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1212RJYA008)

作品数:4 被引量:24H指数:3
相关作者:王永刚马建忠王晓力杨光瑞冷非凡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理工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分子
  • 1篇蛋白
  • 1篇毒理
  • 1篇毒理学
  • 1篇毒理学研究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光谱
  • 1篇荧光光谱法
  • 1篇原核
  • 1篇原核表达
  • 1篇原核细胞
  • 1篇质谱
  • 1篇食品
  • 1篇食品安全
  • 1篇食品安全性
  • 1篇拟南芥
  • 1篇牛血清白蛋白
  • 1篇相互作用
  • 1篇克隆
  • 1篇扩增

机构

  • 4篇兰州理工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4篇王永刚
  • 3篇马建忠
  • 2篇王晓力
  • 1篇马燕林
  • 1篇刘晓风
  • 1篇马雪青
  • 1篇秦可为
  • 1篇陶鹏飞
  • 1篇冷非凡
  • 1篇刘琳
  • 1篇杨光瑞

传媒

  • 1篇中国食品工业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植物生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罂粟籽油毒理学研究与安全性评价被引量:7
2014年
依据GB 15193—1994《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对罂粟籽油进行急性毒性试验、3项遗传毒性试验和30 d饲养试验,评价了罂粟籽油的食品安全性毒理。结果表明,罂粟籽油对2种性别的SPF级昆明种小鼠经口急性毒性试验,累计3次灌胃总量为52.8 g/kg bw,连续观察2周,动物未发现明显中毒症状和死亡,按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判定,该受试物属无毒级。3项遗传毒性试验(Ames、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30 d喂养试验结果表明该受试物3.5、7.0和14.0 g/kg bw剂量对wistar大鼠连续灌胃30 d,未见明显的中毒症状和死亡。受试物各剂量组大鼠体重、食物利用率、血液学、生化学、脏器质量和脏/体比值以及病理组织多样指标无明显影响,统计学分析检验P>0.05。未发现该受试物有明显的毒性作用。罂粟籽油既无毒也无任何副作用,可进一步开展其保健功能研究。
刘晓风刘琳王晓力王永刚
关键词:食品安全性毒理学
DNA Marker的实验室制备
2013年
本实验采用PCR方法,设计了不同的引物对,以pPIC9k质粒为模板,分别扩增出大小为2.0kb、1.5kb、1.0kb、750bp、500bp、250bp的DNA片段,经混合后所制备的DNA Marker条带较为清晰,分布均匀,可用于标志DNA大小。
秦可为马建忠王永刚陶鹏飞
关键词:PCR扩增
拟南芥abi5基因的分子克隆及其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和纯化被引量:4
2014年
拟南芥abi5基因编码了一个碱性亮氨酸拉链类转录因子,它在ABA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着关键调控作用。本文以拟南芥为材料,通过RT-PCR扩增、克隆了包含abi5基因编码区的片段。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的基因与NCBI数据库收录的abi5基因(GenBank登录号NM_129185.3)有99.0%的一致性;氨基酸序列存在4个残基差异。所克隆的abi5基因被进一步亚克隆至pET-32a表达载体。序列测定核实构建正确的重组质粒(pET32a-ABI5)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 Star(DE3)中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Ni-NTA亲和层析柱分离纯化、SDS-PAGE分析和质谱鉴定。结果表明,重组abi5基因在大肠杆菌表达的较适宜条件为: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终浓度为0.3 mmol?L-1、30℃下诱导4 h,可达到细菌裂解液上清蛋白的29.1%。经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后的ABI5融合蛋白在SDS-PAGE电泳分析时呈现一条蛋白带。该条带经串联质谱分析证明为重组ABI5融合蛋白。
马燕林马建忠王永刚
关键词:拟南芥分子克隆原核表达纯化质谱
荧光光谱法和分子模拟技术研究考马斯亮蓝G-250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被引量:13
2017年
采用多种光谱技术结合圆二色谱技术研究了考马斯亮蓝G-250(CBBG-250)相互作用于牛血清白蛋白(BSA),探究了两者之间的作用机理。荧光光谱结果表明BSA与CBBG-250结合形式是静态猝灭,随CBBG-250浓度增加,其形成常数随温度逐渐减小,结合比为1∶1,根据Stern-Volmer曲线计算焓变值(ΔH)和熵变值(ΔS)分别为-4.38kJ·mol^(-1)和-6.16J·mol^(-1)·K^(-1),均小于零,证明该过程是一个自发过程。傅里叶红外光谱测定结果表明CBBG-250的加入引起BSA结构的变化,随着CBBG-250溶液浓度的增加,BSA中色氨酸微环境极性被改变,在1 600~1 700cm^(-1)(酰胺带Ⅰ)和1 600~1 500cm^(-1)(酰胺带Ⅱ)处的特征吸收带蓝移。其中1 650cm^(-1)移动至1 710cm^(-1),1 544cm^(-1)移动到1 573cm^(-1),显示BSAα-螺旋(1 650~1 658cm^(-1))和β-折叠(1 620~1 640cm^(-1),1 675cm^(-1))结构发生变化,且α-螺旋含量比结合前有所降低。圆二色谱分析结果表明,两者间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的作用力使得BSA二级结构发生变化,α-螺旋含量由42.15%下降至1.27%,该结果进一步被分子建模对接技术证明。
王永刚杨光瑞马雪青冷非凡马建忠王晓力
关键词:光谱法分子模拟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