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P2008chn0407)

作品数:8 被引量:157H指数:7
相关作者:孙言才史天陆沈爱宗姜玲杜德才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菌药
  • 8篇抗菌
  • 8篇抗菌药
  • 7篇药物
  • 7篇手术
  • 7篇围手术
  • 7篇围手术期
  • 7篇抗菌药物
  • 5篇外科
  • 5篇干预
  • 4篇切口手术
  • 3篇应用抗菌药物
  • 3篇预防用
  • 3篇预防用抗菌药
  • 3篇预防用抗菌药...
  • 2篇医师
  • 2篇预防性应用抗...
  • 2篇普外科
  • 2篇切口
  • 2篇外科医师

机构

  • 7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皖南医学院弋...
  • 1篇卫生部医院管...

作者

  • 7篇姜玲
  • 7篇沈爱宗
  • 7篇史天陆
  • 7篇孙言才
  • 5篇杜德才
  • 4篇张圣雨
  • 4篇刘琳琳
  • 1篇汪平君
  • 1篇陈宁
  • 1篇徐兵
  • 1篇栾家杰
  • 1篇周亮
  • 1篇赵鹏
  • 1篇黄强
  • 1篇周颖
  • 1篇颜青
  • 1篇郑迎东
  • 1篇徐文科
  • 1篇汪魏平
  • 1篇汪琳

传媒

  • 4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药物流行病学...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年份

