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AZD093)

作品数:13 被引量:129H指数:7
相关作者:陆军朱桃杏汪泽波周文通孙铁山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青年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经济管理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铁路
  • 3篇旅游
  • 3篇高速铁路
  • 3篇高铁
  • 2篇数据包络
  • 2篇数据包络分析
  • 2篇双重差分
  • 2篇双重差分模型
  • 2篇能源
  • 2篇能源消费
  • 2篇资本
  • 2篇旅游经济
  • 2篇轨道交通
  • 2篇包络分析
  • 1篇地级
  • 1篇地级市
  • 1篇地面交通
  • 1篇地区城镇化
  • 1篇地图
  • 1篇动态冲击效应

机构

  • 13篇北京大学
  • 3篇石家庄铁道大...
  • 1篇石河子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9篇陆军
  • 4篇朱桃杏
  • 2篇孙铁山
  • 2篇汪泽波
  • 2篇周文通
  • 1篇宋吉涛
  • 1篇赵雪冉
  • 1篇梁宇生
  • 1篇朱正国
  • 1篇张骥
  • 1篇徐杰
  • 1篇王志文

传媒

  • 2篇铁道运输与经...
  • 2篇商业经济研究
  • 1篇首都经济贸易...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地理学报
  • 1篇经济与管理研...
  • 1篇科技进步与对...
  • 1篇价格月刊
  • 1篇人口与发展
  • 1篇城市与环境研...

