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2053)

作品数:6 被引量:23H指数:3
相关作者:任留东郭进京王彦斌耿元生杜利林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深熔作用
  • 2篇岩化
  • 2篇杂岩
  • 2篇混合岩
  • 2篇混合岩化
  • 2篇阜平杂岩
  • 2篇变质
  • 1篇岩化作用
  • 1篇岩相
  • 1篇岩相结构
  • 1篇熔融
  • 1篇熔体
  • 1篇锆石
  • 1篇锆石年龄
  • 1篇误差分析
  • 1篇斜方辉石
  • 1篇磷灰石
  • 1篇南极拉斯曼丘...
  • 1篇拉斯曼丘陵
  • 1篇花岗岩

机构

  • 4篇中国地质科学...
  • 3篇天津城市建设...
  • 2篇北京大学

作者

  • 4篇任留东
  • 3篇郭进京
  • 2篇高洪林
  • 2篇杜利林
  • 2篇耿元生
  • 2篇王彦斌
  • 2篇刘平
  • 1篇赵子然
  • 1篇杨崇辉

传媒

  • 2篇岩石学报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Acta G...

年份

  • 4篇2012
  • 2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Petrological Implication of the Albite Rims in the Felsic Gneisses of the Fuping Complex被引量:4
2012年
The albite rim is present in most felsic gneisses of the Fuping Complex. The presence of the rim indicates the coexistence of plagioclase and K-feldspar in the rock. The rim is formed immediately after the myrmekite, and both textures were derived from the alteration of K-feldspar. The difference is that that there is no quartz present in the rim, and the rim is nearly albite and the anorthite content of the rim plagioclase is substantial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myrmekite plagioclase. Formed at 400- 500~C the albite rim was derived from the K-feldspar composition adjustment in the late or post- magmatism stage. As the temperature decreased, the equilibrium between K-feldspar and plagioclase could be maintained, and reactions between the minerals occurred. The leucocratic veins in the complex show distinguished magma or migmatitic characteristics. The rim might form in the late magma or deuteric stage. The formation of the rim implies obvious granitic magmaor melt-injection activity. Typical metamorphic rocks cannot produce the rims. Anatexis after medium-high grade metamorphism might be subordinate. If present, the anatexis is water-present, but the rim texture cannot be taken as the symbol of anatexis.
REN LiudongYANG ChonghuiDULilin
关键词:ANATEXISMELT
华北克拉通阜平杂岩的深熔和混合岩化作用被引量:8
2011年
华北克拉通的阜平杂岩长英质岩石中常产出显著的浅色体、岩脉和花岗岩侵入体,并形成广泛的混合岩化作用。通过矿物自形晶的形成、黑云母向角闪石的转换和大量钠长石净边的出现以及其它与熔体活动有关结构的分析,浅色脉体和混合岩化作用的发生与外来熔体的注入有关。在长英质片麻岩中可出现明显的熔体注入,在一些不易片理化的岩石如石英岩中亦可形成浸染状熔体渗入。熔体汇集可形成浅色体、岩脉,直至花岗岩侵入体。而深熔作用本身形成熔体的作用在本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遭受渗透式混合岩化作用的过程中,岩石成分发生了改变,形成开放系统。随着渗透熔体的结晶,可形成一些岩浆锆石,在副片麻岩中则很容易被当作碎屑锆石。
