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海洋局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KP201210)

作品数:13 被引量:73H指数:7
相关作者:朱国平许柳雄朱小艳李莹春夏辉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教育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海洋局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1篇磷虾
  • 11篇南极磷虾
  • 4篇渔业
  • 4篇水域
  • 3篇渔获
  • 3篇渔获率
  • 2篇大洋
  • 2篇扇区
  • 2篇种群
  • 2篇种群生物学
  • 2篇夏季
  • 2篇夏秋季
  • 2篇南大洋
  • 2篇南设得兰群岛
  • 2篇CPUE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渔场
  • 1篇振荡
  • 1篇振荡模态
  • 1篇摄食

机构

  • 14篇上海海洋大学
  • 7篇教育部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 13篇朱国平
  • 8篇许柳雄
  • 5篇朱小艳
  • 3篇徐鹏翔
  • 3篇夏辉
  • 3篇李莹春
  • 3篇徐怡瑛
  • 2篇孟涛
  • 2篇杨晓明
  • 2篇刘子俊
  • 1篇黄洪亮
  • 1篇高春梅
  • 1篇张吉昌
  • 1篇吴继魁
  • 1篇赵勇
  • 1篇徐国栋
  • 1篇杨文杰

传媒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水生生物学报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水产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极地研究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7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0/2011年夏季南设得兰群岛北部水域南极磷虾的种群组成被引量:4
2013年
为了解中国南极磷虾渔业主要渔场——南设得兰群岛水域南极磷虾种群动态,利用渔业科学观察员收集的生物学数据,在将研究区域划分成10'×10'小尺度单元的基础上,实验分析了南设得兰群岛夏季南极磷虾种群组成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23个单元中,雌性未成体(F2)的比例最高(42.1%),其次为雌性成体(F3,35.6%),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不足20%,且均为未成体(M2),而幼体(I1)的比例仅占2.7%。12月中旬,I1阶段的磷虾个体占有一定的比例(9.6%),M2阶段磷虾个体比例较F3阶段高。12月下旬的情况与1月上旬较为相似,I1个体未出现在调查样本中,M2阶段磷虾个体比例下降,F3阶段磷虾个体比例明显上升。M2、F2和F3阶段的磷虾个体在各水层中的分布模式较为相似(PSI=90.9~97.7)。I1阶段磷虾个体主要分布在60~80 m水层(66.9%),而其它3个性成熟度的磷虾个体主要分布在40~60 m水层。
朱国平朱小艳夏辉李莹春徐怡瑛徐鹏翔许柳雄
关键词:南极磷虾种群组成南设得兰群岛
南极磷虾种群生物学研究进展Ⅱ-繁殖被引量:12
2013年
南极磷虾通常是指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Dana,1852)(下简称"大磷虾"),平均寿命3—5年,个体最大体长可达65 mm,体重达2 g。大磷虾数量巨大,已成为重要的商业性渔业资源,年可捕量可达0.3—2亿吨,渔业捕捞的主要磷虾群体为体长介于40—65 mm的较大成体。考虑到该种在南极食物网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为了评估资源开发所带来的影响,收集繁殖生物学数据就显得非常重要,
朱国平
关键词:南极磷虾种群生物学生殖产卵
南大洋小鳞犬牙南极鱼渔业时间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基于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CCAMLR)统计公报(第23卷)提供的渔业数据,结合表征气候变化的指数数据,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对1988年10月~2010年9月CCAMLR管辖水域内小鳞犬牙南极鱼渔业的时间变化...
朱国平
关键词:气候变化GAMCPUE
文献传递
南极大西洋扇区磷虾渔业渔获率突变特征及其致因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本研究利用CCARMLR数据库中提取的南极大西洋扇区(含48.1、48.2和48.3亚区)1982―2011年30年间的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年平均渔获率数据,运用Mann-Kendall法分析了其时间序列的发展趋势及突变特征。从趋势特征看,48区月均名义CPUE由1982年的5 t/h左右,变化至2011年的10 t/h左右。CPUE值时间序列呈现显著性周期波动,线性趋势年均增幅为0.221 t/h。48.1亚区为主要捕捞区域,其CPUE线性趋势增幅最小,为年均0.088 t/h;而48.2亚区增幅最大,年增幅达0.323 9 t/h;41.3亚区的年增幅为0.261 t/h。就渔获率突变特征而言,过去30年48区磷虾渔获率变化趋势为先缓后快的逐渐上升过程,渔获率突变点发生在1999年,这个突变在2001年后显著性存在。3个亚区磷虾渔获率均存在"上升突变"突变点。48.1亚区渔获率分别于2001年和2004年出现相交突变点,但均未通过α=0.05的显著线检验。48.2亚区分别于1995—1996年"向下突变",但未通过α=0.05的显著线检验,1996—1997年出现"向上突变",2000年通过α=0.05的显著线检验。48.3亚区突变发生在1992年,突变点通过α=0.05的显著线检验。结合海冰面积和捕捞(包括般队、捕捞技术、加工工艺)等因子分析突变的致因时,发现:(1)捕捞技术和加工工艺是最主要的致突变因子;(2)海冰面积在1983—1993年对渔获率突变有明显贡献;(3)空间上,越靠近南大陆,环境因子对突变的发生越容易产生作用。
杨晓明朱国平
关键词:南极磷虾渔获率MANN-KENDALL法