  • 1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技术干预对广东省三甲医院的3种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研究技术干预对3种外科清洁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的影响。方法对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腹股沟疝手术病例用药情况做基线调查,并采取干预措施,对干预前后用药合理性进行对照。结果我国医院一类切口手术抗菌药不合理使用现象非常普遍,80%~90%的病例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原因是无适应症用药。实施干预措施后,各项合理用药指标有很大改善,进步明显。结论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使用率偏高、用药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实施干预措施后,各样本医院在有适应症用药的合理性方面进步很显著,提示技术干预有效。
陈宁颜青郑迎东周颖周亮
关键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清洁切口技术干预
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前后对比分析被引量:42
2009年
目的探讨干预前后医院甲状腺、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与干预措施实施的效果。方法选取实施干预前的2008年3月及干预后的2008年9月3种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进行干预前后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的对照研究。结果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下降,由干预前100.00%下降为干预后60.47%(P<0.05);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显著提高,由干预前0上升为干预后44.19%(P<0.05);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明显改善;平均药费由2433.05元下降为1732.22元(P<0.05),平均抗菌药物费用由988.17元下降为81.25元(P<0.05)。结论医院采取的干预措施有效、可行,可显著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降低抗菌药物费用,为医院设计单病种临床路径及降低单病种费用提供依据。
姜玲沈爱宗史天陆孙言才刘琳琳杜德才张圣雨
关键词:抗菌药物干预
5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疑似切口感染的分析被引量:8
2009年
姜玲史天陆孙言才沈爱宗杜德才张圣雨刘琳琳
关键词:围手术期医护
我院三种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三种清洁手术(分别为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08年3月份78例三种清洁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78例患者中,抗菌药物预...
栾家杰汪魏平徐文科汪琳汪平君
关键词:围手术期清洁手术抗菌药物
文献传递
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管理被引量:46
2010年
目的为规范医院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探索合理干预管理措施。方法选取普外科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3种Ⅰ类切口手术病例,对其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实施3个阶段连续性综合干预,并对干预前后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进行评价分析,以考查干预管理效果。结果通过3个阶段连续性干预管理,抗菌药物应用率由干预前100.00%分别下降为干预后3个阶段的60.47%、46.30%、33.33%;用药频次由干预前1.65次/例分别下降为干预后3个阶段的0.85、0.67、0.39次/例;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率明显提高,分别由干预前0上升为干预后3个阶段的44.19%、69.44%、79.31%;干预后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表现形式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平均抗菌药物费用由干预前988.17元分别下降为干预后81.25、118.50、115.15元。结论医院制定的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实施细则及采取的综合干预管理措施有效、可行,为医院拓展其他Ⅰ类切口手术以及外科Ⅱ、Ⅲ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合理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管理探索了有益的管理经验。
姜玲史天陆沈爱宗孙言才杜德才黄强徐兵
关键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干预管理
某三甲医院外科医师抗菌药认知调查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调查某三甲医院外科医师对抗菌药的认知情况。方法:整群抽取普外科和儿外科32位医师进行现场问卷调查,SPSS 15.0统计分析。结果:该院外科医师对抗菌药知识掌握自我评价较好,但结果显示对一般知识掌握尚可,专业知识认知较差。结论:应继续加强外科医师抗菌药知识培训,尤其应重视专业知识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抗菌药合理应用水平。
杜德才沈爱宗孙言才史天陆张圣雨刘琳琳姜玲
关键词:抗菌药外科医师问卷调查
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效果研究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为规范某三级甲等医院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与管理,探索合理干预途径。方法:整群选取普外科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等3种Ⅰ类切口手术2007年9-10月的出院病例为干预前组,2008年9-10月的出院病例为干预后组,对干预前后组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进行干预对照研究。结果:抗菌药物应用率由干预前组100%下降为干预后组72.41%(P<0.05)。用药频次由干预前组1.43次/例下降为干预后组0.89次/例。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下降明显,由干预前组100%下降为干预后组64.04%(P<0.05)。干预后组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表现形式均有一定程度改善。平均抗菌药物费用由干预前组580.63元下降为干预后组263.24元(P<0.05)。结论:制订的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姜玲史天陆沈爱宗孙言才侯守琴
关键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干预
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对照研究被引量:31
2010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选取两所三级甲等医院2008年3、9月份同期出院的3种Ⅰ类切口手术病历330例进行干预对照研究,干预组以3月份病历为调研基线,其后采用监测-培训-计划(MTP)模式实施干预;非干预组也以3月份病历为调研基线,但其后未用MTP模式进行干预。结果在干预组中,干预前后比较,抗菌药物应用率由100.00%下降到60.47%(P<0.05);用药品种前3位由头孢硫脒、青霉素、呋布西林更换为林可霉素、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平均住院天数由9.45d下降到8.93d;平均药费由2433.05元下降到1732.22元(P<0.05);平均抗菌药物费用由988.17元下降到81.25元(P<0.05);在非干预组中,干预前抗菌药物应用率为100.00%,干预后仍为98.86%(P>0.05);用药品种前3位由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头孢哌酮变化为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异帕米星;干预前平均住院天数为11.61d、干预后为13.02d;干预前平均药费为2860.87元,干预后为2636.89元(P>0.05);干预前平均抗菌药物费用为1067.43元,干预后为1220.17元(P>0.05)。结论干预组采用的MTP模式的干预方法可行、有效,能显著降低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应用率,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率,降低药物费用,其对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经济的应用抗菌药物具有良好效果。
孙言才史天陆姜玲沈爱宗赵鹏
关键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干预对照研究
普外科医师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认知行为干预效果评价被引量:18
2010年
目的为不断提高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知识水平探索有效干预路径。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 ,对医院普外科医师的抗菌药物认知状况进行调查与干预。结果医师用通用名开具药品的比例由干预前57.7%上升为干预后94.0%(P<0.05);医师对手术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30.0%的由干预前4人增加为干预后10人,使用比例30.0%~50.0%由干预前6人增加为干预后14人;用药天数选择<3d的医师明显增多,由干预前12.5%上升为干预后40.6%(P<0.05);干预前后医师选择抗菌药物所考虑的前3位因素均为疗效、感染病原菌、安全性,但干预后有更多医师开始关注细菌耐药状况,由干预前3人增加到干预后12人;干预前后医师对抗菌药物知识掌握主观自我评价均较好;通过定量评价医师专业知识认知情况,干预前人均得分仅为(3.91±1.12)分,干预后上升为(6.06±1.27)分,有所改善(P<0.05)。结论干预后医师抗菌药物认知水平虽有所提高,但总体变化幅度不大,仍有待进一步加强综合管理、交流和培训。
史天陆姜玲沈爱宗孙言才杜德才张圣雨刘琳琳
关键词:外科医师抗菌药物干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