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060303)

作品数:14 被引量:107H指数:7
相关作者:姚广涛资新运郭猛超蔡强邓成林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武汉理工大学装甲兵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动力工程及工...
  • 4篇机械工程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2篇柴油
  • 11篇柴油机
  • 7篇微粒捕集器
  • 7篇捕集器
  • 4篇燃烧
  • 4篇燃烧器
  • 4篇柴油机微粒
  • 4篇柴油机微粒捕...
  • 3篇排气
  • 3篇燃油
  • 3篇燃油添加剂
  • 2篇氮氧化物
  • 2篇氧化催化器
  • 2篇数值模拟
  • 2篇排气背压
  • 2篇过滤体
  • 2篇柴油车
  • 2篇柴油机排气
  • 2篇催化
  • 2篇催化器

机构

  • 1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清华大学
  • 2篇装甲兵工程学...
  • 2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9篇姚广涛
  • 8篇资新运
  • 6篇郭猛超
  • 4篇蔡强
  • 4篇邓成林
  • 2篇卜建国
  • 2篇吴晓东
  • 2篇李新
  • 2篇张春润
  • 2篇翁端
  • 2篇颜伏伍
  • 2篇张伟
  • 2篇司知蠢
  • 2篇索建军
  • 2篇罗涛
  • 1篇杜常清
  • 1篇陈磊
  • 1篇庞海龙
  • 1篇王宪成
  • 1篇张卫锋

传媒

  • 4篇车用发动机
  • 3篇汽车工程
  • 1篇科技导报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内燃机工程
  • 1篇小型内燃机与...
  • 1篇内燃机学报
  • 1篇中国高新技术...
  • 1篇装甲兵工程学...