南极大西洋扇区南极磷虾渔获率序列的振荡模态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为了解释南极大西洋扇区的48区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资源的多尺度振荡模态特征及其与环境振荡之间的响应关系,采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对1982—2011年问的南极磷虾月均渔获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振荡表现出了0.5a、1a、1.5a、2.5a、7a和11a等多个周期,其中高频振荡对南极磷虾资源变动影响较大,低频振荡影响较小:3个亚区渔获率都为冬高夏低季节性振荡,48.1~48.3亚区最高值依次出现在5月、6月和9月,渔获率的最低值出现在1月;所有振荡周期中以1a为最主要振荡周期(方差解释率为46.7%),南极磷虾年补充规模对其渔获率最为重要;其2.5a振荡和海冰面积3.0a;振荡有关;渔获率低频振荡周期与气候.海流系统振荡周期有关。海冰面积和渔获率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O.44,位相差10个月)。海冰面积异常振荡会在8~l1个月之后对渔获率和渔获率异常产生的正相关影响。磷虾资源的振荡是环境振荡和磷虾生物周期综合作用的反映。
杨晓明朱国平
关键词:南极磷虾渔获率振荡模态经验模态分解
南极磷虾种群生物学研究进展Ⅲ-摄食被引量:13
2014年
鉴于南极磷虾在南极食物网中所处的关键地位,其摄食活动对南大洋海洋生态系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南极磷虾食物组成因季节、空间等不同而存在差异,且摄食对象的分类和鉴别也存在着较大困难,选食机制目前尚有不同意见。本文从摄食对象、摄食方式、选食机制及摄食率等方面对近百年来南极磷虾摄食生态学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归纳,以期为国内外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基础信息,并为进一步开展其摄食生态学研究提供科学思路。
朱国平朱小艳
关键词:南极磷虾食物摄食率浮游动物
基于精细尺度的冬季南乔治亚岛南极磷虾渔获率时空与环境效应被引量:10
2014年
南乔治亚岛水域不仅是南极磷虾渔业的主要渔场之一,同时该水域的南极磷虾也是许多以该岛为栖息地的捕食者(如海豹、鲸鱼等)的饵料,因此对该岛南极磷虾资源丰度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南极生态系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基于精细尺度渔业数据,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对2013年冬季南极磷虾渔获率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对渔获率总偏差解释率为32.0%,其中贡献最大的为旬别,贡献率为21.4%;其次为纬度,但贡献率显著降低,仅为4.4%.7月上旬至9月上旬,渔获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渔场东侧渔获率较高,尤其是中东部海域,而北侧的渔获率相对偏低.随着地形变化程度的增大,平均渔获率呈下降趋势.风力处于4级以下的情况不仅适宜捕捞作业,且渔获率也处于较高的水平.风向并不会对渔获率产生显著的影响.在表温0.5~2.0℃范围内,随着表温的增加,平均渔获率呈上升趋势.
朱国平刘子俊徐国栋张吉昌孟涛黄洪亮徐怡瑛朱小艳许柳雄
关键词:南极磷虾渔获率环境因子
南大洋有鳍鱼类渔业平均营养级的长期变动被引量:7
2014年
利用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CCAMLR)提供的数据,结合Fishbase所提供的相关鱼种营养级,分析了1970—2009年南大洋有鳍鱼类渔业的平均营养级(TLi)变动情况。结果表明:南大洋有鳍鱼类渔业TLi趋势较为明显,可分为1970—1991、1992—2009年两个阶段;1970—1991年,TLi处于较低的水平(3.23-3.60),整体上呈下降趋势;1992—2009年,TLi明显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3.82-4.02);渔获平均渐进体长的变化趋势与平均营养级基本上保持一致;1970年的渔业均衡指数(FiB)最高,1997年之后FiB指数基本上处于稳定状态。
朱国平
关键词:南大洋渔业
南极磷虾的适温效应试验被引量:5
2015年
水温是影响南极磷虾种群分布及个体行为的重要因素。对南极磷虾进行船上暂养试验,采用渐变式、急变式2种温控方式,分析南极磷虾对海水温度变化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南极磷虾的适宜临界海水温度为7℃左右,临界海水温度为14℃左右。南极磷虾对温度的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适应范围有限。
杨文杰朱国平胡桂森刘子俊许柳雄
关键词:南极磷虾海水温度适应性
2009/2010—2011/2012年度夏秋季南奥克尼群岛水域南极磷虾捕捞群体年龄结构时空变化被引量:1
2014年
利用南极磷虾渔业科学观察员收集的南极磷虾生物学数据,在将研究区域划分成60'×30'精细尺度单元的基础上,分析了南奥克尼群岛南极磷虾种群捕捞群体年龄结构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2009/2010年度,南极磷虾体长范围为33.2—69.0 mm,平均体长为51.8 mm,优势体长组为52—60 mm(52.3%),另在44—48 mm有一个次峰区;2010/2011年度,体长范围为22.9—59.3 mm,平均体长为44.5 mm,优势体长组为42—50 mm(56.8%);2011/2012年度,体长范围为18.5—59.4 mm,平均体长为41.7 mm,优势体长组为36—46 mm(67.3%)。三个年度间南极磷虾体长频次分布呈显著性差异(p<0.001),且不具相似性(PSI=41.25—73.42)。2009/2010—2011/2012年度各旬别磷虾体长组可分成3个组,其中2011年2月上旬和2012年3月中旬可划分为一组,2010年1月下旬至2月中旬以及2011年2月中旬可归为一组,这几个体长组均呈双峰分布,其他的体长组划归为一组。1+和2+龄虾大多出现在离南奥克尼群岛最近的水域,而离南奥克尼群岛较远的单元中则多为4+龄以上的磷虾个体。
朱国平朱小艳李莹春徐怡瑛夏辉徐鹏翔许柳雄
关键词:南极磷虾捕捞群体年龄结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