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RT1148)

作品数:33 被引量:104H指数:6
相关作者:黄维黄艳琴刘兴奋姜鸿基范曲立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子电信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6篇理学
  • 6篇电子电信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共轭
  • 6篇纳米
  • 6篇光电
  • 5篇荧光
  • 5篇共轭聚合物
  • 5篇发光
  • 4篇荧光共振能量...
  • 4篇量子
  • 4篇量子点
  • 4篇共振能
  • 4篇核酸
  • 4篇传感
  • 3篇电容
  • 3篇电容器
  • 3篇电致发光
  • 3篇生物传感
  • 3篇自组装
  • 3篇晶体管
  • 3篇蓝光
  • 3篇二极管

机构

  • 32篇南京邮电大学
  • 9篇南京工业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内蒙古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江南大学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盐城工学院
  • 1篇上海科技管理...
  • 1篇深圳市华星光...

作者

  • 17篇黄维
  • 8篇黄艳琴
  • 7篇刘兴奋
  • 7篇姜鸿基
  • 6篇范曲立
  • 5篇冯晓苗
  • 4篇汪联辉
  • 4篇赖文勇
  • 3篇苏邵
  • 3篇张金龙
  • 3篇毛炳雪
  • 3篇宋春元
  • 2篇石乃恩
  • 2篇蔡小慧
  • 2篇任厚基
  • 2篇曹国益
  • 2篇曾文进
  • 2篇石琳
  • 2篇解令海
  • 1篇王建