年份

  • 1篇2011
  • 5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性能CeO2-WO3-TiO2催化剂的制备及脱硝性能研究
本论文通过溶胶凝胶一步法制备了不同CeO-WO-TiO催化剂。采用NH-SCR活性测试、XRD、BET、NH/NO原位吸附和H-TPR等手段研究了催化剂组分、结构、redox、表面酸性和脱硝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结果表明,...
陈磊翁端司知蠢吴晓东
文献传递
一种柴油机排气微粒喷油助燃再生装置设计与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设计了一种柴油机排气加热装置。该装置的创新点在于从柴油机涡轮增压器取出新鲜二次空气供给燃烧器燃烧,加热排气。以BJ493ZQ3增压发动机为试验用发动机,将该装置加装在柴油机排气管尾端,应用于微粒捕集器喷油助燃再生中,对该装置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对其加热能力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表明,该排气加热装置能在发动机较大工况范围内快速加热排气到500℃以上,有效燃烧微粒使捕集器可靠再生,同时易于车载,较好解决了微粒捕集器热再生存在的问题。
蔡强郭猛超资新运姚广涛邓成林
关键词:燃烧器涡轮增压微粒捕集器
微粒氧化催化器与催化型燃油添加剂联合降低重型柴油车微粒排放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在低、中、高3种转速及不同扭矩的工况下对重型柴油车进行了PM排放试验,对比了微粒氧化催化器(POC)+柴油机氧化催化剂(DOC)和POC+燃媒催化型燃油添加剂两种PM净化方案。试验研究表明,添加剂最佳添加质量分数为90×10-6,添加剂可替代DOC与POC联合净化PM,并得到较为理想的净化效果。
艾华兴庞海龙罗涛卜建国王青峰
关键词:氧化催化器燃油添加剂微粒
柴油机用壁流式过滤体基础模型研究被引量:18
2010年
描述了壁流式过滤体内部的气体流动过程,以简化的准稳态流动统一化方程为计算总压降的依据,克服了Konstandopoulos经验公式繁冗复杂、未考虑温度修正的缺点,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建立了过滤体模型。以BJ493ZQ3发动机为试验用发动机,将DPF连接在发动机排气管尾端,通过试验对模型进行验证,最大误差在3%以内。模型模拟了微观、宏观结构参数及气体参数对干净过滤体压降的影响,得出了参数影响试验用过滤体压降的拐点:微孔径为15μm,孔隙率为50%,孔密度为1 600 cell/cm2,过滤体长度为200 mm,其他参数的影响没有明显的的拐点。
资新运郭猛超蔡强姚广涛邓成林
关键词:内燃机柴油机壁流式过滤体
用于柴油车SCR系统的OBD-Ⅱ新构型的设计被引量:3
2010年
参照OBD技术标准的要求,在柴油车SCR后处理系统上构建与OBD-Ⅱ诊断功能相关的结构,使SCR系统的控制单元具备OBD功能,以满足欧Ⅲ及更高排放标准的要求。该诊断结构的设计具有通用意义,可为柴油车整套OBD-Ⅱ系统的开发提供参考。
卜建国张伟李红勋张卫锋
关键词:柴油车车载诊断系统SCR系统
柴油机Urea-SCR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0年
选择催化还原(SCR)技术是降低车用柴油机NOx排放的有效措施。文章分析了降低柴油机NOx排放的Urea-SCR选择催化还原技术的化学反应机理,介绍了国内外车用柴油机Urea-SCR技术的应用情况,指出了SCR目前仍需研究的几个问题。
姚广涛索建军邓成林
关键词:柴油机氮氧化物选择性催化还原
采用燃烧器+氧化催化器的柴油机微粒捕集器复合再生控制策略的研究被引量:14
2010年
设计了一种车载全流式燃烧器,从增压柴油机的涡轮增压器取出新鲜空气,从回油管路取油供给燃烧;将该装置安装在排气管尾端使捕集器进行再生,在燃烧器和捕集器之间增加氧化催化器,实现了在发动机所有稳态工况下捕集器的复合再生。在排气背压的再生控制策略基础上,根据经验公式对背压值进行温度修正,将三维背压MAP简化为二维,提出"恒温定时"的复合再生控制策略,分析了控制策略在不同工况区域的运用,给出了再生过程分析实例。对既定的控制策略进行了实车试验,结果表明微粒排放达到了国Ⅳ标准。
资新运郭猛超张伟姚广涛蔡强
关键词:燃烧器氧化催化器柴油机微粒捕集器
柴油机后处理系统一维数值模拟被引量:6
2009年
以准稳态流动的压力损失方程与传热方程为计算依据,将过滤体看成是一维单通道流动管道的集合,建立了DPF一维流动模型,模拟过滤体;以BJ493ZQ3发动机为试验用发动机,建立发动机模型,将DPF模型连接在发动机排气管尾端,集合为系统整体模型,模拟系统排气阻力。计算与试验结果都表明,固定转速,低负荷时,系统排气阻力与负荷近似呈线性关系,高负荷时,二者近似呈二次曲线关系。计算给出了柴油机加装壁流式碳化硅DPF在实际不同运行条件下的排气背压MAP图,用来标定控制器,同时为DPF的再生控制策略提供了依据。
资新运郭猛超蔡强姚广涛姜大海邓成林
关键词:柴油机微粒捕集器背压数值模拟
基于数值模拟的柴油机后处理系统阻力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将柴油机用肇流式过滤体(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简化为单通道流动管道的集合,根据准稳态流动的压力损失方程和传热方程建菠了DPF的一维流动模型;将柴油机工作过程模型与DPF流动模型集成,建宦了后处理系统的排气阻力模拟计算模型,通过台架试验验证,证明误差在3%以内。计算结果表明:柴油机在低负荷时,系统排气阻力与负荷近似呈线性关系;在高负荷时,二者近似呈二次曲线关系。计算给出柴油机全工况排气阻力MAP图,可用于标定DPF再生控制器。
郭猛超王宪成资新运任永乐
关键词:柴油机过滤体排气背压
柴油机微粒捕集器燃烧器再生试验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研究了全流式燃烧器从涡轮增压器出口处取气的空气供给方式。研究结果表明,新的供气方式可行,且未对发动机动力性带来不利影响;燃烧室具有一次风与二次风的结构,提高了点火可靠性及火焰燃烧稳定性,满足捕集器的再生要求。对捕集器再生时机判断和温度修正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含燃油添加剂的微粒捕集器再生效率在90%以上。
安相壁索建军姚广涛郭猛超罗涛
关键词:柴油机微粒捕集器燃烧器排气背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