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5JJDZH263)

作品数:9 被引量:24H指数:3
相关作者:刘士林李正爱丁瑶曹茶香伍波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文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艺术

主题

  • 5篇都市
  • 4篇文化
  • 2篇都市风情
  • 2篇社会
  • 2篇诗性
  • 2篇诗性文化
  • 2篇文化传统
  • 2篇风情
  • 1篇都市化
  • 1篇都市经济
  • 1篇都市文化
  • 1篇艺术
  • 1篇艺术文明
  • 1篇政治家
  • 1篇中国文化
  • 1篇社会生活
  • 1篇神气
  • 1篇审美
  • 1篇审美文化
  • 1篇审美意识

机构

  • 9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作者

  • 4篇刘士林
  • 1篇朱逸宁
  • 1篇李正爱
  • 1篇曹茶香
  • 1篇伍波
  • 1篇丁瑶

传媒

  • 5篇洛阳师范学院...
  • 1篇浙江学刊
  • 1篇江淮论坛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西北师大学报...

年份

  • 1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江南审美文化的现代性价值被引量:6
2007年
江南城市社会是中国古典审美文化的基础与背景,本组笔谈以“细读”的方式揭示了江南城市生活中特有的审美文化理论、结构与功能。刘士林认为,江南诗性文化是中国人文精神的最高代表。在这个严重物化、欲望化的消费时代中,如何守护与开掘这一沉潜的诗性人文资源,如何依据它提供的原理创造出一种诗化新文明,就是我们研究江南传统文化与生活方式的根本目的。朱逸宁认为,南唐文人在江南都市文艺精神的传承中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冯延巳有着不同于北方文人伦理精神的一种气质;李和李煜更为明显地体现出江南的诗性审美精神。曹茶香认为,以汴京为代表的都城民俗和以苏州、杭州为代表的江南城市的商埠风俗:汴京———兼容、平民化,苏杭———奢华、诗意化,在柳词中各得其所,相得益彰。伍波认为,李渔《十二楼》以“凡尘味十足”的文人眼光看待明末清初的江南社会,反映了重道义、趋私利、逐情欲的多元并存的江南市井文化精神。丁瑶认为:富春江畔所形成的这两种不同经济形态和社会生活,折射出的是人们的不同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是典型的中国乡土生活与城市消费对立。在小康社会的建设中,如何提高当代人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一个现实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讲,古典江南城市生活理念及其审美实践方式,是一笔极为珍贵的传统人文精神资源。
刘士林
关键词:诗性文化
南唐词人与江南都市文化的审美气质
2007年
江南城市社会是中国古典审美文化的基础与背景,本组笔谈以"细读"的方式揭示了江南城市生活中特有的审美文化理论、结构与功能。刘士林认为,江南诗性文化是中国人文精神的最高代表。在这个严重物化、欲望化的消费时代中,如何守护与开掘这一沉潜的诗性人文资源,如何依据它提供的原理创造出一种诗化新文明,就是我们研究江南传统文化与生活方式的根本目的。朱逸宁认为,南唐文人在江南都市文艺精神的传承中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冯延巳有着不同于北方文人伦理精神的一种气质;李和李煜更为明显地体现出江南的诗性审美精神。曹茶香认为,以汴京为代表的都城民俗和以苏州、杭州为代表的江南城市的商埠风俗:汴京---兼容、平民化,苏杭---奢华、诗意化,在柳词中各得其所,相得益彰。伍波认为,李渔《十二楼》以"凡尘味十足"的文人眼光看待明末清初的江南社会,反映了重道义、趋私利、逐情欲的多元并存的江南市井文化精神。丁瑶认为:富春江畔所形成的这两种不同经济形态和社会生活,折射出的是人们的不同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是典型的中国乡土生活与城市消费对立。在小康社会的建设中,如何提高当代人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一个现实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讲,古典江南城市生活理念及其审美实践方式,是一笔极为珍贵的传统人文精神资源。
朱逸宁
关键词:审美意识精神气质都市文化政治家伦理
“柳词”与北宋南北都市风情被引量:1
2007年
江南城市社会是中国古典审美文化的基础与背景,本组笔谈以"细读"的方式揭示了江南城市生活中特有的审美文化理论、结构与功能。刘士林认为,江南诗性文化是中国人文精神的最高代表。在这个严重物化、欲望化的消费时代中,如何守护与开掘这一沉潜的诗性人文资源,如何依据它提供的原理创造出一种诗化新文明,就是我们研究江南传统文化与生活方式的根本目的。朱逸宁认为,南唐文人在江南都市文艺精神的传承中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冯延巳有着不同于北方文人伦理精神的一种气质;李和李煜更为明显地体现出江南的诗性审美精神。曹茶香认为,以汴京为代表的都城民俗和以苏州、杭州为代表的江南城市的商埠风俗:汴京---兼容、平民化,苏杭---奢华、诗意化,在柳词中各得其所,相得益彰。伍波认为,李渔《十二楼》以"凡尘味十足"的文人眼光看待明末清初的江南社会,反映了重道义、趋私利、逐情欲的多元并存的江南市井文化精神。丁瑶认为:富春江畔所形成的这两种不同经济形态和社会生活,折射出的是人们的不同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是典型的中国乡土生活与城市消费对立。在小康社会的建设中,如何提高当代人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一个现实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讲,古典江南城市生活理念及其审美实践方式,是一笔极为珍贵的传统人文精神资源。