传媒

  • 5篇无机化学学报
  • 5篇化学进展
  • 4篇化学学报
  • 3篇高分子学报
  • 3篇物理化学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中国科学:化...
  • 1篇分析化学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化学通报
  • 1篇物理学报
  • 1篇有机化学
  • 1篇应用化学
  • 1篇南京邮电大学...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5篇2016
  • 10篇2015
  • 5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柔性链在调控有机半导体光电性能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5年
过去一段时间里,用于光电器件的可溶液加工有机半导体材料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寻找新的共轭骨架一直是改善器件性能的研究重点.相比之下,通常认为只有增溶作用的柔性链的发展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希望通过总结近年来有关柔性链在调控有机半导体光电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柔性链的类型、长度、密度、取向以及节点等对材料光电性能的影响作用及规律,以期深刻理解柔性链在调控有机半导体光电性能中的作用,为进一步优化高性能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分子结构设计提供参考和指导.
桑明曹四振赖文勇黄维
关键词:有机半导体构效关系
有机发光晶体管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有机发光晶体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transistors,OLETs)是一类新型的有机光电子器件,它们集成了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rganic field-effect transistors,OFETs)的开关功能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OLEDs)的发光功能,在光通讯领域、平板显示、固体照明以及激光领域展现出潜在的应用前景,同时也为研究有机半导体中的载流子注入、传输、复合等物理过程提供了一个优秀的测试系统.在介绍OLETs基本器件结构的基础上,重点总结了OLETs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OLETs的应用和前景.
卞伟李雯张宁仪明东解令海黄维
关键词:晶体管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半导体
基于阳离子型共轭聚合物和核酸适配体的高灵敏铅离子快速检测方法被引量:5
2016年
建立了基于主链含芴的阳离子型对芳撑乙炔衍生物(poly{[9,9-bis(6'-(N,N,N-diethylmethyl ammonium)hexyl)-2,7-fluorenyleneethynylene]-alt-co-[2,5-bis(3'-(N,N,N-diethylmethylammonium)-1'-oxapropyl)-1,4-phenylene]tetraiodide},PFEP)和核酸适配体快速检测Pb^(2+)的新方法。使用选择性更高的核酸适配体序列,有效降低了Hg^(2+)对Pb^(2+)检测的干扰,提高了检测的选择性和灵敏度。用于识别Pb^(2+)的核酸探针(TBAA)末端用荧光素标记(5'-6-FAM-GGAAGGTGTGGAAGG-3')。当其与Pb^(2+)发生特异性结合时,形成电荷密度高于单链DNA的G-四链体结构,与PFEP之间的静电作用增强,使能量供体(聚合物)与受体(荧光素)之间的距离拉近,发生更高效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其它金属离子由于不能和TBAA结合,且金属离子本身对聚合物和荧光素的荧光有一定程度的猝灭,因此其FRET信号远低于空白对照。本方法快速、灵敏,几分钟内即可完成检测,常见金属离子均不干扰检测。对湖水中Pb^(2+)的检测限为1 nmol/L,远低于饮用水国家标准中对Pb^(2+)浓度的限量标准。本方法为水中Pb^(2+)的检测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高效的新方法。
刘兴奋王亚腾华笑笑黄艳琴冯晓苗范曲立黄维
关键词:核酸适配体铅离子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基于水溶性共轭聚合物分子刷的高灵敏凝血酶生物传感器被引量:5
2016年
以刷子状水溶性共轭聚芴(PFNI)为传感材料,以荧光素标记的核酸适体(FAM-apt15)为探针,设计了一种检测凝血酶的高灵敏度蛋白质传感器.PFNI的刷状结构带有大量正电荷,与负电荷的柔性单链核酸探针形成静电复合物,使能量供体(PFNI)与受体(FAM)之间的距离较近,发生高效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ster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当探针与靶凝血酶结合时,形成刚性且体积较大的G-四链体/凝血酶复合物,由于体积位阻和密集的刷子的阻碍作用,PFNI与FAM之间的距离被拉大,FRET效率显著降低.对缓冲溶液中凝血酶检测的最低检测限可达0.05 nmol/L.与基于线型共轭聚合物的蛋白质检测方法相比,灵敏度提高了至少一个数量级.
刘兴奋王亚腾黄艳琴冯晓苗范曲立黄维
关键词:共轭聚合物核酸适体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凝血酶生物传感器
多重环境响应性蓝光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被引量:3
2015年
