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26B03-1)

作品数:9 被引量:53H指数:5
相关作者:何杰徐跑强俊朱志祥杨弘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罗非鱼
  • 4篇吉富罗非鱼
  • 2篇淡水
  • 2篇淡水石斑鱼
  • 2篇血清
  • 2篇杂交
  • 2篇石斑
  • 2篇石斑鱼
  • 2篇品系
  • 2篇免疫
  • 2篇几丁聚糖
  • 2篇海豚链球菌
  • 2篇奥利亚罗非鱼
  • 2篇斑鱼
  • 1篇低温驯化
  • 1篇血清激素
  • 1篇血清皮质醇
  • 1篇血清生化
  • 1篇幼鱼
  • 1篇鱼类

机构

  • 9篇中国水产科学...
  • 4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淮阴师范学院

作者

  • 9篇何杰
  • 8篇徐跑
  • 7篇强俊
  • 6篇朱志祥
  • 5篇杨弘
  • 3篇马昕羽
  • 2篇王辉
  • 1篇曹丽萍

传媒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淡水渔业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水产学报
  • 1篇动物营养学报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淡水石斑鱼胚胎发育观察被引量:2
2014年
通过人工繁殖方法获取淡水石斑鱼(Cichlasoma managuense)受精卵,对其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受精卵形状为椭圆形,短轴(1.19±0.11)mm,长轴(1.51±0.13)mm。在水温(25.7±0.3)℃的环境中,从受精卵开始至早期鱼苗,历时56h,其胚胎发育过程可划分为8个时期:胚盘形成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出膜期、卵黄期。并对发育过程中35个阶段的显著特征进行了描述。
何杰孙兴驰隋东海
关键词:淡水石斑鱼胚胎发育
吉富罗非鱼与奥利亚罗非鱼自繁与杂交F_1遗传特性与抗病力分析被引量:10
2015年
以吉富罗非鱼与奥利亚罗非鱼为繁育亲本,采用完全双列杂交繁育4组F1,将初始规格基本一致的4组罗非鱼饲养100 d后,运用“加性-显性”遗传分析模型,分析了4组F1罗非鱼8个生长相关性状杂种优势、遗传效应以及与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F1群体平均优势为0.129 4~0.368 4。除尾柄长超亲优势较大外,其他性状的群体超亲优势较小或表现出负向超亲优势。(2)8个性状的广义遗传率(HB)为0.714 2~0.995 3,表明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对性状的遗传变异影响极显著(P〈0.01)。除尾柄长外,其他性状的狭义遗传率(HN)介于0.469 4~0.737 9,表明加性遗传方差在表型方差中所占比率较高。(3)体质量、全长、体长、体高、体宽、头长、尾柄长、尾柄高性状之间表型相关在0.776 6~0.999 7范围内,而遗传相关在0.994 1~1.000 0之间,表明这些性状间都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取样结束后,采用3.95×106CFU/m L的海豚链球菌菌液进行腹腔感染,吉富罗非鱼自繁组F1代12 h后出现死亡,而奥利亚罗非鱼自繁组F1192 h后才出现死亡。384 h后,吉富罗非鱼自繁组F1死亡率为40%,正反交组F1分别为20%和23.3%,奥利亚罗非鱼自繁组F1死亡率最低,为6.67%。研究结果表明,除尾柄长外,杂交F1的其他性状不具备超亲优势,然而杂交可以提高选育后代的抗病力。
强俊杨弘马昕羽王辉徐跑何杰朱志祥李瑞伟
关键词:吉富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杂交优势海豚链球菌
饲料中添加几丁聚糖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免疫调控与抗海豚链球菌感染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料中添加几丁聚糖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免疫调控与抗海豚链球菌感染的影响。选择健康、均重为(2.97±0.02) g的吉富罗非鱼375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5组试验鱼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对照)、10、20、30和40 mL/kg几丁聚糖溶液(几丁聚糖的有效浓度为0.6%)的试验饲料。饲喂63 d后,测定各组试验鱼的生长性能指标、血常规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头肾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量以及海豚链球菌感染192 h后的累计死亡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几丁聚糖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的特定生长率、存活率及血清总蛋白与甘油三酯含量无显著影响( P〉0.05),但是添加量为10和20 mL/kg时可显著降低肝体比和血清皮质醇含量,提高血液红细胞数目、白细胞数目和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以及血清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促进头肾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和干扰素基因的表达( P〈0.05);同时,添加量为20 mL/kg时还可显著增加饲料效率,降低血清葡萄糖、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 P〈0.05)。