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050204)

作品数:13 被引量:125H指数:6
相关作者:田兴军王哲程红梅马克平赖江山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生物量
  • 3篇生态系统
  • 3篇生态系统碳储...
  • 3篇碳储量
  • 3篇群落
  • 3篇人工林
  • 2篇地上生物量
  • 2篇杨树
  • 2篇群落结构
  • 2篇物量
  • 2篇物种
  • 1篇淡水
  • 1篇淡水浮游动物
  • 1篇灯光
  • 1篇动因
  • 1篇胸径
  • 1篇亚热带
  • 1篇亚热带常绿阔...
  • 1篇演替
  • 1篇演替阶段

机构

  • 7篇南京大学
  • 2篇上海建桥学院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合肥植物园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安徽大学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贵州民族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环境管理...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7篇田兴军
  • 2篇程红梅
  • 2篇崔旋
  • 2篇王哲
  • 1篇杜宝明
  • 1篇谭海霞
  • 1篇赖江山
  • 1篇刘春江
  • 1篇杨青山
  • 1篇江明喜
  • 1篇沈初泽
  • 1篇龙明忠
  • 1篇陈祥
  • 1篇盛茂银
  • 1篇马克平
  • 1篇徐耀粘
  • 1篇殷杉
  • 1篇李晓娜
  • 1篇任海保
  • 1篇康宏樟