曹茶香
关键词:北宋风情都市民意
《十二楼》中的江南都市风情
2007年
江南城市社会是中国古典审美文化的基础与背景,本组笔谈以"细读"的方式揭示了江南城市生活中特有的审美文化理论、结构与功能。刘士林认为,江南诗性文化是中国人文精神的最高代表。在这个严重物化、欲望化的消费时代中,如何守护与开掘这一沉潜的诗性人文资源,如何依据它提供的原理创造出一种诗化新文明,就是我们研究江南传统文化与生活方式的根本目的。朱逸宁认为,南唐文人在江南都市文艺精神的传承中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冯延巳有着不同于北方文人伦理精神的一种气质;李和李煜更为明显地体现出江南的诗性审美精神。曹茶香认为,以汴京为代表的都城民俗和以苏州、杭州为代表的江南城市的商埠风俗:汴京---兼容、平民化,苏杭---奢华、诗意化,在柳词中各得其所,相得益彰。伍波认为,李渔《十二楼》以"凡尘味十足"的文人眼光看待明末清初的江南社会,反映了重道义、趋私利、逐情欲的多元并存的江南市井文化精神。丁瑶认为:富春江畔所形成的这两种不同经济形态和社会生活,折射出的是人们的不同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是典型的中国乡土生活与城市消费对立。在小康社会的建设中,如何提高当代人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一个现实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讲,古典江南城市生活理念及其审美实践方式,是一笔极为珍贵的传统人文精神资源。
伍波
关键词:风情都市明末清初文化精神
富春江畔的经济形态和社会生活被引量:1
2007年
江南城市社会是中国古典审美文化的基础与背景,本组笔谈以"细读"的方式揭示了江南城市生活中特有的审美文化理论、结构与功能。刘士林认为,江南诗性文化是中国人文精神的最高代表。在这个严重物化、欲望化的消费时代中,如何守护与开掘这一沉潜的诗性人文资源,如何依据它提供的原理创造出一种诗化新文明,就是我们研究江南传统文化与生活方式的根本目的。朱逸宁认为,南唐文人在江南都市文艺精神的传承中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冯延巳有着不同于北方文人伦理精神的一种气质;李和李煜更为明显地体现出江南的诗性审美精神。曹茶香认为,以汴京为代表的都城民俗和以苏州、杭州为代表的江南城市的商埠风俗:汴京---兼容、平民化,苏杭---奢华、诗意化,在柳词中各得其所,相得益彰。伍波认为,李渔《十二楼》以"凡尘味十足"的文人眼光看待明末清初的江南社会,反映了重道义、趋私利、逐情欲的多元并存的江南市井文化精神。丁瑶认为:富春江畔所形成的这两种不同经济形态和社会生活,折射出的是人们的不同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是典型的中国乡土生活与城市消费对立。在小康社会的建设中,如何提高当代人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一个现实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讲,古典江南城市生活理念及其审美实践方式,是一笔极为珍贵的传统人文精神资源。
丁瑶
关键词:社会生活
小引:在江南城市发现诗性文化
2006年
刘士林
关键词:诗性文化城市中国文化文化研究
古代江南都市经济与艺术文明被引量:3
2007年
从魏晋两宋开始,经历了几千年发展的江南都市,它在发展模式上发生了彻底转变,向新的经济型城市迈进,其结果是在江南出现了许多繁荣的大都市。在这积聚了巨大社会财富的江南都市中,都市艺术文明也随之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江南都市与艺术文明的关系上,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江南都市的高度发达,为艺术文明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各种社会条件;另一方面都市艺术的发展,促进了城市人文精神的提高,极大地改造了城市人的精神结构,进一步促进了江南都市的发展。
李正爱
关键词:都市经济
江南都市文化的“文化理论”与“解释框架”被引量:7
2006年
刘士林
关键词:文化理论文化传统
社会的都市化与农耕文化传统的夕阳西下被引量:9
2008年
都市化进程对农村与农业地区的影响,不仅直接表现在人口变化、经济转型、空间重建等"硬件"上,也渗透在乡土社会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与精神生产等"软实力"方面。在200多年的城市化进程中,城乡之间的对立与斗争一直是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主要矛盾。都市化进程作为城市化进程的升级版本与当代形态,其对农村生活方式与文化传统的影响,无疑要比一般的城市化进程剧烈与深刻得多。在都市化进程中,广大的农业地区与农民在文化生活上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二:一是由于传统文化、良风美俗与价值系统的全面崩溃,使人们在实际生活上完全丧失了必要的判断力与清醒的现实意识;二是由于个体的现代文化机能未能及时、充分发育,以及由于实际占有社会与文化资源的有限等原因,广大农民与农村地区更容易吸收都市文化中没落、腐朽的东西。
刘士林
关键词:都市化农业文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