海豚链球菌感染192 h后,10和20 mL/kg添加组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30.06%和32.3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1.19%与40 mL/kg添加组的77.55%( 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添加10和20 mL/kg几丁聚糖溶液有助于降低吉富罗非鱼幼鱼的肝体比与肝脏应激,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同时,20 mL/kg添加量可以有效地促进饲料利用,降低血清脂肪沉积。在实际生产中,建议在吉富罗非鱼饲料中添加10~20 mL/kg的几丁聚糖溶液(几丁聚糖的有效浓度为0.6%),以促进吉富罗非鱼健康养殖。
强俊孙意岚黄永杨弘徐跑袁庆华何杰朱志祥苏田平
关键词:吉富罗非鱼几丁聚糖海豚链球菌
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基因结构功能、调控因子及在鱼类上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5年
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EC 1.14.99.5)是存在于内质网上的跨膜蛋白,是合成单不饱和脂肪酸的限速酶。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基因存在多种亚型,目前在哺乳动物体内共鉴定出5种基因亚型。SCD基因不同亚型分布具有组织、物种特异性,该基因在脂质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SCD基因在调控脂代谢、机体脂肪酸比例、糖尿病治疗、肥胖症、抗癌及免疫调节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主要的哺乳动物和一些鱼类的SCD基因已经被克隆出来,并对其分子结构、基因功能进行了分析。对近年来SCD基因克隆、分子结构、基因功能及调控因素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
马昕羽强俊徐跑何杰
关键词:分子结构基因功能
吉富罗非鱼与奥利亚罗非鱼完全双列杂交后代生长性能与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被引量:7
2015年
以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与奥利亚罗非鱼(O.aureus)为繁育亲本,采用完全杂交进行配组,分别对吉富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纯繁与正反交后代生长性能和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并且研究了脂代谢相关基因mRNA水平与肌肉脂肪含量的相关性。将初始规格基本一致的4组F1罗非鱼饲养100 d后,吉富罗非鱼纯繁组F1特定生长率最高(P<0.05),吉富罗非鱼奥利亚正反交组合无显著差异(P>0.05),奥利亚纯繁组F1特定生长率最低(P<0.05)。同时,奥利亚纯繁组F1的饲料转化率、肝体比与内脏比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各实验组水分、灰分与粗蛋白含量间无显著差异(P>0.05),吉富纯繁组F1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合(P<0.05)。奥利亚纯繁组F1的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与氨基酸总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实验组(P<0.05),4组F1的肌肉必需氨基酸组成均符合FAO/WHO的标准。吉富纯繁组F1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以及n-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反交组合与奥利亚纯繁组F1(P<0.05)。肌肉FAS、LPL、HSL和G6PD mRNA水平与脂肪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FAS与G6PD mRNA水平与肌肉脂肪含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2)分别为0.761 5(P<0.01)和0.538 7(P<0.05);LPL和HSL mRNA水平与肌肉脂肪含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2 5(P<0.01)和0.562 4(P<0.05)。研究结果表明,奥利亚纯繁组F1的生长与肌肉营养成分明显劣于其他实验组,证明杂交能够提高后代的生长性能,改良肌肉品质,增加选育的综合效果。同时,吉富罗非鱼奥利亚正反交组合间LPL与G6PD mRNA水平间无显著差异(P>0.05),增加肌肉脂肪含量有助于提高LPL和HSL mRNA表达水平。
强俊杨弘徐跑何杰马昕羽朱志祥李瑞伟
关键词:罗非鱼肌肉营养成分脂肪酸
3种品系尼罗罗非鱼生长及高密度胁迫后生理响应变化的比较被引量:10
2014年
