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5094)

作品数:24 被引量:147H指数:8
相关作者:徐海明江志红马红云童金徐蜜蜜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育部东台市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5篇环流
  • 5篇降水
  • 4篇黑潮
  • 4篇ENSO
  • 4篇春季
  • 3篇振荡
  • 3篇热带
  • 3篇大气环流
  • 2篇低频振荡
  • 2篇东亚大气环流
  • 2篇东中国海
  • 2篇再分析资料
  • 2篇中国东部降水
  • 2篇中国海
  • 2篇数值模拟
  • 2篇探空
  • 2篇探空资料
  • 2篇年际
  • 2篇夏季
  • 2篇夏季风

机构

  • 20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教育部
  • 2篇东台市气象局
  • 1篇安徽省气象局
  • 1篇广州市气象局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上海市气象科...
  • 1篇江苏省气象服...

作者

  • 21篇徐海明
  • 2篇马红云
  • 2篇童金
  • 2篇马静
  • 2篇徐蜜蜜
  • 2篇杜美芳
  • 2篇江志红
  • 2篇赵煊
  • 1篇张文君
  • 1篇张文君
  • 1篇赵佳莹
  • 1篇任荣彩
  • 1篇智海
  • 1篇胡景高
  • 1篇张百超
  • 1篇支星
  • 1篇张岚
  • 1篇周婉君
  • 1篇张玉红
  • 1篇杜岩

