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1718)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手术
  • 2篇脊柱
  • 1篇动功
  • 1篇胸腰椎
  • 1篇腰椎
  • 1篇运动功能影响
  • 1篇融合术
  • 1篇手术治疗
  • 1篇椎体
  • 1篇椎体成形
  • 1篇椎体成形术
  • 1篇椎体后凸
  • 1篇椎体后凸成形
  • 1篇椎体后凸成形...
  • 1篇自然史
  • 1篇寰枢
  • 1篇寰枢关节
  • 1篇外科
  • 1篇外科手术
  • 1篇显微镜

传媒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非手术与手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骨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比较非手术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新鲜胸腰椎骨质疏松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201例胸腰椎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非手术治疗48例(保守组),行PVP治疗153例(手术组)。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费用及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治疗后12个月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后凸Cobb角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21个月,平均13.7个月。保守组患者未出现卧床相关并发症,手术组出现1例骨水泥渗漏至椎管。在治疗后1周、1个月,保守组VAS评分较手术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2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保守组ODI评分较手术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2组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保守组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及后凸角较手术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组治疗费用较手术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手术治疗可改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引起的疼痛和残疾,与PVP相比,症状缓解较慢,但风险低,患者经济负担小,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丁权殷翔姜复龄赵建华
关键词:非手术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显微镜辅助下寰枢关节后路钉棒固定融合术——改良Goel术式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显微镜辅助下实施寰枢关节后路钉棒固定融合术(改良Goel术式)的可行性及技术操作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7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行上颈椎手术治疗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18~71(35.1±16.9)岁;陈旧性齿突骨折不愈合所致的寰枢关节不稳定13例,新鲜齿突骨折合并寰枢关节后脱位、不完全脊髓损伤4例,新鲜齿突骨折合并寰椎枕骨化的寰枢关节可复性脱位6例。患者均接受双人双目手术显微镜辅助下寰枢关节后路钉棒固定融合术。术中在2~20倍显微镜下精细解剖寰枢关节后方的神经血管丛,显露并直视寰椎侧块、枢椎峡部全长、寰枢侧块关节后方,并以其为解剖标志直视下确定进钉点、建立钉道,然后植入寰椎侧块螺钉与枢椎峡部螺钉。观察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并发症以及螺钉位置和术后6个月骨性融合情况,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的寰枢前间隙(AA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结果23例手术顺利实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2.8±0.8)h,出血量(80.4±17.8)mL。术后第2天复查CT示枢椎峡部螺钉均位于骨内,位置满意。术后3个月AADI(屈曲位)以及JOA评分分别为(2.5±0.8)mm和(11.8±1.8)分,较术前的(8.8±2.6)mm和(9.2±1.5)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352、12.058,P值均〈0.01)。随访6个月CT示植骨融合良好。未见螺钉松动、内固定失效。结论术中使用显微镜辅助放大与照明,实施改良Goel术式比裸眼下施术具有更好的可行性;通过对后方神经血管丛的精细解剖,使相关解剖标志可被直视,从而提高了该手术安全性与规范性。
朱军王钟靳宇飞金怀剑王颖博刘明永范伟力刘鹏赵建华
关键词:脊柱融合术寰枢关节显微外科手术
脊柱创伤对椎间运动功能影响的自然史被引量:2
2019年
脊柱创伤的治疗原则包括复位、稳定和减压;前两者为针对脊柱的支持功能,后者为脊髓及脊神经功能恢复创造条件。脊柱的节段间运动功能,对于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然而,在治疗脊柱创伤的过程中,恢复脊柱序列、稳定损伤节段和神经组织减压受到关注,尽最大努力恢复或保留脊柱的运动功能,却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在不同的解剖节段,脊柱的运动功能对人体的意义存在显著差异。对于高能量创伤导致的椎体骨折或者骨折-脱位,治疗应聚焦于椎间关节。如果椎间关节具有重新恢复生理载荷下稳定功能的可能性,治疗决策中应该考虑保留运动功能;否则应将所涉及的椎间关节予以永久、坚固的融合。因此理解创伤后椎间关节的"命运",将有助于在创伤早期预判保留运动节段是否具有可行性。本文就创伤对脊柱椎间关节影响的自然史呈现出来,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刘鹏王钟赵建华
关键词:脊柱创伤自然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