势及其产量形成特征,选用在苏中地区表现较好的大穗型杂交粳稻甬优2640、甬优2638和甬优1640为试验材料,并以当地种植面积较大的超级稻品种连粳7号、新稻18和宁粳4号作为对照,在高产栽培条件下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大穗型杂交粳稻的产量显著高于中穗型超级常规粳稻品种,因为其每穗粒数较多能形成群体足够总粒数,且结实率较高。中穗型超级稻虽群体穗数较多,但因每穗粒数不够多,造成总粒数明显少于大穗型杂交粳稻,故影响到产量的提高。大穗型杂交粳稻产量形成的鲜明特点是成穗率高,中后期叶面积指数、光合势、群体干物质积累和群体生长率显著大于中穗型常规粳稻。两年试验结果显示,每穗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最大,其次是总颖花数。在淮北地区小麦茬田小苗机插采用大穗型杂交粳稻有显著的增产优势,增产幅度在7.68%-12.14%。
张强张洪程常勇戴其根霍中洋许轲魏海燕赵乐天徐宗进汪洪洋张立智
关键词:水稻淮北稻区增产优势小苗机插
科技促进江苏水稻增产增效的实证分析与政策启示被引量:7
2011年
基于"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江苏水稻丰产科技工程项目实施效果的调研数据,对科技促进水稻增产增效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作物栽培技术的创新与有效推广应用,在适当降低生产性投入的前提下,可较大幅度地提高水稻的产量,并在更高的单产水平上实现水稻产量、效益和效率的协同提高。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我国未来的粮食生产科技政策须要高度重视作物栽培等非物化技术的创新与推广应用,以进一步挖掘我国粮食的增产潜力。
佴军陆建飞
关键词:水稻
不同种衣剂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不同种衣剂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科学选择种子处理药剂,可以有效地提高秧苗素质,改善群体发育动态,提高群体质量,从而实现增穗增粒,显著增产。使用旱育保姆处理水稻种子增稻、增粒效果明显,使用天歌源种衣剂处理水稻种子提高粒重的效果明显。
顾宏华周有炎姚存章樊宝贵
关键词:种衣剂水稻性状
水稻中硅的营养功能及生理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4
2012年
尽管硅还没有被列为植物生长的必需营养元素,但它在水稻生长发育、产量与品质形成、矿质营养吸收以及逆境生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硅不仅是水稻细胞结构成分和组成物质,还参与调节水稻各种生理生化代谢过程,促进光合作用,改善冠层结构,增强抗倒伏能力,提高群体质量,促进产量、品质和肥料吸收利用效率的协同提高。硅通过物理途径或生理生化途径增强水稻对重金属、盐渍、干旱、紫外线、高温等非生物胁迫以及病虫生物胁迫的抵抗力。还展望了水稻中硅研究的未来发展。
龚金龙张洪程龙厚元胡雅杰戴其根霍中洋许轲魏海燕高辉
关键词:水稻营养生理
机插稻优质高产高效氮、磷、钾配方优化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根据氮磷钾配方选优设计原理,设置建湖县机插稻淮稻5号施肥效应试验,推导出施肥效应函数方程。据此方程得出,获得机插稻淮稻5号最佳施肥组合为:N-21.1 kg/667 m2,P2O5-8.6 kg/667 m2,K2O-7.3 kg/667 m2,可获得目标产量711.4 kg/667 m2。
徐红马卉胡锡国徐晓青
关键词:机插稻肥效试验施肥量
抛秧栽培技术模式及其高产形成规律与途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2年
概述了抛秧栽培概念及其历史发展过程,重点介绍了几种抛秧高产栽培技术模式,进而阐明了抛秧立苗过程其及生理生态特点、抛秧高产生物学优势及高产形成规律与途径。同时,分析了抛秧大面积生产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最后展望了抛秧高产栽培的未来发展。
胡雅杰张洪程龚金龙龙厚元戴其根霍中洋许轲魏海燕李德剑沙安勤周有炎罗学超刘国林
关键词:抛秧高产栽培
不同浓度镉胁迫下水稻冠层光谱特征及其预测评价被引量:10
2012年
以南粳44和两优培九两个水稻品种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镉胁迫下水稻冠层光谱特征及植株各器官镉含量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两水稻品种整株、茎、叶和穗各器官镉含量均随着镉胁迫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加大,且茎中含量最高;不同浓度镉污染胁迫下的水稻冠层反射光谱曲线在可见光红光波段也存在差异,随着镉处理浓度增大,光谱曲线反射值降低,去除包络线后归一化深度加大,红边位置在两个品种中有不同程度的红移。通过构建植被指数NDV(Ix)与水稻器官中镉含量的多种关系模型,比较了模型预测的显著性,分别构建了适用于两个水稻品种各器官的镉胁迫遥感监测的预测模型,南粳44分别为y整株=86.207x2-56.633x+9.7361,y茎=157.65x2-101.89x+17.317,y叶=21.619x2-14.192x+2.5283以及y穗=4.7011x2-1.4549x+0.1628;两优培九分别为y整株=41.495x2-29.34x+5.1829,y茎=53.364x2-36.778x+6.3612,y叶=22.981x2-15.768x+2.7588,y穗=36.347x2-25.477x+4.4473。进而说明,地面高光谱遥感对水稻重金属镉污染及其胁迫水平有较好的响应,可通过水稻冠层光谱的差异性分析,实现水稻镉污染的快速、无损伤探测。
仲晓春戴其根何理陈京都孙成明高辉张洪程郑超
关键词:水稻冠层镉胁迫光谱特征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