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8363)

作品数:18 被引量:59H指数:6
相关作者:吴娇蓉朱启政华陈睿王晨林彬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经济管理
  • 2篇建筑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通勤
  • 4篇居住
  • 4篇公交
  • 3篇收费调整
  • 3篇停车
  • 3篇住区
  • 3篇居住区
  • 2篇预评估
  • 2篇市域
  • 2篇区域型
  • 2篇住房
  • 2篇住房成本
  • 2篇专用道
  • 2篇租房
  • 2篇路侧
  • 2篇慢行
  • 2篇经济成本
  • 2篇交通工程
  • 2篇公共设施
  • 2篇公交专用道

机构

  • 22篇同济大学
  • 2篇广州市交通规...
  • 1篇中国城市规划...
  • 1篇天津市城市规...

作者

  • 22篇吴娇蓉
  • 5篇朱启政
  • 3篇华陈睿
  • 2篇王晨
  • 1篇陈非
  • 1篇刘诣安
  • 1篇魏明
  • 1篇陈小鸿
  • 1篇陈法安
  • 1篇林航飞
  • 1篇马山
  • 1篇刘学丽
  • 1篇周冠宇
  • 1篇胡静云
  • 1篇林彬
  • 1篇叶昕

传媒

  • 6篇同济大学学报...
  • 4篇城市交通
  • 3篇东南大学学报...
  • 2篇2017年中...
  • 1篇城市轨道交通...
  • 1篇城市规划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Journa...
  • 1篇交通运输系统...
  • 1篇2015年中...
  • 1篇2016年中...

