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264005)

作品数:11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蔡绍洪岑超邓明森王姝壹刘文江更多>>
相关机构:贵州师范学院贵州财经大学贵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理学
  • 2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密度泛函
  • 3篇密度泛函理论
  • 3篇泛函
  • 3篇泛函理论
  • 2篇第一性原理
  • 2篇同位素效应
  • 2篇光谱
  • 2篇非平衡格林函...
  • 2篇分子
  • 1篇单链
  • 1篇低聚
  • 1篇低聚物
  • 1篇第一性原理计...
  • 1篇第一性原理研...
  • 1篇电导
  • 1篇电荷
  • 1篇电荷转移
  • 1篇电输运
  • 1篇电输运性质
  • 1篇电子结构

机构

  • 10篇贵州大学
  • 10篇贵州财经大学
  • 10篇贵州师范学院

作者

  • 10篇蔡绍洪
  • 3篇邓明森
  • 3篇岑超
  • 2篇许红斌
  • 2篇刘文江
  • 2篇王姝壹
  • 1篇李梅
  • 1篇吴宇
  • 1篇邓云峰
  • 1篇孙光宇
  • 1篇霍亚楠
  • 1篇刘文江
  • 1篇张诚

传媒

  • 6篇贵州师范学院...
  • 2篇物理学报
  • 1篇分子科学学报
  • 1篇原子与分子物...
  • 1篇Journa...

