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1701)

作品数:8 被引量:28H指数:3
相关作者:王欣张世民俞光荣梅炯程黎明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医学引导类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骨折
  • 3篇肘关节
  • 3篇桡骨头
  • 3篇骨头
  • 3篇关节
  • 2篇入路
  • 2篇锁定钢板
  • 2篇前方入路
  • 2篇切口
  • 2篇桡骨头骨折
  • 2篇小头
  • 2篇钢板
  • 2篇尺骨
  • 1篇血管神经
  • 1篇血管神经损伤
  • 1篇英文
  • 1篇鹰嘴
  • 1篇鹰嘴骨折
  • 1篇张力带
  • 1篇掌侧

机构

  • 7篇同济大学附属...
  • 2篇同济大学附属...

作者

  • 7篇王欣
  • 5篇张世民
  • 4篇梅炯
  • 4篇俞光荣
  • 3篇程黎明
  • 3篇张英琪
  • 3篇祝晓忠
  • 2篇周家钤
  • 1篇袁锋
  • 1篇黄轶刚
  • 1篇王志远
  • 1篇陈锐
  • 1篇李双

传媒

  • 2篇国际骨科学杂...
  • 2篇外科研究与新...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中华肩肘外科...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拉力螺钉联合锁定钢板治疗简单骨干骨折被引量:2
2016年
对于简单骨干骨折,拉力螺钉联合中和钢板是标准内固定方式之一。在使用拉力螺钉获得骨块间加压及绝对稳定后,再使用非锁定普通钢板或锁定钢板作为中和钢板,可保护骨折块之间的拉力螺钉。普通加压钢板通过钢板与骨皮质之间的加压摩擦可获得绝对稳定,实现骨折一期愈合;锁定钢板对血供破坏少,追求骨折端相对稳定,实现骨折二期愈合。而同时采用拉力螺钉和锁定钢板能促进骨折愈合进程。该文就拉力螺钉联合锁定钢板治疗简单骨干骨折作一综述。
孙莅伦张世民
关键词:拉力螺钉锁定钢板
图像叠加融合技术研究桡骨头骨折形态特点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通过图像叠加融合法,研究桡骨头骨折块的面积、位置等特点,并对三联征骨折患者的桡骨头骨折形态进行总结、描述。方法采集23例桡骨头骨折患者肘关节cT数据(肘关节三联征12例,非三联征11例)。对桡骨头骨折块进行重建并虚拟复位。测量桡骨头骨折块中心点坐标,并绘制骨块中心分布图。结果23例桡骨头骨折,共计产生43块骨折块,平均为(1.9±0.7)块。三联征骨折者,桡骨头骨折块26块,平均(2.2±0.6)块,非三联征骨折者桡骨头骨折块17块,平均为(1.5±0.7)块。结论肘关节三联征的桡骨头骨折块大多分布于前臂中立位的前外侧,绝大多数具有2~3块骨折块,属于Mason分型的Ⅱ型/Ⅲ型。计算机重建及虚拟复位、图像重叠融合技术,可以更好、更精确地对骨折块进行定量描述和统计分析。有助于提高医师对疾病的理解。
张英琪王欣张世民李双
关键词:桡骨小头骨折3D建模图像融合
改良体表定位前臂近段掌侧切口治疗桡骨近段骨折的安全性研究
2018年
目的用肱二头肌腱桡侧缘与桡侧屈腕肌肌腱的连线作为前臂近段掌侧切口术前体表定位线,探讨该体表定位方法的临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月至2016年4月期间,21例桡骨近侧1/3骨折患者的手术资料。术前体表定位切口的方法采用肱二头肌腱桡侧缘与桡侧屈腕肌肌腱连线,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19~52岁,平均34岁。致伤原因:跌伤15例,交通伤3例,高处坠落伤2例,打架致伤1例。左侧12例,右侧9例。均为单纯桡骨干骨折、闭合性损伤、术前无神经损伤症状。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9 d,平均4 d。术后根据Grace和Eversmann标准对患者前臂旋转功能进行评价,并评价其前臂外侧皮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术后获11~24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所有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均<6个月。根据末次随访时前臂功能评价的Grace和Eversmann标准:优15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90.5%。无感染、内固定失败及神经或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没有患者发生桡神经及前臂外侧皮神经损伤的症状。结论通过改良体表定位前臂掌侧入路的方法,手术切开时能有效避免医源性前臂外侧皮神经损伤。术中以肱二头肌腱为参照,并确保在肱二头肌腱的桡侧进行操作。肱二头肌腱是安全可靠的定位标记。
王欣周家钤王志远祝晓忠袁锋程黎明
关键词:桡骨骨折血管神经损伤前方入路
桡骨头置换术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桡骨头是肘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肘关节活动,维持肘关节稳定。桡骨头置换术既可用于桡骨头骨折的一期治疗,也可用于桡骨头切除后肘关节不稳定或桡骨头畸形愈合后的补救性治疗,使肘关节获得完整的外侧支撑,维持良好的稳定性。目前桡骨头假体种类很多,但尚无文献能够证明哪种假体更优。合适的假体直径和高度是桡骨头置换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因素。桡骨头置换术中短期疗效满意,但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总结。
