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00107)

作品数:11 被引量:136H指数:6
相关作者:房世波张新时刘建栋刘华杰谭凯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加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遥感
  • 4篇生物土壤结皮
  • 4篇土壤
  • 4篇土壤结皮
  • 4篇气候
  • 4篇结皮
  • 3篇地衣
  • 3篇植被
  • 3篇苔藓
  • 3篇气候变化
  • 3篇光谱
  • 2篇植被指数
  • 2篇沙地
  • 2篇沙漠化
  • 2篇半干旱
  • 2篇草原
  • 1篇氮素
  • 1篇氮素循环
  • 1篇多光谱
  • 1篇多光谱图像

机构

  • 8篇中国气象科学...
  • 7篇中国科学院植...
  • 2篇河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国家测绘局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中国铁道科学...
  • 1篇内蒙古生态与...

作者

  • 8篇房世波
  • 6篇张新时
  • 3篇刘华杰
  • 3篇刘建栋
  • 2篇谭凯炎
  • 1篇徐雨晴
  • 1篇刘朋涛
  • 1篇李兴华
  • 1篇李凌浩
  • 1篇卿熙宏
  • 1篇何吉成
  • 1篇娜日苏
  • 1篇许端阳
  • 1篇韩芳
  • 1篇吴清凤
  • 1篇卢秀山
  • 1篇董鸣
  • 1篇任三学
  • 1篇姚继锋
  • 1篇张存厚

