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00196)

作品数:6 被引量:19H指数:2
相关作者:杨国仁于金明冯瑞李明焕孔莉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省肿瘤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食管
  • 5篇肿瘤
  • 4篇正电子
  • 4篇正电子发射
  • 4篇食管肿瘤
  • 4篇脱氧
  • 4篇脱氧葡萄糖
  • 3篇正电子发射型
  • 3篇细胞
  • 3篇发射型计算机
  • 2篇预后
  • 2篇原发灶
  • 2篇食管癌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显像
  • 2篇乏氧
  • 2篇癌细胞
  • 2篇病理
  • 1篇断层显像

机构

  • 8篇山东省肿瘤医...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杨国仁
  • 5篇于金明
  • 4篇李明焕
  • 4篇冯瑞
  • 3篇孔莉
  • 3篇王晓慧
  • 2篇石芳
  • 2篇周伟
  • 1篇魏玲
  • 1篇宋平平
  • 1篇张百江
  • 1篇袁双虎
  • 1篇霍宗伟
  • 1篇孙新东
  • 1篇穆殿斌
  • 1篇赵书强
  • 1篇张华琦
  • 1篇钟小军
  • 1篇韩安勤
  • 1篇谢鹏

传媒

  • 2篇中华放射肿瘤...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食管癌原发灶PET—CT氟代脱氧葡萄糖摄取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从分子影像学角度,探讨治疗前食管癌原发灶PET.CT氟代脱氧葡萄糖(FDG)摄取与病变长度、肿瘤浸润深度、组织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状况的关系。方法68例食管鳞癌患者术前行FDGPET—CT检查,测定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根据术后病理确定其病变长度、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68例食管癌患者肿瘤原发灶的SUVmax为10.7±5.3。不同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的食管癌SUVmax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原发灶SUVmax与病变长度、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均呈正相关(r=0.512,P=0.01:r=0.860,P=0.000;r=0.781,P=0.000;r=0.852,P:0.000)。结论食管癌原发灶SUVmax与病变长度、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均呈正相关,发生淋巴结转移者原发灶的SUVmax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冯瑞李明焕孔莉石芳杨国仁于金明
关键词:食管肿瘤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体层摄影术脱氧葡萄糖
FDG PET-CT靶区勾画方法在食管癌中的比较及病理对照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比较3种FDG PET-CT勾画方法在食管癌GTV勾画中的差别,寻找GTV勾画的最佳SUV阈值,探讨FDG PET-CT在淋巴结检测中的作用。方法接受根治性食管癌切除术患者33例入组,除常规检查外均行PET-CT扫描。采用肉眼法、SUV2.5和40%SUVmax3种方法勾画肿瘤GTV,测量其纵轴长度后分别记为Lvis、L2.5和L40%。术后测量病理标本的长度,记为Lpath,并与PET-CT测量的长度比较。术后对PET重新阅片,采用不同的SUVmax百分数勾画GTV,当长度与Lpath一致时,该值为最佳SUV阈值。根据术后病理验证PET-CT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结果。结果病理长度(Lpath)为(5.52±2.00)cm,21个肿瘤长度≥5cm,12个肿瘤〈5cm。Lvis、L2.5和L40%值分别为(5.16±1.97)、(5.55±1.81)和(4.42±1.60)cm,与Lpath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7、0.877和0.863。L40%显著小于Lpath(P〈0.001)。在所有肿瘤中最佳SUV阈值为24.30%±10.96%,在长度≥5cm的肿瘤中为21.14%±9.06%,〈5cm的为29.83%±12.15%。最佳SUV阈值与L/B比值和Lpath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30、-0.515。对淋巴结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7.8%、95.2%和92.3%。结论不同方法勾画的肿瘤长度不同。L2.5勾画的结果与病理长度一致性最好。最佳SUV阈值与L/B比值和肿瘤长度呈负相关。FDG PET-CT能够较准确地检测转移淋巴结。
钟小军于金明张百江穆殿斌韩安勤宋平平
关键词:正电子发射型大体肿瘤体积
