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60229)

作品数:7 被引量:74H指数:4
相关作者:张元智赵建民王跃文李志军裴国献更多>>
相关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内蒙古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关节
  • 3篇关节置换
  • 2篇导航模板
  • 2篇置换术
  • 2篇数字化
  • 2篇全髋
  • 2篇全髋关节
  • 2篇全髋关节置换
  • 2篇髋关节
  • 2篇髋关节置换
  • 1篇导航
  • 1篇胸椎
  • 1篇胸椎椎弓根
  • 1篇胸椎椎弓根螺...
  • 1篇三维重建
  • 1篇数字化技术
  • 1篇逆向工程
  • 1篇全膝关节
  • 1篇全膝关节置换
  • 1篇全膝关节置换...

机构

  • 4篇内蒙古医科大...
  • 3篇成都军区昆明...
  • 3篇内蒙古医科大...
  • 2篇内蒙古医学院...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 1篇浙江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赵建民
  • 6篇张元智
  • 4篇王跃文
  • 4篇李志军
  • 3篇陆声
  • 3篇刘瑞
  • 3篇裴国献
  • 3篇张少杰
  • 3篇杨勇
  • 2篇王星
  • 1篇刘宏伟
  • 1篇马世峰
  • 1篇王大鹏
  • 1篇陈斌