采用Suzuki偶联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具有聚集诱导荧光增强特性的双亲性共聚物Pa,Pb和Pc,这些共聚物都有较高的分子量和可进一步支链化的羟基.聚合物Pa,Pb和Pc在四氢呋喃溶液中的紫外吸收峰在380 nm左右,荧光发射峰在470 nm左右,属于蓝光材料.对这些聚合物在四氢呋喃和水的混合溶剂中发光特性的研究发现,这类聚合物在一定比例混合溶剂中都有聚集诱导荧光增强现象,通过表征自组装得到胶束的粒径和形貌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果.3种共聚物在混合溶剂中的聚集诱导荧光增强特性与聚合物中聚集诱导荧光增强结构单元的含量有关,并且该特性只有在一定比例混合溶剂中才能体现.通过研究聚合物Pa在不同混合溶剂中荧光发射和自组装行为,发现聚合物Pa在四氢呋喃中处于高度分散状态,聚合物呈小的胶束;当减少混合溶剂中四氢呋喃的含量时,聚合物聚集形成了稳定的胶束并且粒径比较集中;当继续减小四氢呋喃的含量,聚合物部分析出.从动态光散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中明显发现聚合物胶束的粒径有很大波动.聚合物Pb和Pc在不同溶剂中自组装得到的胶束的大小演变规律和聚合物Pa相似,说明共聚物中芴和聚集诱导荧光增强结构单元之间的比例只影响聚合物聚集时水的比例,并不对聚集形成胶束的演化过程产生明显影响.通过改变共聚物Pa,Pb和Pc自组装所用溶剂的比例和种类,可以得到尺寸在10到900 nm之间的胶束.聚合物Pa在不同溶剂中自组装形成胶束的尺寸分散性比较单一,而聚合物Pb和Pc在不同溶剂中自组装形成胶束的尺寸分布比较宽,形貌多样化.通过原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在聚合物Pb引入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侧链,得到具有更高分子量、更窄分子量分布的水溶性和温度敏感性多重环境响应性蓝光聚合物P-N.在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最低临界溶解温度附近,随�
姜鸿基张金龙
关键词:蓝光自组装
基于石墨烯电极的Co-Salophene分子器件的自旋输运被引量:2
2017年
采用基于非平衡格林函数结合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的计算方法,研究了基于锯齿型石墨纳米带电极的Co-Salophene分子器件的自旋极化输运性质.计算结果表明,当左右电极为平行自旋结构时,自旋向上的电流明显大于自旋向下的电流,自旋向下的电流在[-1V,1V]偏压下接近零,分子器件表现出优异的自旋过滤效应.与此同时,在自旋向上电流中发现负微分电阻效应.当左右电极为反平行自旋结构时,器件表现出双自旋过滤和双自旋分子整流效应.除此之外,整个分子器件还表现出较高的巨磁阻效应.通过分析器件的自旋极化透射谱、局域态密度、电极的能带结构和分子自洽投影哈密顿量,详细解释该分子器件表现出众多特性的内在机理.研究结果对设计多功能分子器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陈伟陈润峰李永涛俞之舟徐宁卞宝安李兴鳌汪联辉
关键词:自旋输运分子器件石墨烯纳米带
一锅溶剂热法制备具有不同形貌特征的CdSe量子点负载石墨烯被引量:4
2013年
利用Hummer氧化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并对氧化石墨烯的NaBH4化学还原法和乙二胺溶剂热还原法进行了比较,发现用乙二胺还原后可在石墨烯表面引入含氮基团,增加片层间的距离,提高分散性。采用乙二胺溶剂热还原法,发展了一锅法制备CdSe量子点负载石墨烯的简易方法。对CdSe量子点负载石墨烯的表征分析结果显示,氧化石墨烯在负载CdSe量子点的同时自身被还原,氧含量显著减少,而还原后的石墨烯表面引入了含氮基团。考察了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温度的变化对氧化石墨烯的还原过程影响不大,而反应时间的影响相对明显。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氧化石墨烯的还原程度越高,石墨烯表面负载的CdSe量子点则由颗粒逐渐长大成为纳米棒和支化的星状纳米结构。通过调控反应条件可在控制氧化石墨烯还原程度的同时改变石墨烯表面所负载CdSe形貌,这为形貌可控的CdSe量子点负载石墨烯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姜鸿基毛炳雪
关键词:量子点石墨烯形貌
金属卟啉二维纳米晶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被引量:4
2016年
金属卟啉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有机复合物,在光电转换器件、催化、传感、医学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对无机二维纳米材料(石墨烯或过渡金属硫属化合物等)的广泛研究促使金属-有机二维纳米材料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针对金属-有机以及卟啉二维纳米材料的研究现状,在简要回顾金属-有机二维纳米材料发展历史的基础上,详细总结了金属卟啉单分散二维纳米晶和二维薄膜的制备方法,综述了其当前在太阳能电池、光电催化以及光学传感等方面的应用,最后讨论了金属卟啉二维纳米材料当前面临的研究问题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石乃恩宋传远张俊黄维
关键词:卟啉纳米片光电性质
三维碳微米管/碳纳米管复合结构的制备及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2年
利用天然生物质杨絮特殊的管状结构通过简单的高温碳化法制备出碳微米管(CMTs).将所得到的碳微米管作为基底,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出三维结构的碳微米管/碳纳米管(CNTs)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光谱仪、拉曼光谱仪对其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两电极测试体系对其超级电容性能进行测试,碳微米管/碳纳米管复合电极在1mol·L-1Li2SO4电解液中的比电容值可达77F·g-1,远大于碳微米管的比电容值(23F·g-1).
黄雯赵进康琪徐凯臣于镇王建马延文黄维
关键词:碳纳米管生物质超级电容器
pH响应性蓝光聚合物分子刷的合成与表征被引量:2
2015年
通过将咔唑和芴衍生物之间进行Suzuki偶联反应得到大分子引发剂,再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引入8-羟基喹啉和叔丁基功能化的丙烯酸酯类单体,得到了具有刚性主链柔性侧链结构的蓝光聚合物分子刷P2和P3.聚合物P2在四氢呋喃中的紫外吸收最大峰在330 nm左右,薄膜的紫外吸收峰基本没有变化,聚合物P2在四氢呋喃中的荧光发射峰在460 nm的蓝光区域,薄膜的荧光发射峰有10 nm左右的蓝移.聚合物P3在四氢呋喃中的紫外吸收最大峰在355 nm左右,薄膜的紫外吸收峰没有变化,荧光发射在430 nm的蓝光区域,薄膜的荧光发射峰红移了50 nm左右.对聚合物P2在不同温度、不同体积比水和四氢呋喃混合溶剂以及溶液p H值条件下自组装形成胶束的行为发现,聚合物P2在溶液p H值为11时,形成"核-壳"结构的胶束;在不同实验条件下聚合物P2自组装形成胶束的形貌也有较大区别.对聚合物P3不同实验条件下自组装形成胶束的行为发现,聚合物P3在体积比为3∶2的四氢呋喃和水混合溶剂中更易形成稳定的胶束;聚合物P3的水溶性比聚合物P2差,这使该聚合物更易在水含量更高的混合溶剂中形成规整的球形胶束.
姜鸿基张金龙
关键词:蓝光自组装胶束形貌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