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A751067)

作品数:6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赵亚宏葛胜君孙放远更多>>
相关机构:通化师范学院华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苏曼殊
  • 2篇曼殊
  • 2篇广告
  • 1篇渊源
  • 1篇渊源关系
  • 1篇思潮
  • 1篇苏曼殊小说
  • 1篇碰撞
  • 1篇小说
  • 1篇纠缠
  • 1篇《甲寅》
  • 1篇《甲寅》月刊
  • 1篇承继
  • 1篇出家

机构

  • 5篇通化师范学院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赵亚宏
  • 1篇葛胜君
  • 1篇孙放远

传媒

  • 4篇通化师范学院...
  • 1篇求索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新青年》广告多元意义的承载
2011年
《新青年》与《甲寅》月刊的渊源关系极深,《新青年》广告有着对《甲寅》月刊广告注重科学和学理精英风格的承继与超越。并在拥有学科的广泛性和内容的广博性、开放性的基础上,彰显了对刊物自身宗旨和文学改革的宣传,重视文学翻译和新文学性的启蒙特质,与时代思潮紧密关联,承载着与新文学同步发展的多元意义,发挥了广告所特有的传播媒介作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新青年》作为公共话语空间的辐射影响强度。本文通过对《新青年》前期刊载的广告进行全面梳理,来探究"五四"新文学的诞生与发展历程。
赵亚宏
关键词:广告
苏曼殊“三次出家”考及出家深层原因探析
2011年
苏曼殊与章士钊《甲寅》月刊渊源很深,又是鲁迅创办《新生》的同人之一。其"三进佛门""三次出家"之说在学术界甚为流行。其实癸卯年(即1903年)在惠州破庙中出家的那次才是真实的。该文力求在梳理材料中了解来龙去脉,去伪存真,以正视听。同时结合作品探讨苏曼殊出家的深层原因:因"难言之恫"而形成孤独绝望自卑好走极端的心理特征。
孙放远赵亚宏
关键词:苏曼殊
《甲寅》月刊与《新青年》的关系探究
2010年
《甲寅》月刊与《新青年》是两个有着极深渊源关系的刊物,《新青年》是在承继《甲寅》月刊基础上创办。二者之间不仅是同人刊物,且都在民初社会极其复杂情况下诞生,以其不断地探索精神与对西方政治文化思想的引介和传播,成为民初先进知识分子表达自由思想的公共话语空间,深具精英文化品味与风格,引领时代发展潮流。若说《甲寅》月刊是联接新旧思想文化转型的过渡者和新文学倡导者,那么《新青年》则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急先锋和中国新文学的主要实践者。该文旨在探讨《甲寅》月刊与《新青年》的渊源关系,从宏观上进行梳理与剖析,进而彰显出新文学运动形成内因的多元性与《甲寅》月刊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赵亚宏
关键词:《甲寅》月刊渊源关系
论苏曼殊小说的张力构成被引量:1
2012年
作为近代中国文学史上的传奇作家,苏曼殊及其小说在"言情"的魔力之外,更凭借小说思想与形式内外兼修的技术优势,获得了新旧文学转型期"承前启后"地位的殊荣。细读苏曼殊的小说,文本彰显出东西方文化的碰撞、情缘与佛戒的冲突、传统与现代的拉扯、自卑与超越的纠缠等多维的思想艺术张力。也正是这种张力,最终成就了苏曼殊小说在近代中国文学史上卓越而独特的价值。
葛胜君
关键词:苏曼殊小说碰撞纠缠
《新青年》广告新思潮的承载
2011年
《新青年》广告承载着对《甲寅》月刊广告注重科学和学理精英风格的承继与超越,且对刊物自身宗旨、对新思潮与新文学理念进行更为广泛的宣传和介绍,彰显了以鼓吹新思想、提倡新文学为主要阵地的精英倾向。塑造了刊物自身和各种不同的广告形象,呈现了精英刊物广告所具有的文化宗旨和品格定位的价值,拓展了《新青年》作为公共话语空间的舆论辐射影响强度,进而促进文学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整合,使《新青年》及新文学队伍具有社会公信力与人文关怀的品格及价值。
赵亚宏
关键词:广告承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