年份

  • 2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京津冀地区城镇化对能源消费的动态冲击效应——基于SVAR模型的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选取京津冀地区1985-2012年能源消费和人口城镇化率数据,利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方法,对三地城镇化进程中城镇化率与能源消费需求之间动态波动效应作实证分析。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显示,京津冀三地能源消费对城镇化率冲击的响应存在巨大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北京是正向的响应,天津为负向的响应,短期变化剧烈,中长期趋于稳定,河北表现为滞后3期后"先负后正"的周期作用。方差分解显示,京津冀三地城镇化率对能源消费增长的贡献作用有限,能源消费增长效应主要来源于其本身。从长期看,北京的城镇化发展对能源消费增长作用强于天津和河北。三地在加快城镇化建设、推动区域协同发展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制定适合本地区的低碳发展政策。北京、天津城镇化已经发展到比较高的阶段,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需要注重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河北需要加速推进城镇化发展步伐,转变发展理念,减少煤炭的消费,提升城镇化建设的质量。
汪泽波
关键词:京津冀城镇化能源消费SVAR
社会企业的财税支持政策:国际经验及启示被引量:9
2016年
作为将经济资源转移至社会公益目标与公共服务领域的主体,社会企业对救助困难群体、缓解失业矛盾、实现社会公平、改善社会福利、加快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依据英国和美国社会企业的发展经验,特别是借鉴英、美两国为社会企业提供财税政策支持的有益经验基础上,研究提出,社会资本是孕育和发展社会企业的重要基础和先决条件;在社会企业初创时期,必须依靠不断的体制机制创新和技术工具创新,持续转化产生负面效应的社会结构;现阶段,加快完善法律制度框架和制定有力的财税支持政策是推动中国社会企业健康发展的两大核心任务。
陆军李佳巍
关键词:社会资本社会企业财税支持政策
基于二维时空地图的中国高铁经济区格局模拟被引量:46
2013年
选取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和重庆5个点作为高铁经济区的基准点,以国家铁路和高速公路规划为基础数据库,根据二维扭曲时空地图的制作原理,运用GIS软件和Visual Studio 2008程序编辑平台,制定基于高铁的"中国多中心地图",模拟各高铁经济区内城市通达基准点的时间。分析发现:①高铁建成后,全国5大高铁经济区节省的时间约占原通达时间的34%,不同节点节省时间的差异较大。其中2h经济圈范围内,高铁沿线城市的通达时间节约比例高达50%;2h经济圈以外该比例则集中在30%~40%之间;距离基准点越远,高铁对时间成本节约的价值相对越低。②高铁建成后,全国总体上空间极化现象显著,板块化特征显现,而线性特征明显弱化。如,京津冀和济南都市圈形成一体化区域,以沈阳都市圈为中心形成东北城镇密集区,以武汉都市圈为中心容纳中原城市群和皖江城市群部分地区的长江中游城镇密集区,长三角城市群扩展到了海西经济区,泛珠三角城市群涵盖了北部湾经济区。北京—哈尔滨、西安—乌鲁木齐和重庆—贵阳—南宁成为中国3大重要的线性城镇走廊。③各高铁经济区空间组织模式的分异特征显著。上海和广州高铁经济区可归纳为向心式模式,武汉和北京高铁经济区为圈层式结构,而重庆高铁经济区则属于典型的空心式模式。
陆军宋吉涛梁宇生徐杰
公共服务设施对北京市城区租赁住宅租金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基于北京市城六区住宅租金数据、住宅以及周边五类公共产品(医院、公园、商场、电影院、博物馆)的地理信息数据、公共产品属性数据,得到各类公共产品供给指数空间分布情况以及住宅租金空间自相关特征,并利用Hedonic特征定价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公共服务设施空间供给对住宅租金的影响。结果表明:住宅租金在空间上呈同心环状分布,南北城差异显著;空间计量分析显示,北城平均租金高于南城,三环内高于三环外,四环外低于四环内,三四环之间租金分布无集聚特征;医院对租金有负向影响,电影院和博物馆对租金有正向影响。
陆军王志文张骥
关键词:公共产品特征价格模型空间计量分析
高铁对区域科技创新协调的作用机制与效率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基于高铁的基本特性,总结了高速铁路对区域科技创新过程的作用机制;基于"投入-产出"理论,构建了高铁作用力强度和密度指标,结合区域科技创新指标因子分析法,形成了DEA分析的投入和产出因子,对2012年高铁作用下中国省域科技创新效率作出了判断。研究表明,高铁既是区域科技创新的重要投入,也是区域科技创新的重要产出。因此,在高铁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结合区域科技发展需要进行合理规划,并根据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结果,进行高铁设施和服务的配套升级。
朱桃杏陆军
关键词:高速铁路区域科技创新数据包络分析
基于脉冲响应函数的我国铁路交通与旅游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3
2015年
依据1996—2013年我国铁路发展特征指标和旅游总收入指标数据,利用协整理论,采用脉冲响应函数自向量回归模型和方差分解法对铁路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论显示,旅游总收入和铁路建设投资、铁路营业里程、列车旅行速度具有长期稳定均衡的关系。脉冲响应结果表明,铁路建设投资的增长并不能持续推动旅游业收入的增长,旅游总收入的增长对铁路营业里程增长率冲击的响应一直保持幅度较小的正响应。方差分解结果表明,旅游业发展的动力首先是源于自身的内在爆发力,其次是列车旅行速度、铁路营业里程和铁路建设投资的冲击。
朱桃杏陆军朱正国
关键词:铁路脉冲响应向量自回归方差分解
人力资本对我国东中部地级市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探析被引量:1
2015年
本文研究了我国东中部地区地级市间的技术溢出现象。首先利用Malmquist指数计算得到全要素生产率(TFP)水平及增长率;然后,利用空间自相关Moran指数及Moran散点图分析,发现TFP水平及增长率在空间上都表现出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最后,回归发现: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幅度不仅受到该地区教育水平的影响,还与该地区与技术领先地区的差异相关,也与周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呈正相关,表明地级市间存在显著的技术溢出效应。
赵雪冉李政隆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
高速铁路对城市旅游发展的经济效应研究--以武广高铁为例被引量:13
2016年
高速铁路是交通运输技术进步的产物,具有多重属性,如线路和站点设置、车次安排等。不同的自然和社会属性通过自然环境和区位特征等因素对区域旅游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作者以武广高铁为例,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高速铁路多重属性的旅游效应和开通运营特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高铁开通与否""是否是高铁站点""至高铁站点距离"等因素与区域旅游收入增长呈现明显的正相关;高速铁路的相关属性互相制约,共同推动区域旅游的发展;除了以高速铁路为代表的交通设施支撑外,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住宿等配套要素对区域旅游业发展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朱桃杏陆军
关键词:高速铁路城市旅游经济效应双重差分模型
北京就业人口增长与轨道交通动态影响:基于DSP模型的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城市微观经济主体基于理性预期,可能对轨道交通网络扩张迅速做出反应;由于微观"刚性"的存在,微观主体的调整也可能是滞后的。以地面交通设施为参照,基于LISA分析和动态空间面板(DSP)模型,探讨轨道交通设施对北京不同行业就业人口增长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1)对教育、卫生及金融业就业人口而言,轨道交通建设的促进作用是立竿见影的,而地面交通设施影响不显著。(2)对制造业和居民服务业就业人口而言,轨道交通影响不显著,地面交通的促进作用一部分是即时的,一部分是持续的。(3)对零售业就业和总就业来说,轨道交通和地面交通的动态影响,介于上述两种情况之间。
周文通孙铁山陆军
关键词:就业人口轨道交通地面交通
发展轨道交通能否促进北京产业扩散?被引量:4
2016年
本文基于三次经济普查和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数据,利用空间双重差分(SDID)模型,探讨发展轨道交通能否促进北京产业扩散。研究表明:(1)面对轨道交通网络扩张,服务业倾向于集聚在北京城市中心;制造业更依赖地面交通,轨道交通对其产业分布影响不显著。(2)就服务业细分行业而言,随着轨道交通网络扩张,生活服务业扩散到北京郊区;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集聚到中心区;公共服务业对轨道交通发展不敏感。(3)就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而言,金融业倾向于向市中心进一步集聚;交通运输业随轨道交通发展向郊区扩散;其他细分行业情况介于两者之间。
周文通陆军孙铁山
关键词:轨道交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