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CZS037)

作品数:15 被引量:44H指数:5
相关作者:郭辉杨红运周游陈明辉张爱华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师范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军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历史地理
  • 4篇政治法律
  • 1篇军事

主题

  • 9篇抗战
  • 8篇纪念日
  • 5篇战时
  • 5篇抗战时期
  • 3篇民国
  • 3篇保甲
  • 3篇保甲制
  • 3篇保甲制度
  • 2篇彰显
  • 2篇民族
  • 2篇抗战胜利
  • 2篇话语
  • 2篇国民党
  • 2篇国民政府
  • 2篇国庆
  • 1篇动员
  • 1篇新中国
  • 1篇新中国成立
  • 1篇新中国成立以...
  • 1篇学生政治

机构

  • 9篇湖南师范大学
  • 3篇天津外国语大...
  • 1篇广西师范学院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武汉体育学院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9篇郭辉
  • 4篇杨红运
  • 1篇张爱华
  • 1篇周游
  • 1篇陈明辉

传媒

  • 1篇教学与研究
  • 1篇民国档案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中州学刊
  • 1篇史学月刊
  • 1篇学术研究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马克思主义研...
  • 1篇天府新论
  • 1篇中国社会经济...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海军工程大学...
  • 1篇武陵学刊
  • 1篇中国国家博物...
  • 1篇兰台世界

