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6JA710016)

作品数:13 被引量:184H指数:7
相关作者:孔德永赵昆卢业美张玉梅李春明更多>>
相关机构:曲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济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政治法律
  • 3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政治
  • 7篇政治认同
  • 5篇社会
  • 3篇社会转型
  • 3篇公民
  • 3篇和谐社会
  • 2篇当代中国公民
  • 2篇政府
  • 2篇中国公民
  • 2篇社会构建
  • 2篇公正
  • 2篇国公
  • 2篇和谐社会构建
  • 1篇行政
  • 1篇行政公正
  • 1篇意识形态
  • 1篇政党
  • 1篇政治统治
  • 1篇执政
  • 1篇执政党

机构

  • 9篇曲阜师范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济宁学院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9篇孔德永
  • 1篇杨竞业
  • 1篇齐慧丽
  • 1篇卢业美
  • 1篇赵昆
  • 1篇李春明
  • 1篇李芳云
  • 1篇张玉梅

传媒

  • 4篇齐鲁学刊
  • 2篇理论与改革
  • 1篇当代世界与社...
  • 1篇社会主义研究
  • 1篇求实
  • 1篇天府新论
  • 1篇中共天津市委...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年份

  • 2篇2009
  • 8篇2008
  • 3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济人”假设与制度认同被引量:11
2007年
"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理论中的最基本假定,"经济人"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利益主体,但它必须受制于制度的约束。制度是规则的集合,是一系列正式约束和非正式约束组成的规则网络。但一种制度框架只有经过制度认同,经过所有公民价值批判后,才能为人们所认肯和接受,公民才会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这个社会才会有基本公正的秩序。
赵昆
当代中国社会政治认同问题研究刍议被引量:10
2007年
政治认同是人们从内心深处产生的一种对所属政治系统的情感上的归属感,政治认同是社会和谐的前提,社会和谐是政治认同所形成的理想状态,因此,对当代中国社会政治认同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政治认同问题的研究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治认同的研究坐标需要更新,应着重站在民间的立场来认识政治认同问题;政治认同的研究领域需要拓展,不仅要研究政治认同的程度,而且要研究政治认同的内容;政治认同的观念需要转变,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理性分析中国政治认同问题。
孔德永
关键词:政治认同
转型期我国公民政治认同变化的趋势与特征被引量:3
2008年
社会转型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社会转型对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带来了深刻影响,一方面,使政治认同客体发生了公民利益认同、制度认同、价值认同方面积极的变化;另一方面,使政治认同的主体得到利益认同、理性认同与积极认同等良性发展。
孔德永
关键词:社会转型政治认同客体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价值认同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价值认同是民众政治认同的前提,而意识形态是政治价值的核心内容,也是政治权威合法性资源中最为基础的部分,它为政治权威的合法性提供道义上的诠释。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民众价值认同资源出现某种流失,因此,意识形态如何适应社会转型的要求,进行价值整合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而整合的关键是意识形态要具有包容性,不断满足不同社会阶层的物质与精神上要求。
孔德永
关键词:意识形态包容性马克思主义
政治认同的逻辑被引量:126
2007年
政治认同的逻辑是指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对所在政治系统运行状态认同的底线或原则,即人们的政治共识。政治认同的逻辑应该与人的需求相吻合的,人的需求是一个从低层次到高层次发展的过程,人不仅有物质利益的需要,而且有精神或情感满足的需要。政治认同的逻辑也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次序:从利益认同到制度认同再到价值认同,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其中,利益认同是政治认同逻辑的起点,制度认同是政治认同的关键,价值认同是政治认同的核心。
孔德永
关键词:政治认同逻辑
公共政策的“内部输入”机制与当代中国的政治认同被引量:2
2008年
我国的公共政策制定,基本上是一种"内部输入"机制。它对人们的政治认同,具有许多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这种"内部输入"机制,其输入权的单极性、单一输入主体的经济人理性、输入主体的责任性缺失及受制约性缺位,又对政治认同带来了比较大的消极影响。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的内部输入机制,以获得公众的稳定的、持久的政治认同。
李春明张玉梅
关键词:公共政策政治认同执政党政府
传统人伦关系与后农业税时代乡村基层政治的运作被引量:1
2008年
人伦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重人伦既是维护中国社会秩序的基础,也是中国重要的文化传统。历史上的乡村治理之所以出现困境,其重要原因是忽略了传统人伦与乡村治理之间的联系。在后农业税时代,乡村基层政治运作的逻辑也发生了变化,从原来以科层制为主的运作模式转向以关系取向为主的运作模式,基层政治运作方式也从刚性的工作模式转向带有情感性的柔性工作方式,乡村政治运作的基本特征也将带有越来越多的乡土性。
孔德永齐慧丽
关键词:人伦后农业税基层政治
当代中国公民政治认同变化的原因初探被引量:10
2009年
当代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公民政治认同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其根本原因是由于社会转型的影响,其它重要影响因素主要有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影响、经济全球化冲击等方面,以上诸因素使得政治认同的客体逐渐变得不太适应,同时也使得政治认同主体本身发生了变化,这些原因及变化使得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公民政治认同呈现出新的变化。
孔德永
关键词:社会转型政治认同
论媒介交往共识
2009年
"媒介交往共识"是主体间互相理解、一致融合、共担责任的产物。它的产生受到差异性的技术条件、公度性的制度条件和价值性的观念条件的制约。它是由被动共识、客观共识、自由共识与消极共识、中立共识、积极共识这两个三元结构构成的两大系统。实现媒介交往共识要找出可能条件、建立务实行动、深入理解客体、善于融合意见和敢于承担责任。
杨竞业
和谐社会政府行政公正的路径选择
2008年
社会公正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密相关。社会公正的实现有赖于政府行政公正,政府行政公正是行政实质公正和形式公正的统一。当前,政府行政公正偏失问题凸显。实现政府行政公正的路径选择就是要加强法律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制约,实行依法行政;强化责任意识,彰显角色美德建设;注重调处政府和民众之间的关系,确保公共利益。
李芳云
关键词:和谐社会政府行政公正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