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2060)

作品数:7 被引量:70H指数:5
相关作者:徐兴旺吴琪张永吴楚洪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会议论文
  • 7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9篇斑岩
  • 8篇锆石
  • 5篇铜矿
  • 5篇锆石U-PB...
  • 5篇斑岩铜
  • 5篇斑岩铜矿
  • 4篇JUNGGA...
  • 3篇定年
  • 3篇东段
  • 3篇东准噶尔
  • 3篇扬子板块
  • 3篇扬子板块西缘
  • 3篇造山带
  • 3篇山带
  • 3篇桃花
  • 3篇碰撞带
  • 3篇中亚造山带
  • 3篇脉体
  • 3篇糜棱岩
  • 3篇矿床

机构

  • 14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新疆维吾尔自...
  • 3篇国土资源部信...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新疆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天津地质矿产...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浙江省第三地...

作者

  • 8篇徐兴旺
  • 7篇洪涛
  • 4篇吴琪
  • 3篇刘杰
  • 3篇张永
  • 3篇吴楚
  • 2篇梁广林
  • 2篇屈迅
  • 2篇游军
  • 2篇董连慧
  • 1篇张连昌
  • 1篇叶锡芳
  • 1篇黄雪飞
  • 1篇吴慧平
  • 1篇张征峰
  • 1篇曹明坚
  • 1篇张永
  • 1篇刘妍
  • 1篇常国虎
  • 1篇相鹏

传媒

  • 6篇岩石学报
  • 4篇中国科学院地...
  • 2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地质与勘探

