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060159)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杨芳叶永琴卢登华路永红向岚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毒性
  • 1篇抑菌
  • 1篇抑菌浓度
  • 1篇用药
  • 1篇沙星
  • 1篇体外
  • 1篇体外抑菌
  • 1篇兔耳
  • 1篇帕珠沙星
  • 1篇皮肤刺激
  • 1篇皮肤刺激性
  • 1篇皮肤过敏反应
  • 1篇皮肤用药
  • 1篇最小抑菌浓度
  • 1篇痤疮
  • 1篇痤疮丙酸杆菌
  • 1篇痤疮模型
  • 1篇急性毒性
  • 1篇甲磺酸
  • 1篇甲磺酸帕珠沙...

机构

  • 2篇成都市第二人...

作者

  • 2篇路永红
  • 2篇卢登华
  • 2篇叶永琴
  • 2篇杨芳
  • 1篇尹亚非
  • 1篇雷杰
  • 1篇向岚

传媒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药师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甲磺酸帕珠沙星搽剂体外抑菌情况及其对微痤疮模型兔耳的抑制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考察甲磺酸帕珠沙星搽剂(PL)对痤疮丙酸杆菌的体外抑制情况以及对兔耳微痤疮模型的影响。方法:微量稀释法测定PL对痤疮丙酸杆菌标准菌株及临床分离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另用涂抹油酸及皮下注射痤疮丙酸杆菌建立微痤疮模型兔耳,造模后第14天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溶媒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痤康王0.1mL·kg-1)和PL高、低剂量组(0.3、0.1mL·kg-1),每组6只,右外耳道涂擦相应药物,连续14d,末次给药后18h处死,考察各组兔耳组织学变化及病理评分,并设立空白对照组。结果:PL对受试菌株的MIC均为1.0mg·L-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PL高、低剂量组兔耳肉眼可见局部毛囊角栓减少,丘疹变平、减少,表皮增厚脱落不明显;组织学观察可见真皮炎症细胞明显减少,毛囊口扩张减轻;病理评分明显降低(P<0.01)。结论:PL对痤疮丙酸杆菌有明显体外抑制作用,同时对微痤疮模型兔耳有治疗作用。
杨芳卢登华尹亚非路永红叶永琴
关键词:痤疮丙酸杆菌最小抑菌浓度兔耳
甲磺酸帕珠沙星搽剂皮肤用药安全性实验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对甲磺酸帕珠沙星搽剂进行皮肤急性毒性试验、皮肤刺激性试验及皮肤过敏性试验,以考察其皮肤用药安全性。方法:将甲磺酸帕珠沙星搽剂涂抹于家兔背部完整或破损区脱毛皮肤,观察给药后动物局部皮肤红斑及水肿等急性毒性和刺激性情况。采用致敏与激发接触甲磺酸帕珠沙星搽剂,观察豚鼠过敏反应。结果:甲磺酸帕珠沙星搽剂对家兔完整或破损皮肤无明显局部毒性或局部刺激性。对豚鼠皮肤无过敏反应。结论:甲磺酸帕珠沙星搽剂短期皮肤用药是安全的。
杨芳卢登华路永红向岚雷杰叶永琴
关键词:甲磺酸帕珠沙星皮肤刺激性皮肤过敏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