传媒

  • 4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工业安全与环...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自然杂志
  • 1篇广西植物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4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濒危野生植物的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被引量:44
2011年
全球植物种类正快速消失,生物多样性的维系面临巨大挑战。中国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正面对大量植物濒临灭绝的严峻现实,因此,加强植物种质资源保护,维护现有植物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濒危植物的保护显得刻不容缓。作者阐述了濒危植物的定义与等级划分,中国濒危植物资源现状及特征,并深入讨论了濒危植物致濒原因及濒危植物保护对策。
盛茂银沈初泽陈祥田兴军
关键词:濒危植物资源现状致濒原因
南方红豆杉紫杉醇含量的时空变异被引量:2
2015年
通过搞清红豆杉植物体各部分紫杉醇的空间分布水平,为合理开发红豆杉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同一株成熟的南方红豆杉不同时期的叶、皮、枝及背光处树叶中紫杉醇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植物生长的时间变化,树皮中紫杉醇含量(11-17mg/kg)逐渐增高且最多,枝叶中紫杉醇含量(枝13-18mg/kg,叶4-14mg/kg)在下降,但新生的枝叶(枝18mg/kg,叶14mg/kg)却比新皮中(11mg/kg)紫杉醇含量高;同时光照强的叶中紫杉醇含量(26mg/kg)比背光处叶含量(2mg/kg)明显高。对于产业化提取红豆杉中紫杉醇,笔者建议可以利用可再生、生物量大的新生枝叶取代树皮获得更多的紫杉醇产品。
房耀欣花奕蕾田兴军
关键词:紫杉醇南方红豆杉
木莲木屑去除溶液中重金属的研究
2014年
采用批量实验方法并引入23析因实验设计,研究NaOH预处理的木莲(manglietia fordiana)木屑去除水体中的铜、铅、镉的能力及特性,并通过分析pH、初始重金属浓度、吸附剂投入量对吸附的影响来探寻最佳吸附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木莲木屑表面具有丰富的活性基团如羟基、氨基、羧基等,可能是其与重金属离子进行离子交换的主要作用位点;它对单金属溶液中Cu2+、Pb2+和Cd2+的吸附能力强,在pH 5、初始重金属浓度1.574 mmol/L、木屑投入量10 g/L(+,+,-)的条件下达到最大吸附量,分别为0.262 0,0.263 6和0.216 6 mmol/g;木莲木屑成本低、量大、易获取、去除能力高,对Cu2+、Pb2+和Cd2+具有较好的吸附特性,为其进一步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基础数据。
李晓娜龙明忠田兴军
关键词:生物吸附重金属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的空间变异及其对取样设计的启示被引量:1
2013年
基于24hm2森林监测样地的全面调查数据,评估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胸径截面积和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变异性,并用计算机模拟不同面积的样方进行随机取样,计算了估计值有95%的概率落在实际值20%(±10%)的误差范围内所需要的最少样方个数和总取样面积.结果表明:(1)胸径截面积和地上生物量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变异性,基于600个20m×20m网格样方,胸径截面积和地上生物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7%和31%;(2)计算机模拟取样发现随着样方面积的增大,两者的变异性都逐渐减小.满足特定精度所需的最少样方个数随着样方面积的增大而减少,但是总取样面积不断增加,这意味着达到相同的精度,采用满足一定数量的小样方进行取样的效率要高于采用少量的大样方.本研究结果可以为评估过去在中国亚热带森林开展的相关研究以及今后野外调查的取样设计提供参考.
林敦梅赖江山米湘成任海保马克平
关键词:地上生物量
上海外环林带女贞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被引量:4
2014年
提高林分碳储量估测精度,对于研究区域尺度上森林固碳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上海外环林带女贞(Ligustrum lucidum)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女贞立木及各器官(根、干、皮、枝、叶)生物量方程,并对9年生女贞人工林乔木层、地表枯落物层和土壤层(0~100 cm)碳储量进行了估测。结果表明,女贞立木及各器官生物量方程拟合效果较好(R2〉0.9, P<0.01)。女贞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为169.89 t·hm-2,其中林分乔木层碳储量为10.48 t·hm-2,地表枯落物层碳储量为1.54 t·hm-2,林分土壤(0~100 cm)碳储量所占比例最大,为157.7 t·hm-2。在女贞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中,树干占林木生物量的比例最大(40%),其次分别为枝(20%)、根(15%)、叶(11%)和皮(4%)。
王哲杜宝明韩玉洁崔旋李琦黄丹薛春燕孙文
关键词:人工林女贞生物量碳储量
森林碳库特征及驱动因子分析研究进展被引量:28
2015年
森林碳库作为全球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以及全球碳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森林生态系统有机碳库主要由3部分组成:活植物碳库、土壤有机质碳库和死植物体碳库。各碳库时空差异很大,使研究森林碳储存机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在全球或者区域尺度上,森林生物量(与森林碳储量密切相关)呈现出清晰的分布格局,但对于这些格局的驱动因子与地上生物量的相关关系和尺度外推程度尚有很大的争议。分别讨论了气候、土壤、地形和生物因子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而后,从各生态因子与地上生物量之间的直接或者间接关系入手,分析了各因子与生物量之间的交互作用,认为目前运用相同的处理方式来研究环境因子和生物因子对森林生物量的影响是不合适的。文章最后介绍两种新的研究方法:层次模型和生境分类,以期用来重新评估生态因子对森林生物量的影响,有助于更准确的了解森林碳储存机制。
徐耀粘江明喜
关键词:地上生物量碳库碳储存
黄浦江中上游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以上海地区黄浦江中上游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杨树立木及各器官(根、干、皮、枝、叶)生物量方程,并对杨树人工林林分生物量(乔木层、地表枯落物层)、碳储量和土壤碳储量进行了估测。结果表明:杨树立木及各器官的生物量方程拟合效果较好(R2=0.96~0.99,P<0.001)。9年生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90.9 t·hm-2。其中乔木层碳储量所占比例为36.6%,乔木层各组分碳储量大小排序为树干>树根>树枝>树皮>树叶;地表枯落物层碳储量所占比例仅为1.7%。土壤碳储量(0~50 cm)所占比例最大,为61.6%。这些杨树人工幼龄林正处于快速生长阶段,对上海地区人工林碳汇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薛春燕王哲崔旋李琦黄丹孙文韩玉洁
关键词:杨树人工林生物量碳储量
黄浦江上游主要树种水源涵养林生态系统碳储量被引量:17
2012年
研究林分碳储量对了解一个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碳汇林分经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上海黄浦江上游水源涵养林杜英、香樟、马褂木和黄山栾树等4个主要树种为对象,构建了4个树种林木生物量方程,并对4个树种林分生物量(乔木层、凋落物层)碳储量和土壤碳储量进行了估测。结果表明,4个树种的胸径-生物量方程拟合效果较好(R2>0.9)。9年生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分别为杜英117.32t·hm-2、香樟127.38t·hm-2、黄山栾树80.93t·hm-2、马褂木105.87t·hm-2。在杜英、香樟、黄山栾树和马褂木林总碳储量中,乔木层碳储量所占比例分别为35.1%、44.6%、35.2%和19.0%,凋落物层碳储量所占比例分别为1.2%、1.9%、1.2%和0.6%,土壤碳储量(0~40cm)所占比例分别为63.7%、53.5%、63.6%和80.4%。这些人工幼龄林现在处于快速生长阶段,具有较高的固碳潜力。
王哲韩玉洁康宏樟黄丹薛春燕殷杉刘春江
关键词:人工林碳储量
Fe限制对小球藻-隆线溞食物链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为了研究环境中Fe限制对小球藻-隆线溞食物链的影响,在0~10000 nmol·L-1的范围内设置5个Fe3+浓度梯度培养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22 d后收集藻细胞,然后将收集到的小球藻饲喂隆线溞(Daphnia carinata)14 d,观察小球藻和隆线溞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Fe3+浓度为0、10、100和1000 nmol·L-1时小球藻的生物密度和叶绿素a的含量都明显低于Fe3+浓度为10000 nmol·L-1时;Fe3+浓度的下降导致小球藻对N的吸收减少,对P的吸收增加;隆线溞的体长和总产幼数随着Fe3+浓度的下降而逐渐降低,当Fe3+浓度为10000 nmol·L-1时,隆线溞最终体长和总产幼数分别为3 mm和93个,而当Fe3+浓度为0 nmol·L-1时,隆线溞最终体长和总产幼数分别为2.6 mm和60个;这说明Fe限制不仅会影响小球藻的生长和其对N、P的吸收,还会抑制以小球藻为食的隆线溞的生长和繁殖。以上结果表明,Fe限制对小球藻-隆线溞食物链的上行效应显著,这有助于进一步了解Fe对淡水浮游动植物的影响。
成淑君杜京京田兴军
关键词:淡水浮游动物繁殖
安徽省紫蓬山栓皮栎林的物种组成及更新特征被引量:7
2012年
安徽省紫蓬山国家森林公园古栓皮栎林内设置面积1.5hm2的固定样地,应用相邻格子法划分样地并进行每木调查,研究该栓皮栎林的物种组成及更新特征。结果表明:1)该栓皮栎林样地物种组成丰富,共有维管束植物49科、77属、81种,仅含1个种的科属较多,栓皮栎为群落建群种;2)从物种属的地理分布区类型看,该群落具有一定的温带性质,同时热带成分占有较大比例,反映出亚热带北缘低山丘陵落叶阔叶林的植被属性;3)优势种明显,从个体数、平均胸径、胸高断面积和重要值等分析,栓皮栎在群落中占有绝对优势地位,以大树和老龄树为主;4)栓皮栎群落现阶段已进入演替的顶极阶段,为衰退型种群,更新较差;5)群落外貌整齐,垂直空间分化明显,乔木层优势种极为明显,灌木层物种较丰富,草本层稀疏但种类丰富,层外植物简单;该群落植物生活型、层次结构和外貌的关系反映出了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的特点。
程红梅杨青山吴旺宝谭海霞田兴军
关键词:栓皮栎林物种组成群落结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