传媒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测绘学报
  • 1篇红外与毫米波...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菌物学报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对称性增温对农业生态系统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34
2009年
该文概述了北半球和我国气候变暖中增温的非对称性特征:北半球气候变暖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和昼夜不同步性,大部分地区冬、春季升温高于夏、秋季,日最低气温升幅是日最高气温升幅的2-3倍;近50年我国近地表气温升高主要是最低气温明显上升的结果,日最低气温升幅是日最气高温升幅的2-3倍,与北半球基本一致;升温最显著的季节为冬季和春季。在此基础上概述了非对称性增温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论述了非对称性增温对农作物物候和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得出最低气温升高促使整个生长季延长,促使早春作物物候期提前,但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对不同作物的物候以及同一作物的不同发育阶段影响不同。现有研究多采用模型或统计的方法研究气候变暖对作物生长的影响,认为温度升高对作物有"强迫成熟"效应;而现有的最低气温升高和最高气温升高对作物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非对称性增温对农作物影响的实验研究极少,且缺乏对模型模拟结果的实验验证。
谭凯炎房世波任三学张新时
关键词:气候变暖农业生态系统
生物土壤结皮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23
2008年
生物土壤结皮在干旱、半干旱区和极地、亚极地区等脆弱生态区广泛存在,生物土壤结皮对脆弱生态系统的稳定、碳氮循环和生态平衡等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概述了脆弱生态区生物结皮的碳氮循环与气候变化关系,综合分析了脆弱生态区生物结皮对气候变暖、降水变化和UV-B增加的响应。分析认为应该加强区域尺度下干旱与半旱区生物结皮对气候变化响应研究。
房世波冯凌刘华杰张新时刘建栋
关键词:生物土壤结皮气候变化苔藓地衣
干旱持续时间对内蒙古草原中坚韧胶衣和分指地卷固氮活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09年
坚韧胶衣Collema tenax和分指地卷Peltigera didactyla是分布于我国北方干旱和半干旱草原中的两种固氮地衣,对生态系统氮素循环具有重要影响,其生理活性对土壤水分条件比较敏感。目前,干旱持续时间对该区域中地衣固氮活性的影响尚不清楚。本文调查了一个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草原生态系统中坚韧胶衣和分指地卷的盖度,采用乙炔还原法研究了不同干旱持续时间(分别为0、1、2、4、8和16d)对两种地衣固氮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坚韧胶衣盖度(3.26±1.24%)显著高于分指地卷(0.02±0.07%)(p<0.01);在绝大多数干旱持续时间处理下,两种地衣之间的固氮活性差异并不显著,且均随干旱持续时间延长而呈S形下降。不超过2d的干旱时间并不引起地衣固氮活性的显著变化,4d的干旱时间导致坚韧胶衣和分指地卷固氮活性分别下降了34%和54%,干旱持续8d导致两种地衣固氮活性降幅达90%,16d的干旱使二者降幅均超过99%。表明干旱对坚韧胶衣和分指地卷固氮活性的抑制作用随干旱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干旱对地衣固氮作用的负效应可能与地衣体内光合产物和能量水平、复水至表达固氮活性之间的延迟时间和达到最高固氮活性的延迟时间有关。
刘华杰房世波吴清凤
关键词:地衣乙炔还原法
苔藓结皮光谱的变异性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通过测定干、湿苔藓结皮光谱和不同季节的苔藓结皮光谱,研究了其水分变异性和季节变异性.研究得出,湿苔藓结皮光谱曲线与维管植物的光谱曲线相似,即苔藓在生命活动期的光谱曲线具有高等植物光谱曲线特征,干苔藓结皮光谱曲线特征与裸地土壤的光谱曲线相似;苔藓结皮光谱在苔藓营养发育期(7月)与生殖发育期(10月)存在较大差异,即苔藓结皮光谱也如维管植物一样存在季节变异.研究分析认为,苔藓结皮光谱与其所处环境的土壤水分有关,且苔藓结皮光谱象其他高等植物一样具有季节性变异,所以仅通过分析某一状态下的生物结皮的光谱与其他地物光谱的异同,构建的遥感解译方法很难具有普适性.由于湿苔藓结皮光谱与维管植物相似,苔藓结皮可能造成其盖度分布较大区域的植物指数的不稳定性和该区域植被生产力的过高估计.
房世波
关键词:生物土壤结皮遥感光谱苔藓归一化植被指数
毛乌素沙地沙漠化过程及其气候因子驱动分析被引量:26
2009年
