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020203)

作品数:29 被引量:224H指数:9
相关作者:闫云君谭天伟杨江科黄瑛刘云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生物学
  • 9篇化学工程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脂肪酶
  • 10篇生物柴油
  • 10篇柴油
  • 7篇固定化
  • 7篇催化
  • 3篇脂肪酶催化
  • 3篇全细胞催化
  • 3篇酯化
  • 3篇酶催化
  • 3篇酶法
  • 3篇酶法制备
  • 3篇酵母
  • 3篇固定化脂肪
  • 3篇固定化脂肪酶
  • 2篇定向进化
  • 2篇芽孢
  • 2篇芽孢杆菌
  • 2篇洋葱伯克霍尔...
  • 2篇脂肪酶基因
  • 2篇酯交换

机构

  • 14篇华中科技大学
  • 8篇北京化工大学
  • 3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1篇湖北生物科技...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作者

  • 14篇闫云君
  • 9篇谭天伟
  • 6篇杨江科
  • 5篇黄瑛
  • 4篇刘云
  • 3篇陈必强
  • 3篇徐莉
  • 3篇林影
  • 3篇邓利
  • 3篇王芳
  • 2篇汪小锋
  • 2篇辛红玲
  • 2篇郑穗平
  • 2篇潘志友
  • 2篇刘德华
  • 2篇李俊奎
  • 2篇韩双艳
  • 1篇唐爱民
  • 1篇张海霞
  • 1篇杜小青

传媒

  • 6篇北京化工大学...
  • 4篇生物工程学报
  • 3篇微生物学报
  • 2篇应用化工
  • 2篇中国油脂
  • 1篇现代化工
  • 1篇生物技术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化工学报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中国造纸学报
  • 1篇生物加工过程
  • 1篇现代食品科技
  • 1篇食品与生物技...