王欣梅炯俞光荣张世民
关键词:桡骨头假体
肘关节前方入路切口“安全区域”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解剖学观察肱二头肌腱和前臂内、外侧皮神经之间的解剖位置关系,为肘关节前方入路手术切口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解剖30例成人肘关节标本,均无外伤、畸形、肿瘤、骨折。其中新鲜冰冻标本8例(性别不详,左5例、右3例),经10%甲醛溶液浸泡的标本22例(男12例、女10例,左11例、右11例)。仔细观察肘关节前方的肱二头肌腱和前臂内、外侧皮神经,并测量前臂内、外侧皮神经穿出深筋膜的位置,及其与肱二头肌肌腱之间的解剖位置关系。结果前臂外侧皮神经走行于肘关节的前方偏桡侧,与肱二头肌腱相毗邻,在肱骨外上髁平面下方(20.5±2.5)mm处穿出深筋膜,穿出点与肱二头肌腱桡侧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为(12.6±0.9)mm;前臂内侧皮神经沿肱动脉下行,在肱骨内上髁上方约5 cm 处穿出深筋膜,在肱骨内上髁平面处,后支与肱二头肌腱尺侧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为(33.1±2.7)mm。两者之间的安全宽度约为40 mm。结论距肱二头肌腱两侧缘之间约40 mm 的宽度为肘关节前方入路的相对安全区域,以肱二头肌腱为参照设计切口,可以减少医源性前臂内、外侧皮神经损伤的发生。
王欣张英琪俞光荣张世民梅炯
关键词:肘关节手术入路
微型锁定钢板结合克氏针张力带治疗粉碎性尺骨鹰嘴骨折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应用微型锁定钢板结合克氏针张力带治疗粉碎性尺骨鹰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4年6月采用微型锁定钢板结合克氏针张力带治疗粉碎性尺骨鹰嘴骨折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13例;年龄22~68岁,平均41岁。致伤原因:摔伤22例,高处坠落伤8例,交通伤4例,棍棒打击伤2例,刺伤1例。左侧16例,右侧21例。其中2例为开放性骨折。所有患者均未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无肘关节不稳定。受伤至手术时间为4—98h,平均43h。术后按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MEPS)评价肘关节的功能。结果35例患者获得6~26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术后X线片均显示骨折复位良好,关节面平整无塌陷,骨折均愈合。末次随访时MEPS评分为70~100分,平均94分,其中优31例,良2例,中2例,优良率为94%。无伤口感染或内固定失败。结论采用微型锁定钢板结合克氏针张力带治疗粉碎性尺骨鹰嘴骨折,能够允许肘关节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固定方法。
王欣周家钤陈锐祝晓忠张英琪梅炯程黎明俞光荣
关键词:尺骨骨折张力带
桡骨头骨折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4年
桡骨头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约占肘部骨折的1/3~1/2[1-3].大部分桡骨头骨折是因摔倒后手先撑地,外力通过桡骨轴线上传至肘关节,桡骨头与肱骨小头撞击而导致,是一种典型的轴向负荷损伤.此外,后外旋损伤也会造成桡骨头骨折.如果同时合并冠突骨折、尺骨鹰嘴骨折、肘关节脱位等,则提示损伤更为复杂严重.文献报道,单纯的桡骨头骨折仅约占5%,而绝大多数均伴有其他损伤[4].治疗桡骨头骨折应以恢复肘关节的屈伸功能及前臂的旋转功能为目的;同时应注意保持肘关节的稳定性,以减少后期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
王欣梅炯程黎明俞光荣
关键词:桡骨头骨折肘关节脱位尺骨鹰嘴骨折全身骨折肘部骨折肱骨小头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分类亚型及临床意义(英文)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肘关节恐怖三联征除了X片可见的后脱位和桡骨头及尺骨冠突骨折外,还有广泛的软组织损害。本文根据肘关节内侧副韧带(MCL)损伤如否,将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分为2个亚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2004—2009年,共治疗7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其中Ⅰ型2例(MCL完整)保守治疗,石膏固定2~3周后功能锻炼;Ⅱ型5例(MCL断裂)手术治疗,经内外侧双切口显露,分别固定桡骨头和冠突,修复外侧副韧带和内侧副韧带。结果 7例患者获得1~4年随访(平均2年)。骨折愈合,肘关节稳定,活动无疼痛。活动幅度屈伸平均120°,旋转100°,MEPS评分优5例,良2例。结论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中,MCL完整者,其桡骨头和冠突骨折的类型和移位均较轻,可保守治疗;MCL断裂者,其骨折类型和移位均较重,需手术治疗。修复MCL能显著提高肘关节的稳定性。
张世民祝晓忠黄轶刚王欣
关键词:恐怖三联征肘关节内侧副韧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