年份

  • 8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滇西桃花花岗斑岩中新太古代-古元古代锆石年龄信息:对扬子板块西缘基底时代的约束
扬子板块西缘滇西地区是否存在古老基底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滇西桃花地区花岗斑岩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研究。形成于晚造山-后碰撞背景的桃花花岗斑岩具岛弧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其成因可能与:1)...
洪涛游军吴楚徐兴旺
关键词:继承锆石扬子板块
东准噶尔蒙西斑岩铜钼矿床脉体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被引量:17
2010年
蒙西斑岩铜钼矿床位于东准噶尔伊吾县琼河坝花岗岩北侧,以发育细脉、网脉状矿化为特征。脉体类型多样,包括石英脉、石英硫化物脉和硫化物脉等。根据脉体力学成因机制,其又可划分为水压破裂充填脉和构造破裂充填脉。构造破裂充填脉体按破裂形成的位错特征有正断与逆断两种。地表石英脉产状陡立,明显受断裂控制。脉体体积分数统计结果显示流体富集区呈向北缓倾的带状分布于深100~400m范围内,并与矿化富集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脉体富集带内,脉体以共轭形式存在,一组为倾角较小的逆断破裂充填脉,另一组为倾角较大的正断破裂充填脉,他们可能为缓倾逆冲剪切带的次级破裂与充填脉,即富矿带内脉体是沿矿区低角度逆冲断裂次级破裂面充填的。矿区地表及深部(400m以下)脉体以陡立为主,矿化较弱。矿区流体的运移具先沿水压直立破裂往上运移,进入剪切带后沿剪切带次级破裂侧向和向上运移,并在剪切带中富集成矿。低温矿物组合脉体穿切高温矿物组合脉体的特征说明脉体形成过程矿区处于隆升构造环境,这对斑岩铜矿成矿有利。
张永梁广林吴倩怡吴琪张征峰吴慧平屈迅徐兴旺
关键词:脉体斑岩铜矿体积分数东准噶尔
东准噶尔蒙西斑岩铜钼矿床脉体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蒙西斑岩铜钼矿床位于东准噶尔伊吾县琼河坝花岗岩北侧,以发育细脉、网脉状矿化为特征。脉体类型多样,包括石英脉、石英硫化物脉和硫化物脉等。根据脉体力学成因机制,其又可划分为水压破裂充填脉和构造破裂充填脉。构造破裂充填脉体按破...
张永梁广林吴倩怡吴琪张征峰吴慧平屈迅徐兴旺
关键词:脉体斑岩铜矿体积分数东准噶尔
文献传递
Basement nature and origin of the Junggar terrane:New zircon U–Pb–Hf isotope evidence from Paleozoic rocks and their enclaves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the Junggar terrane in the central area of th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CAOB)has a ...
Xing-Wang XuXian-Hua LiNeng JiangQiu-Li LiXun QuYue-Heng YangGang ZhouLian-Hui Dong
文献传递
额尔齐斯碰撞带东段结构与形成时代被引量:5
2015年
阿尔泰地体与萨吾尔岛弧之间的额尔齐斯碰撞带其结构与形成时代是中亚造山带构造演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报道了额尔齐斯碰撞带东段结构与形成时代的研究结果。新的结果显示:额尔齐斯碰撞带东段由4个走向NWNNW陡立的韧性变形带组成,剖面上呈扇状挤压变形的结构;这4个韧性变形带的应变类型为收缩应变与平面应变;片理带的变形从宏观到微观都表现出对称的结构,不同变形带不同地段可具变化的流动方向而表现出"奶油饼结构",其可能整体形成于共轴挤压机制;玉勒肯与老山口韧性变形带花岗闪长质糜棱岩、花岗闪长质超糜棱岩中变质重结晶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韧性变形时间约为360Ma。这可能意味着早石炭世时卡拉先格尔地区已进入碰撞阶段,即萨吾尔岛弧与阿尔泰地体间在360Ma时已发生碰撞。
洪涛相鹏游军张连昌吴楚吴琪徐兴旺
关键词:锆石U-PB年龄中亚造山带
还原性斑岩型Cu与Mo-Cu矿特征与形成机制被引量:6
2015年
还原性斑岩型Cu矿是近年新识别的一类斑岩型矿床,以岩浆阶段发育大量磁黄铁矿和成矿流体富CH4为主要特征。成因上,还原性斑岩型Cu矿与钛铁矿系列I型花岗岩伴生,形成于俯冲环境或者后碰撞环境。成矿流体为岩浆流体。岩浆阶段磁黄铁矿的结晶沉淀将导致岩浆中成矿元素Cu进入硫化物相而贫化,不利于成矿元素在流体中富集,结果导致还原性斑岩型Cu矿的矿化和蚀变规模较小。对比研究发现西准噶尔宏远Mo-Cu矿也具有还原性斑岩型矿床的特征,可能为还原性斑岩型矿床的新类型。
吴楚刘妍曹明坚洪涛徐兴旺董连慧
滇西桃花花岗斑岩中新太古代-古元古代锆石年龄信息:对扬子板块西缘基底时代的约束被引量:12
2015年
扬子板块西缘滇西地区是否存在古老基底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滇西桃花地区花岗斑岩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研究。形成于晚造山-后碰撞背景的桃花花岗斑岩具岛弧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其成因可能与:1)俯冲拆离的洋壳俯冲拆离的洋壳或富集地幔重熔作用;2)加厚的地壳部分熔融。花岗斑岩中的继承锆石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发育具有密集振荡环带的岩浆锆石;另一类是次浑圆状锆石。测年结果显示,花岗斑岩的岩浆锆石年龄为36.35±0.35Ma,环带发育的继承锆石年龄介于167~891Ma之间;而次浑圆状继承锆石可以分为两组,其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851±22Ma与2499±32Ma。新的锆石测年结果表明着滇西桃花地区不仅存在古金沙江洋东向俯冲形成的晚古生代弧岩浆记录,还发现新元古代岩浆活动信息,及早古元古代和新太古代的锆石记录。推测1.8Ga与2.5Ga锆石可能是捕获自地壳或围岩(石鼓片岩),表明滇西地区可能存在古老基底。
洪涛游军吴楚徐兴旺
关键词:继承锆石U-PB定年扬子板块
Spatial–temporal framework for the closure of the Junggar Ocean in central Asia:New SIMS zircon U–Pb ages of the ophiolitic mélange and collisional igneous rocks in the Zhifang area,East Junggar
The closure time of the Junggar Ocean is one of the hottest topics surrounding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C...
Xing-Wang XuNeng JiangXian-Hua LiChu WuXun QuGang ZhouLian-Hui Dong
Basement nature and origin of the Junggar terrane:New zircon U–Pb–Hf isotope evidence from Paleozoic rocks and their enclaves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the Junggar terrane in the central area of th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CAOB)has a ...
Xing-Wang XuXian-Hua LiNeng JiangQiu-Li LiXun QuYue-Heng YangGang ZhouLian-Hui Dong
关键词:ORIGIN
富铜斑岩岩浆形成机制与演化过程
斑岩铜矿在现代经济和科学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已成为一种最重要的铜矿床类型。自Schwartz(1947)首次使用"斑岩铜矿(porphyry copper deposit)"术语以来地质学家对其开展了系统研究取得一系列重...
徐兴旺吴琪黄雪飞刘杰张永
关键词:斑岩铜矿岩浆演化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