影响食管癌FDG摄取的临床因素探讨
2008年
目的:研究性别、年龄、病变长度、肿瘤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状况等因素对食管癌原发灶FDG摄取的影响。方法:收集2004年6月至2006年11月治疗前行FDG-PET/CT检查的食管鳞癌患者68例,根据术后病理确定其病变长度、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性别、年龄、病变长度等因素对食管癌原发灶FDG摄取(SUVmax)的影响,并分析转移状态(无转移、局部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与FDG摄取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食管癌患者的原发灶FDG摄取无明显差异。而病变长度影响FDG摄取:病变长度与其FDG摄取呈正相关(P=0.01)。不同TNM分期、不同转移状态间原发灶的FDG摄取也有显著性差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状态均与SUVmax呈正相关(P=0.000)。结论:食管癌原发灶FDG摄取与病变长度、TNM分期等因素有关,而不受性别和年龄影响关,键而词且FD食G管摄肿取瘤值较原高发还灶提示发已射经型有计淋算巴机结转脱移氧或葡分萄期糖较晚。
冯瑞李明焕孔莉周伟杨国仁于金明
关键词:食管肿瘤原发灶发射型计算机脱氧葡萄糖
^(18)F-FETNIM在食管癌ECa109细胞乏氧监测中的应用
2009年
目的探讨乏氧显像剂18F-氟赤式硝基咪唑(18F-FETNIM)在食管癌细胞ECa109乏氧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传代至2~3代的ECa109细胞,常氧环境下分别予以0、2、4、6、8 Gy X线照射,加入等量18F-FETNIM显像剂后分别于5、30、60、120、180 min用γ井型测量仪测定其放射性计数,计算摄取率。结果18F-FETNIM在ECa109细胞中的摄取,0 Gy组细胞的摄取率随时间延长而增高,180 min达最高,其余各组细胞随照射剂量增加,摄取率峰值逐渐前移,且峰值均高于0 Gy组。结论18F-FETNIM可用于食管癌细胞乏氧情况监测,为临床优化化疗方案提供依据。
王晓慧杨国仁袁双虎魏玲赵书强
关键词:硝基咪唑类食管肿瘤食管癌细胞
X线照射对食管鳞癌细胞ECa109摄取18F-FETNIM影响的体内外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Eca109人食管鳞癌细胞系分别在有氧培养和乏氧培养条件下接受不同剂量X线照射后对~(18)F-FETNIM的摄取变化;观察裸鼠ECa109移植瘤在接受不同剂量X线照射后对~(18)F-FETNIM的摄取变化。方...
王晓慧霍宗伟杨国仁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FDG PET-CT体积与预后关系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探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氟标记脱氧葡萄(FDG)PET-CT原发灶代谢肿瘤体积(MTV)与预后相关性,通过MTV和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对预后影响的对比分析寻找预测预后的最佳指标.方法 搜集本院2004-2007年行FDG PET-CT全身扫描的56例Ⅲ期NSCLC患者,治疗前行PET-CT检查,治疗均采取同步放化疗,随访至治疗结束后2年.计算MTV与SUVmax值,进一步分析总生存与MTV和SUVmax的关系.结果 56例患者平均总生存时间为14.5个月,KaplanMeier法分析显示MTV对总生存影响有统计学意义(x2=5.42,P=0.014);SUVmax与总生存无关(x2=0.74,P=0.391).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MTV、SUVmax与总生存相关(x2=5.54,P=0.019;x2=4.47,P=0.031).结论 Ⅲ期NSCLC患者的FDG PET-CT MTV与总生存密切相关,有可能作为预测因子用于评价和预测预后.
张华琦于金明李明焕冯瑞周伟杨国仁
关键词:预后
食管癌原发灶PET/CT FDG代谢活性体积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本研究通过F-FDG PET/CT显像,探讨食管癌原发灶PET/CTFDG代谢活性体积与预后的关系。更好的指导PET/CT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06年11月可手术的食管鳞癌患者58例,术前行...
冯瑞孙新东李明焕孔莉谢鹏石芳杨国仁于金明
关键词:原发灶脱氧葡萄糖发射型计算机预后
文献传递
肿瘤乏氧原理及乏氧显像的研究进展简述被引量:2
2009年
通过无创性的核医学单光子发射式计算机断层显像/正电子发射式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评价肿瘤的乏氧程度,并用以指导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王晓慧杨国仁
关键词:乏氧显像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肿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