年份

  • 1篇2011
  • 9篇2010
  • 5篇2009
  • 11篇2008
  • 4篇2007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合酶法制备乌桕梓油生物柴油工艺优化被引量:6
2010年
采用响应面法对复合酶Novozym435和Lipozyme TLIM催化乌桕梓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SAS 9.0软件分析,获得最优工艺参数为:复合酶加入量Novozym 4352.52%、Lipozyme TLIM1.68%(基于油质量),反应温度40℃,叔丁醇加入量41%(基于油体积),分子筛加入量5.5%(基于油质量),醇油摩尔比5.05∶1。在此条件下,生物柴油的转化率高达98.72%,与回归模型预测的最优条件下生物柴油转化率97.69%非常接近。
邹晓霞杨江科刘云徐莉汪小锋闫云君
关键词:生物柴油
血三七活性部位特征图谱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建立血三七药材特征图谱,为科学评价血三七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选择Diamonsil TM C18柱(250mm×4.6mm,5μm),以甲醇-0.2%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mL·min-l,检测波长347nm,柱温为室温。结果:建立了9个不同产地血三七黄酮类成分的指纹图谱,发现了11个共有峰,确定了其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比值范围,每个产地血三七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90%以上,但也存在一定差异。结论:利用该特征图谱,可以对不同产地血三七药材进行质量控制。
向梅先杜小青徐宗闫云君
关键词:活性部位黄酮类成分
固定化全细胞催化可再生油脂合成生物柴油的稳定性被引量:7
2009年
酶法合成生物柴油具有反应条件温和、醇用量小、无污染物排放、产物易分离回收等优点,越来越得到关注。全细胞催化剂,无需酶的提取和纯化,减少了酶活损失,有望大幅降低生产成本;Rhizopus oryzae IFO4697全细胞可以有效催化植物油脂合成生物柴油,进一步提高全细胞在催化植物油脂甲醇解制备生物柴油过程中的稳定性,对于工业放大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对固定化全细胞Rhizopus oryzae IFO4697催化植物油脂合成生物柴油的稳定性进行了系统地研究,结果表明:反应体系水含量对于全细胞催化剂的反应活性和催化稳定性有重要影响,5%~15%含水量适宜;研究范围内,载体粒度及干燥方式对稳定性影响不显著;经过戊二醛交联后,全细胞催化油脂甲醇解反应的稳定性显著提高,1200h反应后,仍然可以保持75%的生物柴油得率;真空抽滤直接回用的方式有利于稳定性的保持。在优化条件下,回用20个批次,生物柴油得率可维持在80%。
孙婷杜伟刘德华里伟曾静戴玲妹
关键词:生物柴油转酯化反应稳定性
脂肪酶粉催化酯化合成三羟甲基丙烷酯被引量:2
2011年
以辛酸、癸酸和三羟甲基丙烷作为反应底物,利用Candida sp.99-125脂肪酶粉催化反应,研究了反应条件对酶法合成三羟甲基丙烷三辛癸酸酯的影响,并在实验中找到一种可以提高酶粉稳定性的添加剂β-环糊精。结果表明,加入0.01 mol三羟甲基丙烷(TMP)(1.34 g),n三羟甲基丙烷/n(癸酸+辛酸)=1∶4,其中n癸酸∶n辛酸=1∶1,添加水的质量分数为0.05%(以底物总质量为基准)、脂肪酶粉的质量分数为12%(以底物总质量为基准)、β-环糊精的质量为酶粉质量的1.5倍,40℃下在恒温摇床中,振荡反应130 h,转速130 r/min。在此条件下,反应产物三羟甲基丙烷三辛癸酸酯(三羟基酯)的质量分数可达到80%左右,酸与酯分离后收率可达96%;连续使用6批添加了β-环糊精的脂肪酶粉,三羟基酯的质量分数可保持在60%以上,与固定化酶的使用寿命相当。
王娟陈必强谭天伟
关键词:Β-环糊精无溶剂体系酯化
固定化脂肪酶催化毛油合成生物柴油被引量:9
2009年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用石油醚提取毛油的工艺,研究了以提取的毛油和甲醇为原料,用固定化Candida sp.99-125脂肪酶催化合成脂肪酸甲酯(FAMEs)的可行性。同时考察了磷脂对固定化酶活性、反应起始速率、固定化酶使用批次的影响以及毛油和精炼油对固定化酶使用批次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用磷脂质量分数为1%的石油醚悬液浸泡过的脂肪酶比仅用石油醚浸泡过的脂肪酶初始转酯化速率显著下降。当大豆油中无磷脂时,15min时FAMEs的产率为26.2%;磷脂质量分数为5%时,FAMEs降为12.4%。当大豆油中磷脂质量分数小于1%时,固定化酶使用10个批次,FAMEs产率无明显变化。固定化脂肪酶催化石油醚浸提得到的大豆和小桐子毛油,经过10个批次反应FAMEs产率都保持在70%以上,该固定化酶直接催化毛油生产生物柴油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前景。
李俊奎鲁吉珂王芳谭天伟邓利
关键词:毛油磷脂固定化脂肪酶生物柴油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脂肪酶发酵软测量建模被引量:2
2010年
为建立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脂肪酶发酵过程的软测量模型,运用BP神经网络对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脂肪酶的发酵过程进行软测量建模,并利用遗传算法对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和阈值进行优化,实现模型加快收敛速度,达到全局最优解效果。该模型能够比较精确地模拟菌体生长、底物消耗以及发酵产酶的过程动态,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说明BP神经网络结合遗传算法在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脂肪酶发酵过程的模拟与预测中是一种高效快速的方法。
汪小锋付强申旭光杨江科闫云君
关键词:BP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发酵
固定化脂肪酶催化小桐子毛油合成生物柴油被引量:5
2010年
研究了以石油醚提取的小桐子毛油和甲醇为原料,利用固定化Candidasp.99-125脂肪酶催化反应合成生物柴油的可行性。考察了几种因素对酶法催化合成脂肪酸甲酯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小桐子毛油的质量为基准,在水含量为10%,溶剂量为2mL/g,脂肪酶量为20%,温度为40℃的条件下,3次流加甲醇,12 h后单批最高产率可达93%。在此条件下固定化酶连续使用14批,产率仍然可保持在70%以上。
李俊奎王芳谭天伟邓利
关键词:生物柴油固定化酶
双水相萃取法分离纯化洋葱假单胞菌G-63脂肪酶被引量:14
2007年
采用PEG/磷酸盐双水相系统从洋葱假单胞菌G-63发酵粗酶液中提取脂肪酶,研究了体系中PEG平均分子量、PEG、磷酸盐、NaCl溶液浓度以及pH对脂肪酶分配系数、回收率、纯化效率及分相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EG2000、磷酸盐、NaCl质量分数分别为10%、15%、1%,pH为8.0时,室温下的双水相体系分配系数为4.36,纯化因子为3.98,脂肪酶的最高回收率达到87.25%。
黄瑛尹利闫云君
关键词:脂肪酶双水相
乌桕梓油酶法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被引量:17
2008年
分析了乌桕梓油和皮油的基本理化特性和脂肪酸组成。同时,以乌桕梓油为原料油,以杂醇油为酰基受体,初步探讨了脂肪酶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比较了无溶剂体系和叔丁醇体系合成生物柴油的效果。结果表明,乌桕梓油和皮油的基本理化性质差异明显,从两者脂肪酸组成分析,它们均适合于用作生物柴油原料。对于无溶剂体系和叔丁醇体系而言,当Novozym 435与Lipozyme TLIM脂肪酶复合比例为2∶4时,生物柴油转化率达到最高,分别为98.279%和76.334%。
刘云商伟胜辛红玲闫云君
关键词:乌桕脂肪酶生物柴油杂醇油
荧光假单胞菌脂肪酶固定化及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研究了不同因素对制备固定化荧光假单胞菌脂肪酶的影响及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并初步探讨了利用该固定化酶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以海藻酸钠明胶为复合载体,采用包埋法制备固定化荧光假单胞菌脂肪酶,考察了载酶量、颗粒直径等因子对固定化效果的影响,并用制备的固定化酶进行了酶促酯交换合成生物柴油的工艺研究,考察了反应条件如酶量、反应温度、甲醇流加方式、醇油比等因素对甲酯得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制备固定化荧光假单胞菌脂肪酶的最优条件为:每克载体给酶量为300 IU,选用6号注射器针头(内径为0.5 mm);通过酯交换,催化大豆油合成生物柴油的最佳反应工艺参数为:固定化酶25%,醇油比4:1,含水量6%,反应温度40℃;此条件下反应35 h后,甲酯的最高得率可达82%。
王爱玲黄瑛周位闫云君
关键词:海藻酸钠明胶荧光假单胞菌脂肪酶酯交换生物柴油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