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90年代,2000年3个时期遥感图像解译,分析了毛乌素沙地沙漠化过程及其驱动机制,认为毛乌素沙地近20 a来沙漠化程度有所减轻,植被覆盖有所增加。气候因素和人为因素是导致植被覆盖增加的决定因素,近20 a中该区年际气候变化表现为增温和降水波动,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确定降水和气温是影响毛乌素沙地植被变化的关键气候因子,气温升高是促使本研究区植被覆盖增加的主要气候因素,气温升高引起的生长季节的延长和生长加速是研究区NDVI增加的主要原因,即气候变暖促进了该区植被覆盖增加。人为因素的影响表现在20 a来农田和林地的大面积增加。
房世波许端阳张新时
关键词:沙漠化遥感毛乌素沙地气候变化
苔藓结皮影响干旱半干旱植被指数的稳定性被引量:5
2011年
植被指数是表征大尺度下陆地生态系统的最常用的,也是最重要的参数,所以得到准确的植被指数就显得至关重要。苔藓结皮在干旱半干旱区、极地和亚极地区分布广泛,且干、湿苔藓结皮光谱差异较大,这种差异在干湿交替频繁的干旱与半干旱区是否对区域植被指数产生影响?能产生多大的影响?国内外未见研究报道。该文以最常用的植被指数NDVI为例,重点分析了苔藓结皮干、湿变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区域NDVI值。研究得出,100%盖度的湿苔藓结皮NDVI值(0.657)较干苔藓结皮NDVI值(0.320)提高0.337,比干苔藓结皮高1倍多,干、湿苔藓结皮NDVI值达到0.000水平差异显著;研究区苔藓结皮的平均盖度为12.25%,线性混合光谱模型分析得出,湿苔藓结皮较干苔藓结皮可以使研究区区域NDVI提高0.04(14.3%);由于苔藓结皮的存在和干旱半干旱区降雨的不稳定性,必然造成该区域短时间内NDVI变化的不稳定。
房世波张新时
关键词:生物土壤结皮遥感光谱
基于热传导模型的像素级遥感图像融合被引量:2
2010年
通过热传导方程给出一种像素级遥感图像融合模型和方法:①给出空间域内高分辨率图像与低分辨率图像之间的扩散关系,作为特例得到Brovey变换(brovey transform,BT);②给出图像融合与增强的统一表达式并得到基于亮度平衡的融合方法;③低分辨率多光谱图像的方差较小情形,指出基于方差的标准图像融合方法将会丢失高空间分辨率全色图像信息。试验表明,除了图像量化误差以外,所提议的方法不会丢失已知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波谱信息。
许君一卢秀山卿熙宏姚继锋
关键词:图像融合遥感HSI多光谱图像热传导方程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中东部沙地-湿地镶嵌景观的影响被引量:9
2009年
利用小波分析和遥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气候变化对1961—2005年内蒙古中东部沙地-湿地镶嵌景观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2005年,研究区年均气温呈直线上升趋势,增温率为0.32℃.(10a)-1,年降水量变化呈现30a的长周期和15a的短周期,年均风速呈下降趋势,10a的风速减小率为0.26m·s-1;研究区东南部存在一个气候变化恒定区域,由此恒定区向西北进入浑善达克沙地腹地,向东逐步进入科尔沁沙地腹地;2010年以前,研究区仍将维持气温升高、降水偏少、风速减小的趋势;受气候暖干化的影响,浑善达克沙地及其周围湿地的总面积呈逐年缩小趋势,随着沙地内部植被的退化,流动沙地不断扩大、湿地萎缩、湖泊干涸,而相应的固定和半固定沙地面积则明显减少.
李兴华韩芳张存厚娜日苏刘朋涛
关键词:气候变化小波分析
鄂尔多斯植被盖度分布与环境因素的关系被引量:28
2009年
从植被指数分布与气象因素、地质地层和地质水文的关系入手,利用遥感解译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分析了不同尺度下,气候因素、地质水文因素、基质和地貌等对鄂尔多斯高原植被盖度分布的影响。指出:在区域尺度上,研究区植被盖度分布主要受降水影响,植被盖度呈从东南到西北逐渐减少的趋势;高盖度植被主要分布在冲洪积地貌和丘陵地貌区。局部分析,库布齐沙漠东向延伸的存在与发展与区域型断层的存在有密切的联系;毛乌素沙地中的高盖度植被分布受地形和基质岩性组合的综合影响,主要分布在第四系湖积物和第四系冲积物等渗水性差的基质上,尤其集中分布于凹陷的湖相沉积。
房世波谭凯炎刘建栋张新时
关键词:植被分布毛乌素沙漠化遥感
干旱、半干旱区生物土壤结皮遥感光谱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8年
介绍了生物土壤结皮遥感光谱特性和遥感监测方法研究进展。主要论述了生物土壤结皮光谱的变异性与土壤水分的关系,分析了生物结皮对区域植被遥感解译的影响。干湿生物结皮的光谱差异以及土壤浅表层水分的更替会造成植被动态的错误解译和生态系统生产力的过高估计,经研究得出,100%盖度的干湿苔藓结皮NDVI之差大约0.35(干苔藓结皮0.30,而湿苔藓结皮0.65),100%盖度干湿藻类结皮NDVI之差大约0.15(干藻类结皮0.15,而湿藻类结皮0.30),最大值合成法(max value composite,MVC)会使分布有相当盖度的苔藓结皮的区域的NDVI求解受降水的影响很大,会造成该区域短时间内NDVI不稳定性,而影响植被动态解译。综合国内外研究认为,生物结皮研究中,除了考虑不同土壤水分下生物结皮的光谱外,还应考虑生物结皮光谱的季节差异。
房世波刘华杰张新时董鸣刘建栋
关键词:生物土壤结皮遥感光谱苔藓地衣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