传媒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 1篇中华关节外科...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儿童胸椎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性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快速成形技术为儿童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提供一种个性化、精确定位的方法。方法:对4具胸椎尸体标本进行CT扫描,根据CT扫描资料,利用逆向工程原理及快速成型技术设计制造出个体化导航模板,利用个体化导航模板在尸体标本上辅助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所有螺钉的置入由同一位具有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经验但无胸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经验的骨科医师进行操作,随后根据CT扫描评价椎弓根螺钉位置。结果:共设计制作48个导航模板,辅助置入96枚胸椎椎弓根螺钉,CT扫描发现所有螺钉均准确置入相应椎弓根内。结论:数字化导航模板辅助胸椎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性高,操作简单,为儿童胸椎椎弓根螺钉的准确置入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行方法。
刘瑞张元智李志军杨勇赵建民张少杰刘宏伟马世峰
关键词:数字化个体化导航模板儿童胸椎椎弓根
计算机辅助确定下肢机械轴线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8
2013年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确定下肢机械轴线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价值。方法36例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8例。导航模板组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导航模板方法确定下肢机械轴线,髓内定位组采用传统髓内定位方法。导航模板组术前将髋、膝及踝关节螺旋CT扫描图像和下肢全长X线图像导入三维重建软件,重建髋、膝、踝关节模型并修正负重状态。将重建模型文件导入逆向工程软件,构建股骨头、膝关节、胫骨平台、踝关节中心,确定股骨和胫骨机械轴线。扫描全膝关节假体,导入逆向工程软件。将导航模板组重建后的髋、膝、踝模型与假体模型进行匹配。按照下肢机械轴线设计与股骨远端匹配的定位截骨平面的导航模板及胫骨近端机械轴线髓内定位通道,通过快速成型机制作模板实体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操作。术后通过CT扫描及三维重建分析比较两组手术的准确性。结果导航模板组手术时间(46.8±9.1)min,髓内定位组(57.5±12.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导航模板组假体冠状股骨角、冠状胫骨角及胫骨后倾角分别为89.4°±1.5°、89.3°±1.4°、6.8。±1.6°,髓内定位组分别为87.3°±3.8°、88.1°±1.9°、10.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HSS膝关节评分导航模板组和髓内定位组分别为(82.9±16.8)分和(72.8±1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计算机辅助确定力线设计的截骨模板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可为全膝关节置换术提供更加精确的截骨方式,操作简便。
张元智裴国献陆声李志军赵建民王跃文张少杰王星
关键词:膝关节
导航模板辅助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CT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导航模板辅助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全髋关节置换术,并对其效果进行CT分析。方法 28例32髋成人发育性DDH患者通过导航模板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男19例,女9例,年龄33~53岁,Crowe分期Ⅰ期15髋;Ⅱ期6髋;Ⅲ期6髋;Ⅳ期5髋。通过术前薄层CT扫描的三维数据,设计导航模板,并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同时行术前、术后CT对比。结果 32髋术后的髋臼假体位置良好,外翻角在40°~54°,髋臼杯外展角偏移度为(1.8±0.3)°,前倾角为10°~23°,髋臼杯前倾角偏移度为(2.2±0.9)°,无股神经和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导航模板可以为为DDH全髋置换髋臼假体的置入提供一种个性化、精确定位的方法,同时简化了手术过程。
张元智赵建民王跃文刘瑞李志军王星张少杰杨勇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设计
快速成形导航模板在髋臼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应用计算机辅助及逆向工程技术设计个性化导航模板,指导髋臼发育不良关节置换髋臼假体精确安放。方法:16例髋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病人应用全髋关节置换,男9例,女7例,年龄34~52岁,Crowe分期Ⅰ期10髋;Ⅱ期2髋;Ⅲ期2髋;Ⅳ期2髋。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在62~24分,平均42.6分。通过术前CT扫描的三维数据,设计髋臼旋转中心,建立发育不良髋臼的计算机数据模型,通过逆向工程技术制做与病人髋臼解剖完全吻合的导航模板,并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同时行术前、术后影像学及临床评估及术后随访。结果:16例病人术后的髋臼位置良好,外翻角在42°~55°,前倾角为12°~22°,下肢延长2~6CM,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在80.3分,无股神经和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计算机辅助快速成形导航模板应用于髋臼发育不良的全髋关节置换,能精确的控制髋臼假体的安放,对髋臼假体的前倾角和外翻角能精确的控制,并取得较好的疗效。
张元智陈斌赵建民杨勇王跃文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髋臼发育不良
应用三维重建与逆向工程技术确立成人正常下肢机械轴线
2013年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三维重建与逆向工程技术确立成人正常下肢机械轴线方法收集20名健康汉族成人志愿者(男10名,女10名;年龄18~22岁.平均19.3岁).行双下肢连续螺旋CT扫描,将原始.dieom格式数据导人MimieshmovationSuite14.0软件,三维表面重建下肢骨骼,以.stl文件格式存储,导入Geomagic Studio2012软件,通过曲面运算、拟合等方法构建股骨头、膝关节、胫骨平台及踝关节中心,确定股骨机械轴线和胫骨机械轴线。
张元智陆声裴国献赵建民李志军王大鹏
关键词:逆向工程
数字化技术在骨科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8
2011年
目的探讨数字骨科学理论及数字化技术在骨科中的应用。方法数字骨科解剖学:获取健康成人下肢连续薄层CT扫描数据,三维重建股前外侧皮瓣结构并立体显示;获取健康成人髋、膝、踝关节连续薄层CT扫描数据,三维重建各关节后构建股骨头、膝关节、胫骨平台、踝关节中心,三维重建下肢的机械轴线。数字骨科手术设计与应用:获取12例成人单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骨瓮连续螺旋CT扫描数据.三维构建患侧髋关节解剖旋转中心,设计髋臼侧假体最佳置入导航模板并应用于临床,验证结果。虚拟骨科仿真:获取8例男性志愿者腰椎螺旋CT扫描数据,三维重建L4.5椎体、椎间盘及韧带,建立Wallis系统模型,按标准手术模式与腰椎模型拟合,进行有限元前处理;选取单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儿童1例,模拟Pemberton截骨矫形过程。结果重建的数字化模型可准确反映解剖学结构特点;快速成型导航模板有较好的匹配性,且操作易行、可靠;虚拟仿真可以再现手术方式及过程。结论重建的图像可以提供骨关节正常二维动态解剖,为“数字骨科学”概念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张元智陆声赵建民王跃文刘瑞裴国献
关键词:成像解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