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5BSH028)

作品数:3 被引量:194H指数:3
相关作者:成伯清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篇怨恨
  • 2篇嫉妒
  • 1篇中国社会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建设
  • 1篇社会学
  • 1篇社群主义
  • 1篇情感
  • 1篇情感维度
  • 1篇忠诚
  • 1篇维度
  • 1篇无能
  • 1篇共同体

机构

  • 3篇南京大学

作者

  • 3篇成伯清

传媒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探索与争鸣
  • 1篇江苏行政学院...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怨恨与承认——一种社会学的探索被引量:56
2009年
当代中国社会在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不时表现为群体性突发事件和恶意犯罪的怨恨情绪。关于怨恨,学界其实具有长久的研究传统,特别是舍勒,从现象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对怨恨进行了深入的描述和分析,认为怨恨的形成除了受到伤害和经由比较而产生嫉妒之外,无能感是必不可少的中介。霍内特关于社会承认关系模式的论述,则可进一步阐释社会性伤害之由来和无能感的社会建构。当前中国社会由于情感支持的减少、权利保障的缺失、内在凝聚的匮乏和权力行使的特点,加上其他文化因素,使之滋生和郁积着大量的怨恨。
成伯清
关键词:怨恨嫉妒
从嫉妒到怨恨——论中国社会情绪氛围的一个侧面被引量:66
2009年
任何一个社会不仅具有特定的客观结构和发展水平,也有独特的精神风气和心态,会有自己的情感律动。中国社会的转型,可以视为一个政治激情转化为利益追求的过程,但是利益并未彻底驯服破坏性的激情。从改革初期的嫉妒成风到目前重重郁积的怨恨,我们的社会经历了一系列情感基调的演变。嫉妒作为竞争的动力,曾经发挥了特有的历史作用。但随着利益格局相对固定化、社会差异显明化和向上流动机会受到钳制,加之社会性伤害的存在,怨恨成为一种主导性的情绪氛围。社会结构性产物——怨恨的一个不良后果——怨恨批评随之盛行。
成伯清
关键词:嫉妒怨恨
社会建设的情感维度--从社群主义的观点看被引量:84
2011年
目前有关社会建设的讨论,多偏重于制度层面,未充分考虑到主观维度。文章认为可以借鉴西方社群主义的视角来切入社会建设中的情感维度。因为社群主义的主张,最终诉诸的是对共同体的追寻,而共同体的实质就是共同情感,所以,关键之处不在复兴何种共同体,而在如何重建共同情感。在检视了当代社会对于情感的规训和利用方式之后,文章探讨了重建共同情感的可能性,并就忠诚之类的情感对社会建设的意义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成伯清
关键词:社群主义共同体情感忠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