年份

  • 2篇2019
  • 9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居住区型轨道站出入口客流分布系数模型修正被引量:1
2013年
提出已有的空间句法轴线模型在预测轨道站出入口客流分布系数时忽略了区域内建筑这一重要因素,而不同类型建筑对人们出行活动的产生和吸引量、出行分布的作用大相径庭.选取建筑高度、建筑密度作为核心指标,对轴线模型进行修正.根据居住区轨道站各出入口所对应的周边半径500m区域内的建筑密度差异和国内外相关规范对高层建筑的规定,得出修正轴线模型的适用条件.采用上海和南京两个城市居住区轨道站进行修正模型及适用条件的验证,得出修正轴线模型公式准确率达到91%以上.认为修正模型及适用条件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可为轨道站出入口步行通道设计、出入口公交站点和自行车停泊位布局提供理论支撑.
吴娇蓉华陈睿
关键词:空间句法建筑高度建筑密度
公共设施布置与慢行出行行为的关系被引量:9
2014年
选取典型居住小区开展意愿调查,采用多项Logit(MNL)模型建立居民非通勤慢行出行的个体行为模型,得出合理的公共服务设施布置能够促进居民在非通勤活动中采用慢行交通出行方式的结论,分析了按出行频率划分的非通勤活动的个体慢行出行受公共设施布置影响的相关程度,在此基础上,对居住区公共设施布置提出定性定量规划建议指标。
吴娇蓉华陈睿王达琳
关键词:公共设施
基于30 min通勤可达范围的居住区分类及特征指标被引量:1
2017年
以上海市15个居住区通勤出行调查数据为基础,确定合理的单次通勤出行时间预算目标值为30min.利用电子地图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二次开发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绘制居住区居民使用小汽车、轨道交通、常规公交方式30min通勤活动空间可达范围.从30min通勤可达范围交通系统配置角度,分析居住区通勤可达范围差异产生原因.重点对居住区公共交通30min通勤可达范围内各类提供工作岗位的设施点密度、被调查者上班地点落在该范围比例、使用小汽车通勤出行比例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提出分类居住区的针对性交通改善策略.
吴娇蓉余淼朱启政
上海市居民通勤方式链特征分析与效率评价被引量:2
2017年
为了解上海市居民通勤现状并改善其薄弱环节,以通勤时间为切入点,调查并分析上海市15个小区的居民通勤出行特征。首先明确通勤方式链定义,分析通勤方式链基本结构和环节组成,将其分为9大类23小类。同时划分4类通勤时间区间以及5类交通态度人群。总结方式链的时空分布规律,考虑主要态度人群"简单安全型"的通勤意愿,以公共汽车、地铁、公共交通组合方式链为例,评价方式链各环节效率。依据感知时间设计通勤者主观评价模型,不同环节通勤时间的改善会存在感知效果的差异。结果显示,接驳和候车是必要且易于改善的重点环节:接驳时间每增加1 min,期望节省时间平均增加0.021 min;候车时间每增加1 min,期望节省时间平均增加0.619 min。
吴娇蓉周冠宇
关键词:交通工程
居住区3类典型公共设施布局对慢行出行行为的影响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为了促进非通勤活动的慢行交通出行,从居住区公共设施的规划布局对慢行出行偏好影响入手,提出公共设施布局规划模式和规划指标建议。选取了公共设施沿街布置、成片布置和混合布置的3种典型居住小区,对居民非通勤活动慢行出行行为和公共服务设施布置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合布置的居住区居民慢行出行偏好最高,成片布置的居住区居民慢行出行偏好最低;公共设施布局对日均1次及以上的活动慢行出行影响程度最大,对平均2~3周1次的活动慢行出行影响程度最小。合理的公共设施布局能够促进居民在非通勤活动中采用慢行交通出行,对居住区公共设施“大集中,小分散”布置提出定性定量规划建议指标。
吴娇蓉华陈睿王达琳
关键词:公共设施
基于综合H+T指数缩短租房人群通勤时间策略
2017年
通勤成本和住房成本随着与城市中心距离的变化,存在明显的消长关系。为便于讨论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选择工作1~3年的租房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提出综合H+T指数计算方法,研究适合中国大城市租房人群的住房与通勤交通可支付能力指数取值,得出住房成本、交通经济成本、交通时间成本三者的推荐值。以此为规划约束目标,深入分析两种策略对不同收入租房人群通勤时间缩短的可能性:重新选择房源,缩短通勤距离,以增加住房成本为代价缩短通勤时间;住房不变,选择更快的交通工具,但交通经济成本有所上升。
吴娇蓉王佐灵韩金彤
关键词:住房成本
行人交织区运行状态分级方法与调控流程被引量:1
2016年
行人换乘通道、换乘站厅常常出现不同方向人流交织,由于行人之间的交织行为会产生稳定的交织区,交织区对于步行设施的正常运行产生消极影响,导致通行能力、舒适度和安全性降低.采用实地调查数据建立简化交织区负效应模型,提出行人交织区运行状态变化的负效应阈值,将行人交织区划分为舒适、一般舒适和拥挤三级运行状态,结合HCM2010人行步道服务水平分级,定量分析行人交织区运行状态为一般舒适或拥挤、处于HCM2010E级服务水平时,不同隔离栏杆设置形式发挥的作用,并提出交织区运行状态调节流程,为步行设施交织区运营管理提供依据.
吴娇蓉刘学丽
基于老年人活动空间特征的居住社区生活服务设施综合可达性评价被引量:6
2017年
为了探讨不同类型居住社区老年人活动空间特征及生活服务设施配置的差异,以老年人活动分布热力特征为依据对居住社区进行分类,并基于改进的潜能模型,提出了一种考虑老年人主观活动需求的生活服务设施可达性评价方法.研究将老年人活动空间分成面状、点状及散状分布3类,发现活动空间特征与生活服务设施可达性之间存在显著的对应关系.在设施可达性最高的面状分布社区中,老年人活动强度随距离增加而衰减最快,点状社区其次,散状社区由于设施可达性最差故存在着较高比例的中远距离出行情况.对于不同类型的社区应有针对性地提出老龄化背景下的交通系统服务策略,以实现老年人活动需求与社区服务设施配置的高度契合.
吴娇蓉朱启政胡静云
关键词:居住社区老年人
基于城市综合体分类的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预评估
为有效评估停车收费政策在不同类型城市综合体中所产生的效果差异,基于辐射范围、居民出行距离及公交服务水平三项特征指标,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将城市综合体分成全市型和区域型两类,发现全市型综合体辐射范围更广、所吸引的人群...
吴娇蓉朱启政林子旸
文献传递
基于城市综合体分类的停车收费政策预评估被引量:4
2017年
为有效评估停车收费政策在不同类型城市综合体中产生的效果差异,基于辐射范围、居民出行距离及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三项特征指标,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将城市综合体分成市域型和区域型两类。与区域型综合体相比,市域型综合体辐射范围更广、所吸引的人群活动出行距离更长、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更具竞争力。构建城市综合体居民行为选择模型,利用RP/SP融合数据标定模型参数,以消除意愿调查产生的偏差。该模型综合考虑停车收费政策和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关联性,能有效分析停车收费价格上涨幅度和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改善对市域型和区域型城市综合体居民方式选择行为影响的贡献程度,为区域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吴娇蓉朱启政林子旸
关键词:区域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