以‘吉富’、‘新吉富’、‘埃及尼罗’3种不同品系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品系之间生长与高密度胁迫反应的比较,探讨3种尼罗罗非鱼的生长特点与应激后生理响应的变化规律。将初始规格基本一致的3种品系尼罗罗非鱼饲养100 d后,吉富罗非鱼特定生长率最高,新吉富其次,两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埃及尼罗罗非鱼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吉富罗非鱼(P<0.05)。吉富与新吉富罗非鱼的内脏比显著高于埃及尼罗(P<0.05);3种尼罗罗非鱼的肥满度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养殖实验结束后,进行48 h的急性高密度(100 g/L)应激实验。应激48 h内,吉富与新吉富罗非鱼血清总蛋白、葡萄糖、谷草转氨酶、胆固醇与溶菌酶活力/水平以及肝HSP70mRNA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应激48 h后,埃及尼罗罗非鱼血清皮质醇水平与应激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吉富与新吉富罗非鱼的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应激前(P<0.05);埃及尼罗罗非鱼血清溶菌酶活力与肝HSP70 mRNA水平在应激后48 h内始终高于应激前(P<0.05)。研究结果表明,短期高密度胁迫可提高3种尼罗罗非鱼血清葡萄糖与甘油三酯的利用,并诱发肝损伤。埃及尼罗罗非鱼的抗高密度应激能力高于吉富和新吉富罗非鱼。
强俊杨弘何杰王辉徐跑朱志祥
关键词:尼罗罗非鱼生理响应血清生化HSP70
饲料中添加几丁聚糖对吉富罗非鱼幼鱼肝脏抗氧化力、血清激素及肌肉营养的影响
2016年
以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为研究对象,探讨添加不同剂量的几丁聚糖对吉富罗非鱼幼鱼肝脏抗氧化力、血清生化与肌肉品质的影响。选择体重为(2.97±0.02)g的健康吉富罗非鱼375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对照组)、1%、2%、3%和4%几丁聚糖溶液(有效成分为0.6%)。养殖63 d后,测定肝脏抗氧化性能、血清生化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中氨基酸与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1%和2%几丁聚糖能显著提高血清C3、T3和Po水平,降低Lac与T4水平(P<0.05)。同时,1%和2%添加组能显著降低肝脏MDA含量,提高SOD、CAT和GSH-Px活力(P<0.05)。各实验组水分、灰分与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然而,随几丁聚糖添加水平的增加,粗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各实验组氨基酸组成与脂肪酸组成无显著差异(P>0.05);2%和3%几丁聚糖组氨基酸组成中EAA、DAA和TAA含量与PUFA含量略高于其它实验组。
强俊孙意岚黄永徐跑杨弘袁庆华何杰朱志祥苏田平
关键词:几丁聚糖抗氧化力血清激素
低温驯化下4种不同品系罗非鱼血清皮质醇与免疫相关指标的变化被引量:16
2014年
选取4种不同品系罗非鱼,分别为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奥尼罗非鱼(O.niloticus×O.aureus)、红罗非鱼(O.nilotica♂×O.mossambica♀)和奥利亚罗非鱼(O.aureaus)。在26℃水温下饲养3周后,选取规格基本一致的罗非鱼(体质量50.73 g±4.23 g)进行低温驯化实验。水温以3℃/d的速度从26℃降至8℃,分别于水温为26℃、20℃、14℃和8℃时进行采样,比较不同驯化阶段4种不同品系罗非鱼血清皮质醇和免疫相关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26℃时的免疫指标相比,水温降至8℃时,吉富与红罗非鱼血清皮质醇水平显著升高;然而血清C3、C4、IgM以及头肾C型溶菌酶mRNA水平显著下降(P<0.05),血清中高皮质醇水平对鱼体的免疫产生了抑制作用。水温为8℃时,奥尼罗非鱼血清皮质醇、IgM和补体C3以及头肾抗菌肽mRNA水平显著升高;奥利亚血清皮质醇、C4和IgM以及头肾C型溶菌酶mRNA水平与26℃时相比无显著差异,然而血清溶菌酶与C3水平降低。驯化实验结束后,比较了4种不同品系罗非鱼在8℃水温下48 h内的累积死亡率。吉富与红罗非鱼组累积死亡率较高,分别达到43.3%和40.0%;奥尼罗非鱼其次,为23.3%;奥利亚罗非鱼最低,为20.0%。较高的血清IgM和头肾溶菌酶和抗菌肽mRNA水平可能有助于提高奥尼和奥利亚罗非鱼的抗低温应激能力,增加低温时的成活率。本研究通过分析4种品系罗非鱼不同驯化阶段血清皮质醇和免疫相关指标,探讨不同品系罗非鱼在低温驯化过程中的免疫保护机制,旨在为下一步抗低温新品系罗非鱼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何杰强俊徐跑朱志祥
关键词:罗非鱼低温驯化皮质醇免疫指标
淡水石斑鱼染色体组型分析
2014年
利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对淡水石斑鱼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淡水石斑鱼染色体数目为2n=44,核型公式为4 sm+26 st+14 t,染色体臂数(NF)=48。雌雄无差异。
何杰曹丽萍徐跑
关键词:核型染色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