传媒

  • 5篇大气科学学报
  • 3篇气象科学
  • 3篇热带气象学报
  • 2篇气象学报
  • 2篇Journa...
  • 2篇Journa...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高原气象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Advanc...
  • 1篇Scienc...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第33届中国...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9篇2015
  • 11篇2014
  • 5篇2013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春季东海黑潮区大气热源异常及其对中国东部降水的影响1
采用ERA-interim逐日再分析数据集与中国东部389个站逐日降水资料,通过相关和合成分析分别讨论了在不同时间尺度上,春季东海黑潮区上空大气热源异常对东亚大气环流和中国东部降水的影响。观测分析表明,春季东海黑潮区上空...
徐海明赵煊徐蜜蜜邓洁淳
关键词:大气热源中国东部降水东亚大气环流
文献传递
中国东部地区人为气溶胶影响东亚夏季风爆发和推进过程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0
2014年
使用一个高分辨率的公用大气环流模式(CAM5.1)研究我国东部地区人为气溶胶对东亚夏季风爆发和推进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CAM5.1模式能很好地模拟出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大尺度环流的季节性转变。南海夏季风在中国东部地区人为气溶胶的影响下提前2候爆发,并且可能是影响1993年后南海夏季风提前爆发的重要原因。人为气溶胶使得低纬度地区的东西风分界线在5月中旬明显向东扩展,南海地区出现显著的西/西南风差值气流,同时赤道纬向西风提前向北增强。人为气溶胶中硫酸盐和黑碳气溶胶含量的季节变化通过改变大气的热力结构,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大气低层环流场,减弱夏季风前期北上的西南风暖湿气流,而相反地增强了其盛期在华北地区的偏南风分量,造成东亚夏季风北边缘从5月上旬—6月初缓慢北移至长江中下游地区,而后在7月中旬加速向北推进,且到达的最北位置要偏北1个纬度。
邓洁淳徐海明马红云江志红
关键词:区域气候
中国东部地区城市范围扩展对东亚春季气候的可能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利用耦合了CLM4(Community Land Model)的CAM5.1(Community Atmosphere Model)模式研究了中国东部地区城市范围扩展对东亚春季气候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化改变了地面能量平衡,表现为地面净辐射通量和感热通量增加,地面潜热通量减小,造成近地面温度、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升高,气温日较差增大,且近地面增温的幅度与城市比例密切相关,但对城市范围扩展的响应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城市范围扩展所引起的近地面热力强迫可以影响到东亚地区低层大气环流,但由于近地面对不同程度城市范围扩展的热力响应具有非线性变化,导致东亚春季低空环流的变化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其总体上会减弱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的西南气流.因此,中国东部地区的城市范围扩展会使得长江以北地区春季降水量偏少而长江以南地区降水量偏多,造成东亚春季雨带南移.
邓洁淳徐海明
关键词:COMMUNITYATMOSPHERE
Numerical Study of the Effect of Anthropogenic Aerosols on Spring Persistent Rain over Eastern China被引量:4
2014年
The eff ect of anthropogenic aerosols on the spring persistent rain (SPR) over eastern China is investigated by using a high-resolution Community Atmosphere Model version 5.1 (CAM5.1).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R starts later due to anthropogenic aerosols, with a shortened duration and reduced rainfall amount. A reduction in air temperature over the low latitudes in East Asia is linked to anthropogenic aerosols;so is a weakened southwesterly on the north side of the subtropical high. Meanwhile, air temperature increases signifi cantly over the high latitudes. This north-south asymmetrical thermal eff ect acts to reduce the meridional temperature gradient, weakening the upper-level westerly jet over East Asia and the vertical motion over southeastern China. As a result, the SPR is reduced and has a much shorter duration. The indirect eff ect of anthropogenic aerosols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hanging the SPR. Cloud droplet number concentration increases due to anthropogenic aerosols acting as cloud condensation nuclei, leading to a reduction in cloud eff ective radius over eastern China and a reduced precipitation effi ciency there.
邓洁淳徐海明马红云江志红
Asymmetric Features for Two Types of ENSO
2015年