年份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嵌水二聚体富勒烯(H_2O)_2@C_(84)的基态性质与光谱特性被引量:2
2018年
采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以6-31G为基组研究了富勒烯D_(2d)(23)-C_(84)和内嵌水二聚体富勒烯(H_2O)_2@D_(2d)(23)-C_(84)的中性、阴离子及阳离子基态几何结构、稳定性、电荷分布、能量、电偶极矩、能隙、红外及拉曼光谱特性;用含时的TD-B3LYP方法研究了富勒烯C_(84)和内嵌水二聚体富勒烯(H_2O)_2@C_(84)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结果表明:水二聚体的加入导致了富勒烯分子的对称性降低、偶极矩增加,体系能隙减小,同时水二聚体的氢键键长减小.另外,水二聚体的加入改变了富勒烯分子的红外和拉曼光谱特征,如谐振频率的移动以及红外和拉曼峰的增强或减弱.研究结果显示水二聚体的加入致使富勒烯分子的最大激发波长发生红移,对其它激发波长的位置以及振子强度也产生影响,如光学活性(振子强度不为0)的激发态成为光学非活性(振子强度为0)的激发态或者光学非活性的激发态成为光学活性的激发态;同时研究发现C_(84)存在能量简并的激发态,而(H_2O)_2@C_(84)并没有能量简并的激发态;虽然水二聚体的加入影响富勒烯分子的激发特性,但计算结果显示C_(84)和(H_2O)_2@C_(84)经展宽后的紫外-可见光谱轮廓基本一致.该研究可以为将来的实验光谱测量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以为内嵌水二聚体富勒烯的合成和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杨月菊蔡绍洪蔡绍洪隆正文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光谱特性
Ti修饰石墨烯纳米带储氢能力的理论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吸附Ti原子的石墨烯纳米带(Ti@GNR)的电子结构及其在储氢方面的应用。计算结果表明:Ti原子的部分电子转移到石墨烯纳米带的π*电子态形成激化电场,由于激化电场的作用使得氢气和Ti@GNR之间的作用力增大;同时Ti原子的d态电子和氢气的σ电子形成杂化也使氢气的吸附能增大。进一步研究表明,Ti原子在GNR上不容易形成金属团簇。
张诚蔡绍洪邓云峰王姝壹许红斌
关键词:储氢能力电荷转移轨道杂化金属团簇
Au@ Graphene@ Au复合结构的光电性质研究
2015年
在密度泛函理论的基础上,采用了广义梯度近似的方法研究了Au@Graphene@Au复合纳米结构的光电性质。经过对Au@Graphene@Au的电子结构计算,发现由于Graphene与Au表面功函数的差异,在Graphene与Au纳米薄膜的界面处产生电荷聚集,从而形成增强的电场,使得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增强,光吸收系数得到明显改善。
岑超蔡绍洪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电子结构吸收光谱
苯乙炔低聚物分子间的耦合效应对双分子结电输运性质的影响
2015年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双分子结电输运性质,通过控制苯乙炔低聚物(ope)双分子结中分子间的距离探究分子间的耦合效应对电输运性质的影响。发现双分子结中的两个分子以并联的方式进行电荷输运,并且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加,分子间的π-π相互作用类型依次从面面堆积、偏移堆积到边面堆积变化,而分子间的耦合作用从直接耦合和电极作为中介的间接耦合并存转变到主要存在间接耦合,这个变化导致电导下降了约一个数量级。
李梅蔡绍洪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电输运性质苯乙炔
聚乙烯单链量子热输运的同位素效应被引量:2
2017年
高分子导热材料的有效调控受到了日益广泛的关注.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央插入延展(central insertion scheme,CIS)方法及非平衡格林函数(NEGF)理论,对包含432个原子、长18.533 nm的聚乙烯单链量子热输运的同位素效应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室温下长100 nm的纯12C聚乙烯单链的热导率理论上限高达314.1 W·m^(-1)·K^(-1);对于^(12)C聚乙烯单链,其他条件一定时,^(14)C掺杂引起的热导同位素效应比^(13)C更为显著;室温下纯^(12)C聚乙烯单链中^(14)C掺杂原子百分数为50%时同位素效应最显著,此时平均热导比未掺杂时下降了51%.这对探索聚乙烯材料热输运的同位素影响机理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吴宇蔡绍洪邓明森孙光宇刘文江岑超
关键词:同位素效应
缺陷和硫掺杂黑磷的第一性原理计算被引量:2
2016年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单层黑磷的缺陷和硫(S)掺杂体系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和磁性质。缺陷体系分别研究了去掉一个和两个磷(P)原子的结构,而硫掺杂体系分别研究了掺杂一个和两个S原子的结构。研究发现,P缺陷和S掺杂都不同程度地改变了黑磷的带隙;纯净黑磷是没有磁矩的,但是去掉一个P原子和掺杂一个S原子的体系却具有1μB的磁矩,其它体系并没有表现出磁性,这对黑磷磁性性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王晶儒岑超蔡绍洪
关键词:掺杂磁矩第一性原理
Acridizinium类离子化合物的合成、表征与光学性质研究
2016年
合成了一系列含N+正原子的蒽类acridizinium盐化合物。与常见的蒽类盐不同,acridizinium化合物的N+正原子处于两个苯环之间,N+正原子不与侧链连接,使得对称性更高。高分辨质谱(HRMS)和核磁氢谱(1H-NMR)用于对acridizinium化合物结构的表征和确认。此外,还对该类化合物进行了荧光发射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的研究,发现其具有较强的紫外吸收和荧光发射特性。通过比较法研究表明该类化合物的荧光量子产率最高可达Φ=0.61。
霍亚楠蔡绍洪
关键词:荧光紫外吸收量子产率
利用非弹性电子隧穿谱对偶氮苯光敏分子结结构的探测
2014年
偶氮苯光敏分子(AzB)暴露在可见光或者紫外光环境下容易发生顺式与反式之间的结构变化。基于密度泛函理论与格林函数方法,着重考察了AzB分子结在不同的力学环境下对导电能力的影响,发现大部分顺式结构的电导明显高于反式结构的电导。这与最近的一组实验结论是一致的。由于非弹性隧穿光谱(IETS)对结构的敏感性,利用IETS探测了不同结构的AzB分子结,发现它们的IETS峰出现的位置混杂在一起,因此无法利用IETS对这些偶氮苯分子结进行标记,这与同组实验结果并不一致。
王姝壹蔡绍洪许红斌
关键词:电导
聚噻吩单链量子热输运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聚噻吩块体通常被视为绝热材料,其热导率小于1W·m^(-1)·K^(-1).但近年发现对于室温下沿聚噻吩分子链方向排列的无定形聚噻吩纳米纤维,其热导率高于聚噻吩块体,可达4.4W·m^(-1)·K^(-1).为了相对准确地揭示纳米尺度聚噻吩单链热输运的微观特征,从量子力学出发,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的基础上,应用中间插入延展方法结合非平衡格林函数方法,对长度为25.107nm、包含448个原子的聚噻吩单链的量子热输运及其同位素效应进行了研究,并与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的结果进行了详细比较.结果表明:室温下32 nm长的纯聚噻吩单链热导率上限高达30.2 W·m^(-1)·K^(-1),与铅的热导率35 W·m^(-1).K^(-1)相近;相同掺杂比例(原子百分数)下C元素热导的同位素效应比S元素显著;室温下聚噻吩单链中^(12)C,^(13)C等比例随机掺杂时的同位素效应最为显著,此时聚噻吩单链的平均热导至少降低了30%;室温下纯聚噻吩单链的热导随C的相对原子质量增加近似呈反比例减小,随S的相对原子质量增加呈非线性单调增加.该研究对认识和调控聚噻吩这种新型功能材料的热输运特性具有积极的价值.
吴宇蔡绍洪蔡绍洪孙光宇邓明森
关键词:同位素效应非平衡格林函数
Hybridizing artificial bee colony with biogeography-based optimization for constrained mechanical design problems被引量:2
2015年
A novel hybrid algorithm named ABC-BBO, which integrates artificial bee colony(ABC) algorithm with biogeography-based optimization(BBO) algorithm, is proposed to solve constrained mechanical design problems. ABC-BBO combined the exploration of ABC algorithm with the exploitation of BBO algorithm effectively, and hence it can generate the promising candidate individuals. The proposed hybrid algorithm speeds up the convergence and improves the algorithm's performance. Several benchmark test functions and mechanical design problems are applied to verifying the effects of these improvements and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this proposed ABC-BBO is superior to or at least highly competitive with other population-based optimization approaches.
蔡绍洪龙文焦建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