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无)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邱焕星刘嘉伟王昉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篇学潮
  • 1篇郁达夫创作
  • 1篇元代
  • 1篇人文
  • 1篇人文主义
  • 1篇少数民族
  • 1篇师生
  • 1篇师生关系
  • 1篇士人
  • 1篇中师
  • 1篇中师生
  • 1篇主义
  • 1篇文学
  • 1篇民族
  • 1篇救赎
  • 1篇浪漫
  • 1篇浪漫主义
  • 1篇革命文学
  • 1篇反抗
  • 1篇否定论

机构

  • 2篇徐州师范大学
  • 2篇江苏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2篇邱焕星
  • 1篇王昉
  • 1篇刘嘉伟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民族教育研究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国民革命大潮中的“火老鸦”——鲁迅与厦大学潮重探被引量:3
2013年
1927年初的厦大学潮,并非是一个普通的校内学潮。由于鲁迅不断"鼓动空气",引发了青年学生思想的激进化,在接到中山大学的聘书之后,为了从厦大脱身,鲁迅有意利用学生对校政的不满,散布自己被迫离开的消息,引发了学生的"挽留运动",而国共两党适时跟进,再次掀起"改革厦大运动",最终以厦大实行党化教育而告终。鲁迅也由此获得了"火老鸦"的称号,成为革命党争相拉拢的"青年叛徒的领袖",但是鲁迅对青年和学潮的态度是复杂多面的,有扶持也有利用,有革命性也有破坏性,对其自身也是一种双刃剑效应,这种效应必须放在"国民革命"这个大背景下进行认识。
邱焕星
从浪漫主义反抗到人文主义救赎——也论郁达夫创作的精神转向被引量:2
2012年
郁达夫的创作可以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前期创作传达出坚决而明朗的浪漫主义精神指向。20年代末,郁达夫在选择浪漫主义式疏离的同时,其创作指向逐渐从浪漫主义悲情式的对历史的质疑与解构的向度,转入带有浓厚人文意味的文化救赎。这种文化救赎是郁达夫所倡导的其所谓新浪漫主义对浪漫主义弊端的补救,是对传统人文文化伦理维度的彰显。本文旨在通过对郁达夫作品的文本细读,以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厘清其创作精神转变的内在逻辑。
王昉
关键词:浪漫主义人文主义
元代多族士人圈中师生关系的新变被引量:2
2013年
元代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多族士人圈。士人圈中的师生关系发生了新变:少数民族士人作为师长,进行汉文化传播。本文对此现象进行了考察,发现在元代中央科考、地方官学、私人办学、民间游学等教育形式中,有大量的非汉族士人参与汉文化教育传承。少数民族士人以自身的民族性格,给予中华文化以有益补充,为元代文化的丰富与发展,精英教育的延续,大众教育的推广做出了重大贡献。
刘嘉伟
关键词:元代少数民族师生关系
鲁迅1927年的“国民革命文学”否定论被引量:3
2012年
鲁迅在1927年批判的并非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而是未分化状态的"国民革命文学"。清党之前的批判,鲁迅重在指出"文学"之于"革命"的无力,以及广州的"革命精神已经浮滑"。清党之后,鲁迅批判了以革命文学社和吴稚晖为代表的"革命文学"和"革命文学家",认为他们蜕变成了"革"人之"命"的杀人工具,从而彻底否定了"革命文学"和"国民革命"的合法性。总之,鲁迅1927年的"国民革命文学"否定论并非一般的"文学论",而是他评价国民革命状况以及自己在革命时代位置的"状况论"。
邱焕星
关键词:革命文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