There are two types of ENSO,namely,the eastern Pacific(EP) ENSO that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warmest(coldest) SST anomalies in the eastern equatorial Pacific,and the central Pacific(CP) ENSO whose maximum(minimum) SST anomalies are over the central equatorial Pacific.Asymmetric features of SST anomalies for the EP and CP types of ENSO events and their possible mechanisms were analyzed by using a variety of data during the period 1961-2010.The responses of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to the two types of ENSO were also discussed.The results showed asymmetric features of SST anomalies in terms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s and intensity.Although the dominant mechanisms differed at both development and decay stages,the oceanic vertical advection played a key role in the asymmetric intensity of the two ENSO events.In addition,both local and remote atmospheric responses showed strong asymmetric signals,which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asymmetric distribution of SST anomalies.The asymmetric atmospheric responses in EP-ENSO(CP-ENSO) were similar to those associated with EP-El Nino(CP-La Nina).The intensity of asymmetric responses related to the EP-ENSO was much stronger than that related to the CP-ENSO.
李智玉徐海明张文君
长江中下游旱涝急转年多尺度低频振荡特征及其对旱涝急转的影响被引量:13
2014年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753站逐日降水及TRMM 3b42卫星降水资料,NOAA向外长波辐射(OLR)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数据集,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夏出现的旱涝急转现象进行详细分析,探讨了长江中下游旱涝急转年多尺度低频振荡特征及其对旱涝急转的影响.(1) 2011年作为长江中下游夏季旱涝急转的典型年,转折前后大气环流场存在显著差异,副高短期活动、孟加拉湾低槽及中高纬度槽脊对旱涝急转具有重要影响.(2) 2011年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具有多时间尺度周期特征,10~20 d及30 ~ 60 d低频分量是夏季降水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低频分量具有不同的作用关键区域,相应的低频系统也有差别.前者在南海-西太平洋地区最活跃,具体表现为低频反气旋的发生发展;后者则主要活跃在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地区,低频对流加强是该地区最主要的特征.(3)副高的短期活动是造成201 1年长江中下游旱涝急转的关键,它的西伸和加强在低频场上表现为南海-西太平洋附近10~20 d低频反气旋的发展加强,后者与孟加拉湾地区30 ~ 60 d低频对流的影响相互叠加,在旱涝急转期作用达到最强;孟加拉湾地区30~60 d低频对流旺盛发展,OLR极值转变要早于南海-西太平洋地区副高极值的变化约5d的时间,可能是影响副高西伸的一个重要因素.
童金徐海明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旱涝急转
江淮旱涝及旱涝并存年降水和对流的低频振荡统计特征被引量:7
2013年
利用中国国家气候中心站点降水资料、NOAA全球逐日OLR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数据集,分析了江淮地区旱涝年及旱涝并存年夏季降水和对流的低频振荡统计特征。结果表明:江淮地区旱涝年及旱涝并存年夏季降水具有不同的振荡周期,旱年以8~16d的准双周振荡为主,涝年8-16d的准双周振荡与16-32d的周期振荡同时存在。旱涝并存年与旱涝均匀年均存在16-32d的振荡,同时还有较弱的8-16d振荡,并且旱涝并存年8-16d的振荡比旱涝均匀年更加突出,8~16d的准双周振荡可能是造成夏季降水异常的主要因子;对流的振荡周期与降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典型旱、涝年,对流的传播特征不同,旱年准双周的低频对流以经向南传为主,涝年则主要是16~32d低频信号在纬向上的向西传播。
童金徐海明智海
关键词:旱涝并存低频振荡
中国东部地区人为气溶胶对东亚冬、夏季风的影响——一个高分辨率大气环流模式的模拟研究被引量:14
2014年
使用一个高分辨率的公用大气环流模式(CAM5.1)研究了我国东部地区人为气溶胶对东亚冬、夏季风的影响。结果表明,人为气溶胶中的黑碳和硫酸盐气溶胶含量的季节性变化在冬、夏季节对大气表现出不同的热力效应,并且可能是影响我国东部地区上空大气温度长期变化的重要因素。人为气溶胶引起的东亚季风区夏季降温可达对流层中高层造成东亚地区海平面气压升高、海陆气压梯度减小,减弱夏季低层的偏南风分量和高层的南亚高压。东亚人为气溶胶可使东亚地区冬季近地面层温度普遍降低、对流层中高层明显增温,导致东亚东部地区海平面气压下降,减弱东亚地区冬季低层的偏北风分量,阻止中层的东亚长波槽南伸,并削弱高层西风急流的强度。
邓洁淳徐海明马红云江志红
关键词:东亚季风
海表面盛行风背景下大气对黑潮海洋锋的响应特征被引量:5
2014年
采用一系列高分辨率的卫星资料,应用高通滤波等方法,研究了春季不同海表面盛行风背景下,东海黑潮海洋锋区附近的海气关系。观测分析表明:在东海,春季3种不同海表面盛行风条件下海表面温度与海表面风速之间都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表现为海洋对大气的强迫作用。大气对海洋锋的响应在3种不同盛行风条件下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在西北盛行风和东南盛行风背景下,即当风向垂直于海洋锋由冷侧(暖侧)吹向暖侧(冷侧)时,海表面风的辐散(辐合)出现在海洋锋上空。同时,海洋锋对海平面气压(SLP)、降水和对流活动的影响较弱,表明大气对海洋锋的响应主要局限在大气边界层内。在东北盛行风背景下,即当风平行于海洋锋时,在海洋锋的暖(冷)水侧上空为海表面风的辐合(辐散),并与SLP的异常低(高)值相对应,主要雨带出现在黑潮暖舌上空。无论从总降水还是层云、对流降水频次的空间分布来看,盛行东北风时,海表面温度对其上雨带的影响最为明显。分析结果还表明,在不同盛行风背景下,海洋锋附近的海气关系由不同的物理机制在起主导作用。当盛行平行于海洋锋的东北风时,主要由SLP调整机制起作用;而盛行垂直于海洋锋的西北风时则主要由垂直混合机制起作用。
谢傲徐海明徐蜜蜜马静
关键词:大气响应
南印度洋偶极子的特征及其与ENSO的关系被引量:3
2014年
利用逐月OISST、ERSST及NCEP2表面风场等资料探讨了南印度洋偶极子(Southern Indian Ocean Dipole,SIOD)的结构特征、形成原因及其与ENSO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南印度洋,偶极子形态的年际海表面温度异常在10-12月出现,次年2月达到极值,随后的4-6月消亡.SIOD的形成主要是风场、潜热通量和短波辐射通量起作用,混合层深度异常加厚或变浅有助于SIOD的形成.近30 a资料表明,SIOD的盛期超前ENSO 9~ 10个月,且具有季节锁相特征.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生年代际气候突变后,SIOD与ENSO的相关关系显著增强.正SIOD事件之后一般都有E1Ni(n)o事件发生,负SIOD事件之后都有La Ni(n)a事件发生.
张岚杜岩张玉红徐海明
关键词:ENSO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