任留东耿元生杜利林王彦斌刘平郭进京
关键词:熔体深熔作用阜平杂岩
试论阜平杂岩的深熔作用被引量:3
2012年
阜平杂岩中广泛产出浅色脉体,从而显示强烈的混合岩化作用。前人把引起混合岩化作用的机制归因于岩汁交代、重熔或无水深熔作用,似乎与实际的岩相结构不是很一致。矿物自形晶、钠长石净边结构和一些典型的矿物转化反应表明,阜平杂岩的混合岩化作用实际上经历了复杂的过程,主要表现为有水条件下的深熔作用。所形成的熔体有较大的流动性,可迁移一定的距离而进入邻近的岩石,对这些部位而言相当于发生了外来熔体的注入活动,造成熔体注入式混合岩化作用,形成一些交代反应和结构。因此,阜平杂岩混合岩化作用中的变质反应过程既包括长英质矿物的熔融(溶解),还涉及一种含水矿物(如黑云母)转化形成另外一种含水矿物(如角闪石)的化学反应。阜平杂岩的混合岩化作用最重要的机制是水致熔融或含水深熔作用,溶解性重熔或无水深熔作用则较为次要。
任留东耿元生杜利林郭进京
关键词:岩相结构深熔作用混合岩化阜平杂岩
麻山杂岩的两种变质作用及其与花岗岩的关系被引量:11
2012年
在黑龙江佳木斯地块麻山杂岩中识别出麻山杂岩中具有两种类型的变质作用:早期局部的麻粒岩相变质作用(M1)和伴随的无水深熔作用(>530Ma),即狭义的麻山群高级变质作用,变质岩多以残留块体形式散布于后期混合岩或花岗岩之中;麻粒岩相变质之后由于广泛的岩浆活动,造成了强烈的混合岩化作用(500Ma)和相应大范围的晚期角闪岩相变质作用(M2)。角闪岩相和麻粒岩相变质并非带状递进变化,而是在时空上均有差异的两种变质作用。混合岩化过程中的富水流体对早期"干"岩石进行了明显的退变质改造,从而造成高级变质岩变质结构的复杂性。此外,含水花岗岩的侵位对先期麻粒岩相变质成因锆石同位素体系有重置作用,使得早期的变质年龄难以测定。麻山杂岩的变质-花岗岩关系与东南极普里兹带有类似之处,在变形-变质之后迅速发生了构造体系的转换,出现了新的岩浆活动,只是花岗岩发育强度有所不同,反映了两地构造演化细节上的差异。西伯利亚古陆南缘及中亚造山带内部的一些微陆块发生了与冈瓦纳陆块内泛非事件类似的构造-热-岩浆事件,因此,中亚造山带内部的佳木斯地块及其他类似的微陆块与冈瓦纳古陆边缘活动带具有相似的构造性质。
任留东王彦斌杨崇辉赵子然郭进京高洪林
关键词:变质作用花岗岩锆石年龄冈瓦纳古陆
^(40)Ar/^(39)Ar测年法表观年龄计算中的误差分析
2012年
除了样品因素外,第四纪地质样品^(40)Ar/^(39)Ar测年的关键在于测试和年龄计算中的误差控制。信号强度(随测量时刻)的拟合值可以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直线或二次多项式拟合计算,但拟合值的误差不能通过拟合方程系数的误差进行计算,而应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以便获得与实测值误差相协调的拟合值误差。减小质量歧视系数D的相对误差并控制^(36)Ar的原始误差,才能有效的降低质量歧视校正带给^(39)Ar的相对误差。^(40)Ar_(rad)的相对误差来源于^(40)Ar测量值的相对误差、^(36)Ar测量值的相对误差、^(36)Ar_(Ca)的相对误差、吸附大气氩^(36)Ar_(air)的相对误差以及样品经反应堆辐照后产生的^(39)Ar_K的相对误差等。当样品极年轻且含有较多吸附大气氩时,^(40)Ar_(rad)的相对误差就会变大;当样品极年轻且受到过度辐照时,^(39)Ar_K的相对误差对^(40)Ar_(rad)相对误差的贡献也会增大;当反应堆中热中子比例较高且样品辐照过程中没有Cd屏蔽时,校正系数α的相对误差对其贡献也不可忽略。当标样年龄小于100Ma时,J值相对误差等于标样测量值R_S的相对误差平方、衰变常数相对误差平方及标样年龄相对误差平方加和的平方根。当标样年龄大于100Ma时,衰变常数相对误差平方及标样年龄相对误差平方将被不同程度的放大(1倍多到几倍)后传递到J值相对误差中,从而增大了这两个来源的误差对J值相对误差的影响。
高洪林
关键词:误差分析
南极拉斯曼丘陵长英质变质岩中磷灰石-斜方辉石组合的岩石学意义
2011年
南极拉斯曼丘陵高级长英质变质岩中出现的磷灰石-斜方辉石(Ap-Opx)组合表明岩石经历了麻粒岩相条件下的变质作用,长英质片麻岩发生了强烈的脱水深熔作用。随着熔体的迁出,长英质片麻岩中的残留或者镁铁质岩石中的分异产物,均可形成Ap-Opx组合。残留矿物如磷灰石、金属氧化物等具有丰富的稀土元素,强烈影响着岩石中的稀土元素配分型式。磷灰石-斜方辉石组合的存在说明体系中有适量但不是很充足的有效钙质组分。由磷灰石、磁铁矿-钛铁矿、石榴石,直至斜方辉石,一方面反映了活动组分-残留组分的不断变化,另一方面,也说明高级变质作用过程中体系的失水程度逐渐增加;变质作用中富含该组合的岩石是经变质过程形成的特有岩石,没有固有的原岩可对应。
任留东刘平
关键词:磷灰石斜方辉石深熔作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