年份

  • 2篇2016
  • 4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家纪念日与抗战时期“革命”话语之建构被引量:6
2015年
抗日战争时期国家纪念日宣传着革命历史,革命人物或革命事件的回忆成为纪念文本的重要内容。同时,还弘扬着革命精神,将历史资源转化为现实政治需求的精神资源。并且在国家纪念日纪念话语中将抗日战争"革命化",将之当作"国民革命第二期"宣传和建构。正是通过抗战时期国家纪念日构建出革命话语,强化抗日战争的正当性和合法性,也凸显出革命理念和话语本身的延续性。
郭辉
关键词:抗战时期革命话语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国家纪念日的增设与民族主义的彰显被引量:4
2015年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从传统和现实出发增设国家纪念日,成为民族主义宣传的重要媒介和抗战动员的重要手段。国民政府通过在"九一八"事变纪念日、"七七"事变纪念日、孔子诞辰、民族扫墓节等新增的国家纪念日召开纪念大会,组织募捐、素食等社会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以及纪念话语的"国难"叙述,不仅有助于激发广大民众的爱国热情和民族主义情怀,而且有助于动员广大民众共赴国难,积极投入到抵抗外来侵略的各种活动之中。
郭辉
关键词: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民族主义
国家纪念日与抗战时期“革命”的多重表达及彰显被引量:1
2016年
革命是近现代中国非常重要的政治文化话语,影响着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将自身重要的政治文化传统革命理念融入到国家纪念日的制度设计中,并且在国家纪念日活动及话语中不断建构和彰显。国家纪念日话语将抗战这一当时最大的政治现实也革命化,提出抗战是"国民革命第二期"的说法。抗战革命化强化了抗战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国家纪念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抗战时期的思想政治文化。国家纪念日与革命理念激荡互动,革命理念影响着国家纪念日设置,国家纪念日的纪念与话语则彰显出革命理念。
郭辉
关键词:抗战时期
1930年代广西学生政治和军事训练述略
2014年
1930年代广西当局实行国民政治和军事训练,学生是其中训练的一个部分。军事训练方面不但实行严格、连续的训练,而且实行军事化管理;政治训练方面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意识形态灌输,引领学生思想发展。学生成为广西当局塑造的对象,也是政府社会治理的媒介和施行政务的工具。广西的学生训练达到了当局的目的,却忽视了学生应有的求知任务,影响了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素质的提高。
张爱华
关键词:军事训练
民国保甲制度研究范式述评被引量:1
2013年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学者们对于民国保甲制度的研究主要有三种范式:阶级分析范式,"内卷化"范式,"国家与精英合作"范式。由于所使用的研究范式的不同,学者们的论述存在较大分歧。就保甲推行后对国家和乡村的关系而言,这些论述又可分为严密控制论、不能控制论和有限控制论三种主张。梳理和评析民国保甲制度的研究范式,不仅是推进民国保甲制度研究的前提条件,也有助于理解民国乡村政治史的学术脉络。
杨红运
关键词:民国保甲制度研究范式
论改革开放以来抗战胜利纪念的社会功能被引量:9
2014年
改革开放后,抗战胜利纪念在传承国耻记忆、奋争记忆、和平记忆等历史记忆;进行政治动员,动员全国人民参与社会主义建设、投身改革开放事业、献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塑造国家形象,强调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抗日战争形成的伟大精神财富;协调各方关系,中国与世界、大陆与港澳台、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抗战胜利纪念的社会功能得以彰显。
郭辉
关键词:社会功能
20世纪30年代江苏农村经济的衰败被引量:1
2014年
20世纪30年代,由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华的商品倾销,水旱灾害的打击,土地分配不合理,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以及苛捐杂税的压力,引起了江苏农村经济的衰败。其主要表现是农作物收成暗淡,农村副业的衰落,农民离村人口增加,耕地大量荒芜,农村金融枯竭。农村经济的衰败加深了农村贫困化的趋势,加剧了农民与政府的隔膜,引起了剧烈的社会动荡,也促使江苏省政府加大了对农村经济的干预。
杨红运
关键词:农村经济
民国“儿童年”述略
2016年
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展一场以谋求儿童幸福为宗旨的儿童年运动。《申报》对此作详尽、持续的报道。全国儿童年实施委员会通过文字宣传、口头宣传等方式大力宣传儿童年,呼吁保护、救济儿童,提倡儿童幸福事业,并且举办各种儿童展览会等活动。这些举措获得不同程度的实施,推动社会各界开始关注儿童的各项幸福事业。
陈明辉张初泳
关键词:《申报》
孙中山、蒋介石与民国保甲制度的复兴被引量:4
2014年
民国保甲制度的复兴,既与孙中山地方自治思想的局限性有关,更与蒋介石对这种局限性的夸大和歪曲有关。孙中山关于地方自治的训政设计、认为中国民众"一盘散沙"以及重视传统社会乡村组织的作用,恰为蒋介石统制和训练民众、恢复保甲制度提供了解释的空间。然而,二者的地方自治思想有着本质差异。在理论基础方面,孙中山强调"主权在民",主张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而蒋介石更强调人民单方面应尽的义务;在实施主体上,孙中山强调以县为地方自治单位,体现中央与地方的分权,蒋介石则强调县以下基层乡村为自治单位,体现了国家对社会的控制;在推进方式上,孙中山主张用教育方式训练民众,逐步扩大民权,蒋介石更强调以军事化手段强化民众的服从意识;在借鉴中国古代传统时,孙中山主张融贯中西,探索适合中国实际的地方自治模式,而蒋介石借鉴中国古代保甲制度则是为了"剿共"的现实需要。
杨红运
关键词:孙中山蒋介石
战后抗战胜利纪念日述论被引量:9
2014年
国民党政府为纪念抗日战争的胜利而制定抗战胜利纪念日,顾名思义,是以此纪念抗战这一伟大的事业,纪念抗战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们,并以此作为政治宣传重要手段和途径。国民党政府在抗战胜利纪念日举行了各式各样的纪念仪式活动,象征性地表达出其政治意蕴,但作为社会舆论的媒介,对此纪念日的态度和观感则表现不一。国民党政府领导下的官媒比较认同官方的意识形态,从而进行带有官方和党派色彩的舆论宣传和政治鼓动,但也有一些媒介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现实感、较少偏颇的政治立场,能够对抗战胜利纪念日进行实事求是的评议。
郭辉
关键词:抗战胜利纪念日媒体舆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